刘力
2010年,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科技厅开始实施“海南省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共选派180多人次挂职中西部11个市县的科技副乡镇长,以期通过专业人才带动当地科技发展和农业生产。29岁的陈华锋主动请缨来到五指山市毛道乡,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长。
引进订单农业生产模式
这个决定对陈华锋来说并不容易,需要一切归零的决心,以及从零开始的勇气。一来,挂职副乡长是没有财政工资的;二来,毛道乡位于五指山市西南,是典型的贫困山区乡镇。这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三来,陈华锋在任职之前有自己的事业,需要暂时放弃。2001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农业知识和农艺本领,自主创业建立了省农业科技110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服务中心,还和父亲组建了四个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为保亭县的致富领头人。
“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是陈华锋第一次看到毛道乡冬季的农地大片荒芜后,心里的感慨,同时,他也产生了疑惑,其中原因何在?于是,陈华锋在上任之初仅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就走遍全乡4个村委会28个村小组进行调研,了解了全乡的人口、农业、水利等情况后,找出了原因。原来,由于害怕种了菜之后无人收购,农民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不敢尝试冬种瓜菜,这才导致了冬季大片的农田闲置。
陈华锋针对农民产销难的问题,自己出技术,干部们募集资金,农民出土地和劳力,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豇豆、苦瓜、玉兰豆、指天椒等作物,打造冬种基础条件。基本形成了“当地合作社+农技员+农户”进行自产自销、引进“外地企业+农民”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基本上能解决农民增产和保收的问题。
改变农民的观念最重要
对于陈华锋来说,要想让贫困的毛道乡改变面貌,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改变农民的观念。
毛道乡位置较为偏僻,导致农民较少与外界沟通,甚至有的50、60岁的农民从未出过家门;农民不懂也很难接受科学技术,完全凭经验种植,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都不高。
虽然省、市有关部门经常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但普遍还是以乡或村委会为单位组织实施,人员多,场地大,但是辅导老师较少、上课时间较短、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对课堂上播放的幻灯片和理论课很难理解透等原因,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于是,陈华锋带着专家、老师挨家挨户地,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理论讲解,并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亲自操作,让农民都能掌握到割胶、管理等技术。
但是,农民们却不理解,甚至有些疑虑、抵触。其中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原来,以前政府组织农民去乡里上大课,每天是有误工补贴的。而陈华锋没有经费,农民自然拿不到误工补贴。“陈副乡长,这钱是不是被你吞了?”有的农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陈华锋说。陈华锋不断地耐心解释:“我们是来你家门口培训,不存在误工的情况,也就没有误工补贴。如果你觉得误工了,我们就去你邻居家培训。”
实践证明,田间地头上的培训确实没有造成农民的误工,农民逐渐对陈华锋产生了信任,他的培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家都说,“现在培训班办到村里,结合实际上课,我们都能听懂了。”
以前,农民们的磨胶刀都是随便乱磨的,只要磨锋利了就行,培训后才知道,磨胶刀大有学问,磨得不好,割胶会伤胶树,还会降低胶水产量。“我开割了800株胶树,以前割一天胶,一个大桶就拎回来了。现在割一天胶,我和老婆要一人挑两桶回来。”橡胶种植户朱照龙说,橡胶管理技术、割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陈华锋组织老师举办了一期又一期培训班,胶水产量比过去提高了不止一倍。
除了培训外,陈华锋还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和外地人交流;建了微信群,编发农业生产相关知识和管理计划,每天在群里发布。
毛道乡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山竹种植基地,面积达300多亩,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山竹挂果率很低,有些根本不挂果,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很低,年年都要亏损二三十万元。
陈华锋总结出一套山竹肥水管理、调控、催花、保花、保果的新技术,并对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使山竹子的产量从5000斤提高到了25000斤。产量提高了,种植成本反而减少了7万元,本来濒临倒闭的山竹子基地最终“起死回生”了。不仅如此,他还引导当地山竹果种植户加入海南省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从而使得农民种植的山竹果有了售后质量保障,品牌打响了,收购价也提高了。“现在,每斤山竹果收购保底价13元,我们不再担心没人收山竹果了。”朱照龙,这位从前连割胶都不会的黎族农民,谈起现代农产品质量有了切身利益体会。
“忽悠”了老婆一年又一年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中国很多行政事务都是要靠乡镇去落实的,乡镇从事的工作最具体,最繁重。对这一点,陈华锋深有体会。他在五指山市工作,老家在保亭县,两地相隔40公里,近在咫尺,却犹如天涯之远。他经常周六周日不回家,过年期间也往往需要值班,有一次甚至从初二值班到初七。
即时在不需要值班的春节,陈华锋也几乎没一天闲着,隔天就从老家保亭赶回毛道乡,一来是放心不下这里的农作物,时不时要到田里瞅瞅农作物的长势,跟农户们聊聊天,叮嘱他们注意管理施肥。二来由于当地农资缺乏,他经常从外地帮农户们购买。他的车里也经常装着若干箱从保亭带过来的农资。“如果收成不好影响收入,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陈华锋说。
“我老婆一直不理解我的工作,我就对她说,干完这一年我就回家。” 陈华锋说。可是,每当挂职任期到了,他又决定再继续干一年。“我忽悠了她一年又一年,满打满算有五、六年了!”他笑着说,可是,任谁也能听出笑声中他对妻子的歉意。
陈华锋的留任却受到了众多乡亲们的欢迎,“像陈华锋这样的乡长,多派十个我也欢迎!”橡胶种植户朱照龙说出了全乡百姓的心声。其实陈华锋更加舍不得这里的乡亲们,“我已经想好了,我要把培训班继续办下去,還要鼓励乡亲们发展反季节瓜菜种植。”
陈华锋的心血没有白费,毛道乡2011年连片种植了130多亩豇豆,2012年种植了100多亩苦瓜,全乡镇有一千户农民,有300多户主动要求种植瓜菜,基本能参与的都参与了。如今的毛道乡已经成为了瓜菜生产基地。
2016年12月,陈华锋最终选择了离开毛道乡,说到这里时,他的言语中有些伤感。虽然他为毛道乡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办事为人的道理和技巧。他说:“政府机关有很多值得企业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人员管理经验、沟通技巧等。在这里工作的经历非常有利于我的个人成长。”
“我的工作得到了毛道乡党委书记、乡长的支持,五指山市委书记的赞成,还有马勇霞书记的认可,这让我的动力十足。真的很感谢他们!”陈华锋说。其中,对他影响最大,帮助最大的是毛道乡党委书记王昌江。王书记的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也支撑他在毛道乡工作了五年:“做事要有始有终,做人要有担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