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研究田林县板栗低产的原因,对该县板栗林进行了调查。板栗林老化,品种混杂是影响产量的客观原因。而管理粗放是板栗林低产的主观原因。笔者对板栗换冠嫁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切接及嵌芽接的方法成活率更高,成活率在79.1-94.2%左右,为提高嫁接成活率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接换种后一般在第4-6a进入丰产期,其建园成本少,见效快;对砧木的除萌提出了新的方法,还对板栗园的其它树体管理及土壤管理等进行了总结,为生产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板栗;低产林;嫁接技术
板栗(C,mallissima B1),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我国,9-10月成熟。适应性强,较耐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1],也是广西的主要粮食树种,据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田林县有板栗林面积为8622.1hm2,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板栗价格在12元/㎏左右,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树种,这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田林县林副特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板栗林低产林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加强改造,对于提高产量有很大的潜力。
1、田林县概况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面积为5584平方公里,地处东经 105°27 ′~ 106°15 ′,北纬 23°58 ′~ 24°41 ′,北回归线以北。
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处于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热量丰富,雨量适中,气候温暖,为夏长冬短,霜期较短。但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地势的变化,地貌的各异,气候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也较大,形成许多不同的小气候,为农林牧业生产提供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县境年平均降雨过为1204毫米,降雨大数128天。历年平均气温16℃~21℃,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2.3℃~27.6℃,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7.3℃~12.7℃。历年极端显高气温为42.2℃,最低气候为-7.3℃。年十均晶照时数1375.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80--344天。全年太阳辐射为10085千卡/平方厘米。
2、田林县板栗低产林的主要原因
2.1 板栗林树体老化
田林县的板栗林大多是80年代的实生林,有些为母树落果时的野生苗形成的板栗林,这些造成了树势良莠不齐;同时新建的板栗园品种单一,没有进行科学的品种搭配,而板栗多数品种自花授粉结实率很低,因此田林县的板栗品种单一,这不利于板栗的结实。
2.2板栗林管理粗放
据调查,田林县的板栗林大多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只是在收获季节是简单的收获;没进行修剪,老树枯枝,病枝多;特别是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植物寄生的比例非常高,而农民没有砍除这些寄生植物,这对板栗危害严重,造成产量下降,有的单株甚至绝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注重,对板栗林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3没有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大多数板栗园没进行有效的水肥管理,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土壤水肥流失严重,阻碍了板栗生长发育:花芽少,结实差,最终导致产量低,果农更不愿意管理的恶性循环。
3、板栗低产改造主要对策
3.1 通过嫁接方法,改变现有板栗林的良种化程度
3.1.1板栗嫁接试验方法
高枝嫁接是现有板栗林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嫁接对成活的影响到,本次试验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2]进行研究。在品种的选择上,采用在田林县种植较多的大红袍及广西中果红皮这两个品种,经过多年的观察,两品种搭配种植后结实率更高。这与王德全[3]等人的研究成果一致。而在嫁接方法上,根据砧木的大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嫁接方法:砧木直径在12cm以上的,采用劈接的方法进行嫁接;砧木直径在1-3cm,采用切接的方法进行嫁接;砧木直径在4-10cm的,采用嵌芽接的方法进行嫁接。共设置三次重复,在2011年2月进行嫁接,当年11月进行成活率调查,各小区嫁接成活率见表1。
3.1.2 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的管理主要为除萌、绑护嫁接成活的新枝,摘心,及时解绑,剪砧等。
板粟大树嫁接,营养相当丰富,萌芽较多,应该必须抹除。一般在4月以后,板粟生长迅速,要加大对萌芽的管理力度,每月萌芽3-5次。
板粟嫁接成活后生长较块,当生长到30cm以上时,接穗后的树冠部分重量较大,要及时用竹杆支撑才能防止从嫁接口处折断。主枝生长至 50cm左右时,进行主枝摘心,以促进侧枝萌发和生长。当侧枝同样长至 50cm左右时,也要对其进行摘心,保证板粟形成匀称丰产的树形。摘心可以促进板粟早挂果,挂果率高。当板粟树冠生长至足够粗,并木质化时应该及时解绑,以免影响接合点的正常生长,影响营养供应
近年来,为降低劳动强度,我们进行了用遮阳网进行砧木捆绑试验。具体做法是:用一年就降解的遮阳网绕好砧木,一般绕2-3圈,以不见砧木为宜,并固定好。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措施有利于阻止砧木水分蒸发,有利于提高嫁接的成活率;也阻止了萌芽枝的萌发,同时遮阳网一般在1年后降解,而此时新嫁接的树冠已经形成,砧木萌发小,而不需要解遮阳网的这一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3.1.3试验结果及推广应用产意义
据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接穗品种对嫁接成活无影响,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品种;而嫁接方法对成活有显著影响,以切接及嵌芽接的方法成活率更高,成活率在79.1-94.2%左右。因此,在生产上,尽可能选择后两种嫁接方法。但有些板栗林林龄较大,而树胸径大,分枝低的主枝太大时, 为了降低新冠幅的高度,可在劈接失败后在新发的枝条上进行切接,这样方便嫁接成功后的管理,而避免为提高成活率片面提高砧木高度。
3.2 加强新品种板栗林的树体管理
板栗林的树体管理:一方面,做好果园的抚育管理,避免杂草丛生与果树争肥,同时也降低病虫害发生;同时做好冬季采收后的枯枝,病枝的修剪工作。同时,一旦发现有桑寄生的,应该及时锯下,避免对板栗林产生新的危害。锯下的枝条带出果园进行焚烧,避免危害。
3.3 加强施肥管理
改造后的果园,应该加强施肥。在林冠周围挖穴后冬施基肥,促进花芽分化,一般以每株施放30kg以上较好;结实后追施坐果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增,一般以株施放1.5-2.5kg复合肥较好。
小结
板栗低产林改造,主要是进行品种的更换。而通过嫁接,可快速建设成新的板栗品种园。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以选择嵌芽接为好,同时可增加嫁接接穗的个数,如砧木直接5cm 左右可接 2-3 个;砧木直接5 ~ 10cm 可接 4 -5个。据观察,一般在嫁接后第2年就可以结实,在第4-6年,果园郁闭度达到0.7以上,进入丰产期,这比新建果园投产早5年左右,同时大大降低了建园的成本。这为田林县板栗园低产林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德全,周长荣,刘成林等 经济林栽培学 [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9 P229--230
2,王绍宗, 李恩来,梁祖仁等,数理统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4 P122-129
作者简介:滕彩芸,女,(1976年-- )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從事林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