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钊
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和纽约等5家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在2006年1月23日达成一致,携手推出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概念,使之成为全世界职业选手和业余跑者心中的圣殿。2013年,年轻的东京马拉松以无微不至的服务品质,成为第六个成员赛事。
与其它大满贯赛事相比,德国柏林马拉松以其优美的异国风景,严谨的赛事组织,数不清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着长跑爱好者。
“又破纪录了!”“居然没破纪录?”
在世界顶级的六大城市马拉松赛里,论历史悠久,柏林不是波士顿的对手;论慈善筹款,柏林没有伦敦那么纯粹;论服务质量,柏林比不过东京的细致入微;但论比赛成绩,“世界最快赛道”的头衔柏林当之无愧。男子组最快的10次马拉松世界纪录,有7次在柏林铸就。有句玩笑话颇为流行,柏林马拉松的赛后新闻只存在两种情况,“又破纪录了”和“居然没破纪录”。
为何柏林马拉松赛的成绩会如此出色?这和比赛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德国背靠阿尔卑斯山,全境大部地势起伏,唯有北部鲁尔区—不莱梅—汉堡—柏林一带地形平坦,比赛路线海拔变化不超过15米,选手不会遭遇到极耗体力的坡道,也很少有急转弯。从赛期来说,9月底的柏林刚刚入秋,气温在12-16摄氏度左右,少风少雨,也为选手跑出好成绩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0年的柏林马拉松诞生了2小时08分16秒的当年世界最好成绩。从那一年起,柏林马拉松开始忝列世界最快赛道的名录之中。1998年,巴西人罗纳尔多·达·科斯塔从27621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将世界纪录刷新为2小时06分05秒。
2003年,时年34岁的肯尼亚人保罗·特加特以2小时04分55秒的成绩成为第一个跑进2小时05分的人,但他只赢了同胞萨米·科里尔1秒。从那之后,柏林马拉松男子组的赛会新纪录,便是新的世界纪录。选手要在别处改写纪录,难。
2006年到2009年,埃塞俄比亚的格布雷西拉西耶连续4年夺魁,中间的两年更是接连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尤其是2008年跑出2小时03分59秒,使他成为世界马拉松第一个跑进2小时04分的人。
2014年,不到31岁的肯尼亚健将丹尼斯·基梅托在这条赛道上跑出了2小时02分57秒的新世界纪录,这一纪录至今未被打破。自此以后,人们开始探讨人类是否有能力在两个小时内跑完41.195公里。作为世界纪录的摇篮,无数人的目光汇聚在柏林马拉松,期待奇迹的出现。
一场马拉松 涵盖柏林最美风景
柏林马拉松初创之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1974年10月13日,第一届柏林马拉松在城市西郊的富人区夏洛腾堡的一条小马路上出发。张罗赛事的是当地一家体育俱乐部,起点设在俱乐部拥有的体育场旁边。当年的参赛者只有区区286人,男子组的冠军成绩只有2小时44分53秒,女子组为3小时22分01秒。
从1979年起,除去几次特殊情况外,比赛被固定在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可直到1981年,规模最大的一届也只有397人参赛,更像是柏林人的内部狂欢。
历史在1981年的9月27日拐了一个弯。这届比赛,组委会说服了当地政府和警方,为马拉松比赛封路设障,选手们不用在鸣枪后直奔城市西郊无趣的吕内瓦尔德森林,而是进入西柏林市区了。
那一届柏林马拉松从国会大厦门前的广场出发,终点设在有“德国香榭丽舍大道”之称的选帝侯路堤(又译“裤裆”大街),参赛选手达到了创纪录的3486人,来自30个国家。此后,每年参加柏林马拉松赛的人数不断上涨,1985年首次过万,达到11814人。
由于柏林墙的存在,直到1990年以前,柏林马拉松只能在西柏林地区进行。1990年9月30日,东西德统一前3天,主办方成功地让比赛路线穿过了位于东西柏林之间的勃兰登堡门。想到分裂45年的两德即将统一,很多选手在跑过勃兰登堡门的时候饱含热泪,这一幕堪称柏林马拉松赛历史上最动人的瞬间。考虑到1791年完工的勃兰登堡门对重归统一的重要性,自2003年起,柏林马拉松的终点永久定在了这里。门后的大广场非常适合参赛者赛后放松休息,喝上一杯德国啤酒,和城市地标合影留念。
一场马拉松赛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竞逐的舞台,也是展示城市风貌的大好时机。柏林马拉松赛的路线几经修改,才固定为今天的样子,柏林全城最美的风景尽收眼底。
起跑后不远处的胜利纪念柱一直是柏林著名的地标之一。在2公里处,选手们将横穿德国实力雄厚的柏林工业大学校园,顺带远眺巴洛克式风格的夏洛腾堡宫。
11公里处的亚历山大广场早就是柏林的商业中心,368米高的柏林电视塔无比显眼。15公里处的克罗伊茨贝格区则是柏林的文化中心,高比例的移民居住率赋予这个地区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柏林墙被推倒后,长达1.3公里的墙体遗迹更成为艺术家的创作乐园。
23公里处的舍纳贝格区是柏林新兴的富人区,高档住宅和漂亮别墅搭配繁枝茂叶,给人宁静舒適的感觉。33公里后转入选帝侯路堤,是目前柏林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沿街种植的四行悬铃木颇为醒目。
38公里处的波茨坦广场曾是柏林最具活力的中心地带,在二战中被炸得满目疮痍。如今,摩天大楼和柏林墙遗迹在这里和谐共存。40公里处的御林广场被德国大教堂、法国大教堂和富丽堂皇的柏林音乐厅环绕,显得俊美优雅。
最后,选手们将沿着宽阔的林荫大道菩提树下大街奔向终点勃兰登堡门。跑完全程,每一名跑者饱览风景之余,也品味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跑柏马需要决心加运气
从2006年开始,柏林马拉松的参赛人数被限制在4万人左右。组委会认为,从起点胜利纪念柱到终点勃兰登堡门之间不到2000米的地方,只能站下这么多人。即便如此,4万名选手要分三次鸣枪才能全部出发,以保证比赛中赛道畅通。
限制参赛人数和柏林的城市规划有关。德国人口分布均匀,超百万居民的城市不过4座。精致小巧的道路构建,难免部分路段颇为狭窄。如果参赛选手过多,拥挤的人流导致选手脚步放缓,那可不是什么愉快的参赛体验。
柏林马拉松虽然不设报名门槛,但也不是想跑就能跑。2013年之前,柏林马拉松的参赛名额还是先到先得。由于当年从开放报名到名额报满仅用了3个半小时,官方网站濒临崩溃。组委会决定,未来的赛事报名将执行统一抽签。不过,比起波士顿设置18-34岁男子3小时05分钟,女子3小时35分钟的报名成绩门槛,柏林还算平易近人。
参赛名额中,8000个归属组委会的合作旅行社,3000个留给对柏林马拉松做出过特殊贡献的人或者在柏林跑过10次以上比赛的人,另外1000个被赞助商拿走。剩下的28000个名额由七八万报名者抽签。想在柏林跑马,除了决心,还需要一些运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