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角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7-10-12 06:52杨润成杨建花毛芝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针刀踝关节康复训练

杨润成,杨建花,毛芝芳

(1.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衢州 324003;2.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 324000)

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角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杨润成1,杨建花2,毛芝芳1

(1.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衢州 324003;2.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 324000)

目的 研究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角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微针刀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踝内翻角度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内翻角度及FMA-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踝内翻角度及FMA-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的踝内翻,增强下肢运动功能。

针刺疗法;脑卒中;中风后遗症;小刀针;康复训练;踝内翻;FMA-L评分

脑卒中作为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都相当高[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下肢功能的恢复,尤其是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直立行走至关重要,对增强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而脑卒中后踝内翻的发生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的训练,增加摔倒骨折的风险,延长康复训练疗程,且单纯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由于超微针刀创面小,临床应用效果理想,故本研究采用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来观察对脑卒中患者踝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偏瘫侧、病程、脑血管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经MRI或 CT证实;③病程在20 d至3个月内;④首次发病;⑤单侧肢体功能障碍;⑥存在踝内翻。

1.4 排除标准

①生命体征不稳定;②伴发严重疾病患者;③存在理解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④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采用跟腱持续牵拉和站斜板治疗,每次45 min。康复训练以牵拉跟腱,对抗胫骨后肌异常张力为主,康复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坐于患肢一侧,面向足背,首先使患侧下肢形成屈髋屈膝位,施术者以同侧手托住患者膝关节,另一侧手用手心包裹患侧足跟,以前臂紧贴足掌,使足保持中立位,利用治疗师自身重力向后倾,形成对患侧跟腱的牵拉。治疗过程中可反复操作。训练结束后予弹力绷带缠绕使踝关节外翻以拮抗异常张力。使用弹力绷带过程中应时刻评估足趾血流情况。所有治疗师均为高年资康复训练师,均不参与结果的统计。每星期5 d,休息2 d,共治4个星期。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微针刀。选用 0.40 mm×40 mm汉章针刀(产品批号2015090200)。取商丘、三阴交及漏谷,每个穴位切割,3刀,当针下感觉松解即可,每次治疗2 min。前两星期星期一和星期四治疗,以后两星期每星期一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踝内翻角度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使用量角器测量踝内翻角度。

3.1.2 Fugl-Meyer[3]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the Fugl-Meyer lower exteremity assessment, FMA-L)

采用FMA-L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所有检测均采取双人检测,所得结果取其平均值,检测人员为熟悉测量仪器和Fugl-Meyer量表,但非本研究组人员。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踝内翻角度变化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踝内翻角度变化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MA-L(分) 踝内翻角度(°)治疗组 30 治疗前 9.69±4.86 40.98±11.79治疗后 18.80±4.761)2)26.19±6.191)2)对照组 30 治疗前 10.67±4.61 41.06±9.99治疗后 15.55±4.981)29.91±7.591)

两组治疗前所有患者踝内翻角度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踝内翻角度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踝内翻角度均有所下降,下肢运动功能较前增强,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4 讨论

脑卒中后踝关节内翻在临床上较常见,多与前期患肢良肢位摆放未到位、异常刺激以及未经正规培训而予患者不当肢体功能锻炼相关[4-5]。由于脑卒中早期患者患侧下肢肌力肌张力低下,不能使踝关节维持正常功能位。而踝关节内翻的发生多在卒中后恢复期,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下肢运动模式由开始的软瘫期发展到联合反应期或共同运动期,此时下肢伸肌模式占优,表现为下肢胫骨后肌肌张力异常增高,造成拮抗肌功能相对偏弱,导致左右肌张力不平衡,而发生踝关节跖屈内翻。由于患侧下肢拮抗肌肌力相对偏弱,不能有效拮抗胫骨后肌的异常张力,再加上踝关节内翻,导致足底支撑面减少,因而不能维持足够平衡以保证躯体的稳定性,故在站立时或行走时很容易发生摔倒,严重者甚至发生骨折出血,导致康复疗程延长,影响疾病预后。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内翻疗效显著[6-9]。脑卒中后踝关节内翻属中医针灸理论中的“阳缓阴急”,理应采用阴跷阳跷经穴治疗,但由于《标幽赋》明确指出“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冲、任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故本研究并未采用其相应穴位。本次研究选取商丘、三阴交及漏谷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内翻,一方面是因为这 3个穴位均为足太阴脾经穴,太阴经少血多气,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病机多为气滞血瘀,通过对上述穴位的刺激,取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功用,达到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另一方面,三阴交及漏谷两穴位其皮下解剖正好有胫骨后肌,而胫骨后肌主要功能为踝关节跖屈、内翻,其在肌张力增高的病理状态下,正好强化跖屈内翻,而商丘穴其下解剖正好为三角韧带,三角韧带痉挛可导致踝关节内翻进一步加重,故通过应用超微针刀对上述部位的刺激,达到松解肌肉筋膜,缓解痉挛的功效[10]。本研究中所有脑卒中后患者治疗前踝关节内翻角度及下肢运动功能均明显异常,经过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能有所改善,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内翻效果要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本研究结果提示超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踝内翻,使踝内翻角度明显减小,使足的负重面积增大,降低摔倒风险,对患者站立功能训练及步态功能训练有着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增强下肢运动功能,为站立和步行做准备。运动功能的提升,病情的好转,进而提升患者康复自信心,为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铺垫。本研究中采用汉章针刀作为治疗工具,利用中医理论,结合西医解剖,通过对中西医学理论相结合,旨在发挥中西医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2-164.

[2]中华神经内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Fugl-Meyer AR, Jääskö L, Leyman I,et al. 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 1. 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J].Scand J Rehabil Med, 1975,7(1):13-31.

[4]周璐,谢辉,陈锐,等.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90-92,97.

[5]牟晓秋,刘淑杰,吕洪梅.弹力绷带纠正脑卒中患者踝关节内翻、下垂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119-120.

[6]陈天龙.足太阳经透刺阴跷脉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7]梁莉娜,张亚军,刘永宏.针刺足三阴经配合低频脉冲电疗对脑卒中早期足下垂内翻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8):1072-1073.

[8]赵永智.芒针与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4):134-136.

[9]李季,龙忽林,李德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6,37(3):332-334.

[10]焦黎丽,张毅明,吴倩扉.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06-107.

Effect of Supermicro Needle-knife plus Rehabilitation on the Strephenopodia Angle and Lower-limb 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YANG Run-cheng1,YANG Jian-hua2,MAO Zhi-fang1. 1.Zhejiang Quzhou No.3Hospital,Quzhou324003,China; 2.Zhejiang Quzhou People’s Hospital,Quzhou324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permicro needle-knife plus rehabilitation on the strephenopodia angle and lower-limb 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Method Sixty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using random number method, 3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supermicro needle-knife therapy,for successive 4 weeks. The strephenopodia angle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limb motor function (FMA-L)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 The strephenopodia angles and FMA-L scores we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trephonopodia angle and FMA-L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upermicro needle-knife plus rehabilitation can mitigate strephenopodia and improve lower-limb 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stroke patients.

Acupuncture therapy; Cerebral stroke; Post-stroke syndrome; Needle-knife; Rehabilitation;Strephenopodia; FMA-L

R246.6

A

2017-05-09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9.1058

1005-0957(2017)09-1058-03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2015111355)

杨润成(1977—),男,主治医师,硕士,Email:yrc1977@163.com

猜你喜欢
针刀踝关节康复训练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