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香
【摘要】:本文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和对策,为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林下经济;现状;建议
1、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客观条件分析
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森林资源储备丰富。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1.63%,森林覆盖总面积已经超过了151亿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存量也已经超过了84亿吨。储备丰富的林地资源给我国发展林下经济带来了天然的优势,使得林下经济发展有足够的空间和平台。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零散,遍布大江南北,地域的辽阔使得林地资源在不同地区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这又为我国发展形式多样的林下经济模式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林下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各地区可以利用自身森林资源土壤、植被上的差异性来针对性地发展林下经济,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领土跨越多个气候带,各地区的气温、雨量和光照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客观上使得各地区的林下经营模式存在多元性。各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养殖业特征和种植业特征,值得说明的是林菌和林药在各地区发展相对均衡,而森林旅游业和林果行业的发展对森林环境要求较高,如果要发展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西南林区气候湿热、降雨充足、原始森林覆盖率高,我国南方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常年维持在14摄氏度作用,二者适合林果采集业的发展。森林旅游业则在东北、中部等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发展良好。
从社会与政策条件上来看,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并且日益加大在科技技术上的资金投入,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加强。国家最新政策表明,那些对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将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激励。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深,我国林下经济近年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分析
第一,林禽林畜模式。林檎林畜模式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一种林下经济经营模式,该模式需要在活动空间大、种植密度小的林地上发展和经营,并且对湿度、温度、透光性和空气流通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放养牛羊兔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养殖畜牧所产生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林地的肥料和养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健康发展的产业链条。虽然林禽林畜模式具有最大的发展规模,但是其经济效益和林下种植相比却是远远不足。林下养殖禽类和畜类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规模太大会带来管理上的难题和弊端,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性,最终降低长远经济收益。笔者认为各地区发展林禽林畜模式应该适度和适当,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二,林药林菌模式。林药林菌模式是目前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经营模式,也是最能体现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能够兼顾到森林健康、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林药和林菌的栽培过程不需要任何化学药物和肥料,能够将经济发展和森林保护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我国气候多样、地理形势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为各种食用菌和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沃土。我国目前发展的林药和林菌品种已经超过了250个,其中一些高端林药林菌品种也不在少数(如松露、重楼、松茸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和色彩,也为中药材的发展和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其他模式。近年来,各地区均根据自身的森林资源特色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河南、贵州、四川选择的是林下牧养、以牧养林、林牧共生的有机循环发展模式;浙江省则利用自身特殊的温湿小气候环境进行绿化苗木的培育和繁殖。各地区可以借鉴这些具有典型性和范例性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寻自身的林下经济发展道路。
第四,林业旅游业。林业旅游业是近年来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趋势和分支,在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下,林业旅游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森林景區和城市近郊成为我国林业旅游业发展的胜地。我国在经济发展攻坚时期渐渐地讲经济发展中心从第二产业转移到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正在蓬勃进行。森林旅游作为近年来盛行的产业,对各地区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一般来说,森林资源覆盖率高的地区具有优美的风景,但是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落后,森林旅游业可以增加人口流动程度,为经济落后地区带来了福音,使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我国林下经济主要模式的特点和发展建议
2.1林药、林菌模式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渐渐回暖,林药、林菌发展模式作为最具特色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为中温带针阔混交林,森林资源分布集中并且资源总量较大,具有极好的资源条件,笔者认为该地区首先要建立野生资源抚育基地,其次要种植名贵中药材和食用菌,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和竞争力;华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区用地矛盾较为明显,人均森林资源较少,但是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笔者认为该地区可以利用林地和秸秆等资源进行腐生性食用菌配置,探求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途径;还要利用自身在市场活跃度和信息沟通上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南方林区为热带季雨林、雨林,该地区为产品消费主要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具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但是其内部野生资源破坏较为严重,林下经济发展态势不均衡,笔者认为该地区应该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栽培,加强种植基地建设,重点保护;以传统道地药材和特色,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延长产业链。除此之外,诸如青藏高原发展区也要利用自身林业资源特色发展林下经济产品,近年来盛行的藏药正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体现。
2.2林畜、林禽模式
作为林下经济发展中规模最大的模式,林畜、林禽模式一定要充分地利用林下空间资源,给家禽和家畜养殖提供广泛的场所。对于如何克服林畜、林禽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笔者提出如下克服策略:根据不同的林业环境选择合适的家畜、家禽饲养方式,对其分辨采取无公害的资源化处理方式。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众多,笔者仅就主要模式提供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每一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例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讨论
从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上来看,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地协调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单一模式中解脱出来。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已经摆脱简单的树木砍伐模式,不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林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这和我国当前的生态文化建设不谋而合。
从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来看,林下经济产出的产品具有低碳和绿色特征,解决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顾虑,这样消费群体对林下产品的需求就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林下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推动。
从林下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林下经济能够综合我国林地优势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将森林景观资源和相应的水气资源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村经济和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能够有效解决普遍存在的三农、就业、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林下经济发展不仅能够解决本行业问题,还能够解决很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加大支持力度。
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但是目前依然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开发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林下经济发展和农民创收增收、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之间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承担着艰巨的社会任务和经济任务。农民个体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机遇,选择符合当地的最佳林下经营模式,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顺全,王锐,韩洁,等.适合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1):26-29.
[2]高兆蔚,陈绍玲.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广东森林经理,2014,28(2):42-45.
[3]闫飞.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4]尹國,路正营.晋冀鲁豫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学,2014,42(32):11353-11354.
[5]姜洋,仲维维,王倩,等.关于我国林下经济作物认证问题的研究———以黑龙江省伊春林菌代表产品黑木耳为例.[J].林业经济,2012(4):93-96.
[6]李丹,曹玉昆.东北林区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85-1087.
[7]陈静,张虹鸥,吴旗韬.广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3):268-274.
[8]李含琳.甘肃省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探讨.[J].甘肃农业,2014(10):41-42.
[9]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36-38.
[10]李爱华,陈慧玲,徐向阳,等.湖北部分林下种植模式调查及效益分析初报.[J].现代园艺,2012(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