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混交林的营造及综合效益

2017-10-12 09:53彭丽琴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混交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彭丽琴

【摘要】:混交林的建设,是在某个造林区域内种植两种及两种以上树木,让其混合生长,慢慢创造出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这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方法,有很多优势,带来大量的综合效益。本篇文章是以池州市、石台县的立地条件为前提,分析了杉木和与枫香混交林的营造,以及其带来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混交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引言:我国林业建设已经逐渐从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人们会用科学的方式造林,注重后备森林资源的培养,以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混交林建立后,可以调整林分结构,带来综合效益。

1、混交林的营造

1.1池州市、石台县的基本情况

池州市的位置在安徽省西南,有多个土地类型,土层深厚,有充足的肥力,适合种植杉木与枫香,而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腹地,林业种植的面积达到了185万亩,在所有国土面积中的比例是87.3%,且该地区的地形是山地和丘陵,可以种植不同的林木。

1.2杉木和枫香混交林的营造

基于池州市、石台县的基本情况,林业建设人员会用行间混交的方式种植,根据等高线的分布,依次种植,杉木和枫香的比例是4:1,树木间的距离为2m,呈规则形状分布,而种植人员也会用块状混交的方式配置,完成营林工作。即用行间混交种植是用杉木、枫香隔行种植,以树种为间隔,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调整林木种植的密度,便于管理,而如果两种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矛盾,也便于处理。而块状种植是在是把枫香种植在不同位置,然后在枫香的周围种植杉木,让呈现为不规则的块状,这一种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种内、种间的作用,待林木生长成熟后,杉木与枫香可以互相结合对方的优势,促进自身生长[1]。其造林结果是:

其种植一段时间后,种植人员会采集林木样本,分析混交林营造的结果。即种植人员选择杉木和枫香的原因是,这两种树木的生物学特征可以互补,把杉木作為主要种植的树木,可以有效调整林木种植的密度,确保林木生长有足够的空间,而单行枫香的种植,能够让树木种植有良好的衔接,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其中,形状混合的分布,是把不同的植株按照形状分布的特点合理排列,保证每株枫香的周围都会种植一定数量的杉木,而枫香的生长又快于杉木,其树冠可以避免阳光直射杉木,为杉木营造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另随着混交林内植株的生长,会带来大量的生物,而枫香树是落叶树种,每年会掉落大量的枯落物,由此,可以增加林木中生物量,提升林木根系的抓地性,减少土壤的水土流失。同时,杉木和枫香混交后,也让林木生长更具层次,呈现出互相镶嵌的效果,而杉木在枫香树冠的遮挡下,控制了林内温度的上升,土地表面的蒸发量减少,由此可营造低温的生长环境,符合杉木的生长要求。

2、混交林营造带来的综合效益

2.1生态

杉木与枫香充分混合后,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每个树种都有自己的生长特点,对于营养空间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这两种树种的根系会在土壤中向不同的方向生长,呈水平与垂直分布。同时,两个完全不同的树种对光照也有特定的需求,当树木生长到一段时间后,需要其他树种为其遮蔽阳光。所以,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树种,科学混交,才可以优化混交林的营造,让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其在杉木、枫香混交林的具体体现是:因为杉木的根系较浅,所以根系会向水平方向生长,而枫香的根系较深,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根系会向下生长,而枫香的生长快于杉木,它的树荫可以避免阳关直接照射杉木,随着枫香叶片的增加,也会充分利用光能。同时,由于杉木与枫香根部生长方式的差异,它们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让地上与地下的营养空间更加协调。

而它另一个生态效应是,改善了种植地区的立地条件,改变土壤性质,从而调整了立地因子,使土壤元素的含量出现变化[2]。

2.2 经济

杉木和枫香混合种植后,林木质量要明显优于纯林,提升了林低的生产力,且因为树木成熟期的不同,也增加了林木使用的多种可能性。

其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首先,提高林木质量。林木的利用是由其质量决定,所以种植人员通过对杉木与枫香树木形状的分析后,得出两者的树干质量都超过了纯林,特别对于杉木来说,其在适合的生长环境以及吸收充足养分的情况下,树干表面的坑洼变少,树干通直,只有一少部分会出现歪曲生长的趋势。

其次,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混种方式,池州市与石台县的林木种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自己优势。即在林地内,当杉目生长到一定年限后,其平均胸径明显多于纯林,树的高度也高出纯林树高,高出的部分的差异是0.8m。

最后,因为杉木与枫香的成熟期不同,在一种树木成熟后,可以先把这些树木用于林业生产与加工,随后待另一类树木成熟后,随即利用,而一次应用后也可以实现后期的再次利用。

2.3防护

其一,减少水土流失。混交林的营造,会让树冠变革更加浓密,根系渗入地下,而枯枝落叶的掉落也可以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由此,可有效减少土壤的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水源,实现防风固沙。

其二,预防病虫害。如果是纯林的种植,可能因为管理不当或其他因素营造出适合病虫害生长的环境,增加了林木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但混交林的种植,可以改变病虫害出现的环境,有效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即如果是单一的纯林或是枫香林,树木感染病虫害的指数高达80%,但如果是混交林,指数会下降为20%。

其三,控制火灾蔓延。杉木与枫香的混交林内,空气中的湿度较高,并在土壤的地表形成一层水分,提高了可燃物的燃点,又因为林冠的长势浓密,减少了地表杂草的生长,让林地保持了良好的卫生,一旦混交林发生火灾,可以减缓火灾的推移,为火灾的扑灭争取时间,把林木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结语:总而言之,对于混交林的营造需大力坚持,以增加森林资源的储备,恢复植被群落的建设,而种植人员建设混交林时,也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树种,并遵循树种的生长规律,让其用最佳的方式组合,以提升林地的生产力。而在混交林的营造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对于这些难题需运用最佳的方式解决,即先种植慢生树种,待其成长稳定后,再种植快生树种,进而让混交林带来生态、经济与防护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岩. 浅析人工落叶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J]. 黑龙江科学,2014,5(02):128.

[2]刘照华. 营造混交林的生态学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19):153-154.

猜你喜欢
混交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