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企业投资在各种创造形式的增加,如果想要保证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是资本价值深度的分析,充分认识到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其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因为部分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資产等在创建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不同的地方,企业每一个资本的投资都会对当地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我国一些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采用的粗放式形式进行投资,贯彻落实当地经济质量稳定发展,反之,因为部分地区投资成本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区差异 企业投资 经济增长质量
目前,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策略应该是积极的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到经济发展建设中。但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①经济增长质量首先是要从外延含义上做出划分决定和分类,才能展现出测度的随意性。②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一种测量方式的依据,具有主观赋值的特点,所以就缺少对数据实事为依据的思考。③当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总体研究和点评时,可以发现其特性具有机械性以及单一性,同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性测度。
一、影响企业投资的几个因素
(一)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1)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层次、资源环境、土地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受到“瓶颈”的影响,急需要对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升级改善空间、提供合理的资源、加强对市场的开发,支持当地经济转型;(2)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差距,区域之间的“梯度推移”缺乏一定的传导机制,尤其是缺乏一定的支撑载体,这就会导致下游、中游、上游之间的产生出现转移、带动、产业联动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其增长质量的指数变化因受到了资源利用与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3)在上、中、下游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模式比较相似,不容易实现精细化的分工。比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紧抓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来有效地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引导长江三角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带动中、上游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全国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东西部差异
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分析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时,发现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存在差异程度的变动主要是在于存在比例性转移与差异性转移的问题,并且区域数量界限存在综合性的差异。对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演变的过程来看,我国实施的不平衡发展政策增加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认为外商的直接投资也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增大的原因之一,企业的资本投入对于东部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西部经济在增大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虚拟变量的影响,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较大,并且中部地区的经济很容易受到非国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直接导致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工业化发展等这些情况远不如东部地区的发展。
二、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进度
(一)对国有企业来说
同国有企业相比,当地政府在产权、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与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当地政府会指导国有企业在投资方向上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目标。如果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市场建设规模比较大、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政府会对企业的投资方向以投资的形式提供一定的方向,对于将固定资产拉动GDP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需要加强对经济转型结构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踢动更多的帮助,在投资的过程中也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地方政府可以利用产业升级的方法来激发企业的投资的增长形式,进一步促进经济质量的增长。比如,在一些经济条件不好,还需要更好的发展的地区,因受到交通和物流等因素的影响,不但市场的规模比较小,而且消费水平也有待提高。所以,想要增长该地区的经济质量,首先要依靠临近的发展较好的地区,带动经济增长,其次,国家应该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建设,引进更多的国有企业。
(二)对新兴的经济力量来说
首先,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采用的是先从大在到强的发展趋势,在规模扩张的速度和形式上有着非常大的冲动性,但是,一些原创性的投资形式比较少,相关的经济质量发展情况比较低,所贡献的技术价值比较落后,而且,在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加强对资源的配置来有效的提升经济的发展,这样不但会垄断企业投资的方式,同时还会增加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的困难性。同国有企业相比,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反,民营企业在进行相应的投资活动或者是服务比较密集型的产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不但提升了人们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质量。
(三)要素投入论
在进行物质生产时生产要素是所需的一切来源,生产要素的流动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及优化创新的经济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生产要素的内涵随着经济发展日益丰富,包括现代化科学技术及管理信息等方面也都加入到到生产的过程当中,随着加入的方面增多,区域之间不仅缩小了经济差异同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及意义。引进外区域的资本和人才等要素对中西部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石书德等专家在进行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时,就认为知识的流动和创业活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有关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合理定义后的价值之上进行的判断,这种定量的分析及测度的方法,在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权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质量的水平相对以前是有所提升的,但由于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当中,其增长质量的指数变化因受到了资源利用与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其增长的稳定性和幅度都大大减半,经济增长的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起到了相反的负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淑梅.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与空间差异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6.
[2]张荣凡.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311.
[3]王云清,朱启贵.中国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投资和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6).
[4]孙俊.金融结构演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5]詹新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宏观经济波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141-146.
作者简介:吴晗(1986),女,汉族,籍贯:山东,中级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