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乌克兰“雷霆”地地战术弹道导弹

2017-10-12 14:45李梅
兵器知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格里夫雷霆巡航导弹

李梅

乌克兰“雷霆”地地战术导弹发展

早在2005年,乌克兰军工企业就透露正在设计一种新型巡航导弹和一种垂直发射型战术导弹。新型巡航导弹名为“游隼”,亦称“鸢”,采用惯导和GPS/GLONASS相结合的制导方式,反舰型带有一个用于末端寻的的导引头。乌军方将新型系统称为“新型多功能导弹综合体”,并透露其能结合战术导弹和多管火箭发射器的功能,射程可达280千米。乌原计划该系统成本约为4.4亿美元,由光线设计局主持设计,并在2015年服役,但直到2011年4月才有消息称开始制造原型弹。从透露的图片来看,该型导弹采用折叠式弹翼设计,并且背部和腹部有进气道。2011年11月,乌克兰国防部将“游隼”地地战术导弹系统、新型护卫舰及“安”-70运输机一起列入国家专项计划。乌克兰国防部计划到2020年前为“游隼”项目投资66亿乌克兰格里夫纳(约7.97亿美元)。而实际上,乌克兰近年来仅为“游隼”项目投资了2亿格里夫纳(约2 415万美元),因此一直未生产出样弹。乌克兰国防部2013财年在军事技术研发方面的经费预算为15亿格里夫纳 (1.8亿美元),但实际投入削减为10亿格里夫纳(1.2亿美元)。乌克兰国防部长透露,该项目实际上需要至少投入4倍的经费才能完成,鉴于经费紧张,乌国防部不得不在2013年6月取消了“游隼”项目。

2013年8月底事情发生了转机,乌克兰媒体透露,尽管乌国防部终止了“游隼”项目,但乌军工企业已获得境外客户的投资,新的导弹系统被命名为“雷霆”,是一种以地地战术弹道导弹为主的多兼容性复合发射系统。新的“雷霆”系统参研单位有47家,部件国产化水平达到了99%。乌军工企业领导人多次将“雷霆”与俄罗斯推向国际市场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其出口导向。其对外出口型的射程只能在300千米以内,为此“雷霆”的射程可能被限制在290千米。

在与潜在客户和军方沟通后,乌克兰军工企业对“雷霆”系统进行了修订,将先前的“游隼”巡航导弹方案改进为“风筝”并融入“雷霆”,进而形成了“雷霆”2方案。

“雷霆”地地战术导弹特点

射程潜力大,攻击威力强 乌军工企业宣称,“雷霆”2出口型最大射程280千米,为乌克兰陆军生产的型号射程450千米,最小射程50千米。导弹长7.2米,重约3.5吨,与同类型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7.3米长和3.8吨相比,其通过优化弹道和发动机设计,射程具备提高到550千米以上的潜力。该系统还可发射“风筝”巡航导弹,而由于俄罗斯Kh-55巡航导弹的发动机即是在乌克兰生产,因此“风筝”巡航导弹的增程设计在乌克兰不存在技术障碍,因此“雷霆”2地地战术导弹无论是乌克兰陆军自用还是出口,都存在增程的可能。此外,媒体透露,该导弹的战斗部采用高爆、高爆侵彻弹药或子弹药。而从乌在2014年展出的“雷霆”弹道导弹图片可以看出,其总体布局与“伊斯坎德尔”类似,战斗部狭长,这是使用子母弹的最佳设计,因此可以看出,远程攻坚和打击轻装甲集群将是“雷霆”2导弹的主要作战任务。“雷霆”2弹道导弹为单级固体推进剂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从轮式车上发射。乌方公布的兼容武器包括“雷霆”2战术弹道导弹和“风筝”巡航导弹,将来还可发射反舰和防空导弹。

设计简单,机动性好 从目前情况看,1个“雷霆”导弹连包括2辆或3辆轮式运输/起竖/发射车、1个机动指挥站、1辆目标支援车、1辆维护车、1辆人员车和3~6辆运输车,导弹可以在发射车能够到达的任意地点发射。从乌军工企业公布的方案图看,“雷霆”系统采用高机动轮式地盘,装载双联或四联装发射架,配套的电子系统估计也采用相同的底盘。“雷霆”弹道导弹发射车加筒装导弹重量为21吨,这在同类导弹中属于较轻的,使其保持了较高的越野机动性,可以在中东干旱沙漠和丘陵山区使用。

信息化强,打击更加精确 “雷霆”导弹系统的高机动发射能力也得益于其强大的信息化支援系统。单个发射车可以攻击不同距离的多个目标,可结合卫星及无人机提供的目标信息进行远程精确打击。乌方透露,“雷霆”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射准备时间仅为2~20分钟,武器打击精度可达2~200米。

“雷霆”地地战术导弹发展动因

更新现有老化装备,增强地面打击火力 目前,乌克兰军队也装备有与“雷霆”火力相近的武器,分别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飞毛腿”和“圆点”近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不仅精度低,而且作战使用性能也极为落后。在2014年乌克兰军队对东部民兵武装的打击行动中,暴露出了这些导弹的问题。2014年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报道,乌克兰军队向乌东部的民兵武装发射了近程弹道导弹,但随后东部民兵组织在卢甘斯克州找到没有燃尽的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已严重老化,无法可靠工作。新的“雷霆”导弹发展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不但使乌军导弹现代化,而且实现了自主化,使乌军地面远程打击能力得到可靠保证。

发展新型系统,保持军企技术水平 冷战时期,苏联在乌境内建立了大量的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占苏联国防工业的30%,同时乌也是世界第六大战略导弹生产国,乌南方机械制造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戰略导弹生产企业之一。据统计,苏联军队62%的地对空导弹、42%的战略导弹都是由该厂独立生产或与其它军工企业合作生产的。南方机械制造厂已不生产战略导弹,但仍是著名的运载火箭生产厂。“宇宙”、“飓风”2、“飓风”3、“天顶”等型号火箭都是该厂生产的。虽然该厂拥有雄厚的火箭生产经验,但是其导弹设计与生产技术却逐步衰退。而通过发展“雷霆”可保持乌克兰导弹工业的高水平,该计划将使100多家乌军工企业参与进来,从而挽回日渐衰亡的乌导弹武器设计与生产能力。

应对地缘危机,满足战场急需 在2013年到2015年间,乌克兰经历了严峻的地缘危机考验,而乌克兰军队却显得无能为力。在冲突中,乌正规军对东部民兵不得不使用“圆点”U弹道导弹等重型武器,但这些武器的战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为此乌军希望得到可靠性更高、威力更大的新型导弹武器。这就是“雷霆”导弹计划在2013年以前长期停滞而在2014年后同样存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还有,近年来武器出口成为支撑乌克兰经济的重要动力,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乌克兰的军贸底牌越来越少。为此,乌军工企业将“雷霆”导弹的性能瞄准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准备与俄在近程弹道导弹的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里夫雷霆巡航导弹
等闲
威少亲笔,致敬雷霆
雷霆防线
向飞鱼学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