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红
[摘要]:为全面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提高教学培养质量,本研究结合土壤肥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特点及实验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做出了相应改革,适时调整《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内容和形式。通过删减验证性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传统部分教學内容实现网络化等三方面对该课程的实验课部分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土壤肥料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
[引言]:对于生态中能量与物质循环的起始点、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种植业(植物生产)来说,只有全面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土壤和肥料的概念与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正确认识土壤肥料并掌握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种植业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贡献,所以这门课程一直是种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缺乏对该门课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是被动的“灌输”对象。我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土壤肥料学》。
1、讲好绪论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绪论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绪论课作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的开始,其地位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新学期伊始,经过了一个假期的放松休整,学生们返回校园,对于紧张的学习生活要有一个心理上的调整过程,如果直接进入教学,大量的概念、学说,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通过精心设计来上好绪论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老师的威信。第一次课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上这门课?”“上这门课能学到什么知识?”“怎样学习这门课?”让学生们讨论,化被动为主动,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再在他们讨论的基础上,补充课程特点、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为什么要上这门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我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骄傲,但这后面所付出的代价则少有人提:我们使用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肥料。肥料的过度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通过大量典型图片来加以讲解,如由于施肥不当而导致作物产量低下、品质低劣、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等,从而提出土壤肥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围绕“植物―肥料―环境”三者而进行。那怎么样才是合理地施肥呢?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不污染环境,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教师要抛砖引玉,设置悬念,让学生听了以后,感觉到该课程的重要作用,从而期待上这门课。
2、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发现,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实践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提问形式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为什么水稻田不适宜施用硝态氮肥?”请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掌握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导致氮素损失的过程。
讨论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合理施肥与保护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出家乡的农民在肥料施用过程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提出合理的方法和措施,这样,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实践教学是《土壤肥料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包括实验和实习。在实验课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做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更加全面和透彻。《土壤肥料学》实验中较多的是定量分析实验,溶液浓度的配制、量取,等等,如土壤有机质、水分、酸碱度、土壤全氮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测定等,这些实验方法在将来工作实践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上都能用得上。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基地,深入生产实际,去发现、解决生产中急需的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结语:
《土壤肥料学》是将《土壤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三门课程浓缩在一起,有机结合,针对植物学、农学、园艺、植保、林学和生物学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农业院校里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土壤、肥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们从不同的利用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它,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轶飞,韩晓日,杨劲峰,战秀梅,刘侯俊,宋俏博. 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OL].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4):115-116. (2015-06-10)[2017-08-0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640.n.20150610.1405.075.html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5.14.075
[2]秦巧燕,朱建强,周建利,武美燕.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03):263-265.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