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赵罡 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讲解过程
《雄鸡一唱天下白》 张若曦 9岁
作者自述: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提醒太阳升起,所以人们都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农民不能劳作,商人不能经营……百鸟们看到人们的艰苦,便想推选一个提醒太阳升起的使者,经过层层选拔,公鸡以洪亮的歌声成为提醒太阳升起的使者。民间便流传出了一句俗语——雄鸡一唱天下白。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就出现了“鸡”字。自古以来,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鸡视为吉祥、勤劳、勇敢、自信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鸡被称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汉族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因“鸡”与“吉”谐音,民间还有“鸡日贴鸡,万事大吉”的俗语。
以下是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美玩社8—12岁学员的剪纸作品,在此祝福大家鸡年吉祥如意,全家吉庆平安!
《鸡年到》 胡雯滔 10岁
作者自述:淘气的小猴子走了,大公鸡昂首挺胸向我们问好。看!有礼貌的小猴们已经帮大公鸡们准备好了红地毯。祝大家鸡年积极向上,鸡年大吉!
《日下争王》 郑茗榉 12岁
作者自述:一天清晨,一只公鸡在阳光的照耀下心中欢喜,便连声鸣叫,它是鸡王,它一叫,别的鸡都要叫,可它没有注意到竞争对手正偷偷把嘴伸到它的颈下,准备戳它一口……
《双头鸡枕》 张语诺 11岁
作者自述:在鸡年里,想让自己睡得舒服一点,所以借这个想法做了一个双头鸡枕。希望自己在鸡年里能有更多新想法!
《金鸡展翅》 金庸 13岁
作者自述:鸡年来临,鸡作为今年的主角,给大家表演了金鸡展翅,希望大家鸡年大吉,工作学习展翅高飞。
《鸡吃五毒》 李语心 9岁
作者自述:大公鸡是专门吃五毒、驱邪、保护大家的神鸡。大公鸡要把这个本领教给它的儿子小公鸡,小公鸡正在认真地学着爸爸的样子,它也想像爸爸那样,成为大家的守护神。
《剪纸拼贴》 高她妮娅 10岁
作者自述:鸡妈妈在做饭,鸡爸爸在屋顶打鸣,鸡妈妈去看鸡爸爸时,突然,一个小偷进来,偷走了鸡妈妈的蛋,鸡妈妈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鸡妈妈吓坏了,而小偷带着那个蛋回家吃饭了。
《斗鸡》 黄鑫涛 11岁
作者自述:清晨,十二年一次的斗鸡比赛开始了。一只大公鸡昂首挺胸地走进赛场,另一只鸡猛地扑了过来,比赛激烈极了。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拼搏精神。鸡年到,祝大家鸡年吉星高照!
《吵架》 李胜言 10岁
作者自述:小公鸡每天都吵着要妈妈喂它吃饭。一天,小鸡弟弟不高兴地说:“哥哥,你都多大了,还要妈妈喂!”“我就要妈妈喂,因为妈妈最喜欢我!”小公鸡理直气壮地说。小鸡弟弟一听,非常生气,气得说不出话来。
《捉鸡》 刘雅雯 12岁
作者自述:从前有两个抓髻娃娃,俩人养了一窝鸡。俩娃和一窝鸡快乐地生活着。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放炮。不知道是哪个淘气的孩子在鸡窝旁边点了一串炮,窝炸了,鸡都上天了。两个抓髻娃娃一顿抓啊……
《鸡年吉祥》 周美延 9岁
作者自述:四只公鸡斗志昂扬降伏了蜈蚣,除害辟邪,带给人们吉祥如意。
《家在哪里》 刘美延 10岁
作者自述:有一只美丽的母鸡带着一只鸡宝宝流浪,可是有一天,母鸡遇上了一只公鸡,它们相爱了,公鸡用翅膀替母鸡遮风挡雨,保护着母鸡。小鸡觉得妈妈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于是就悄悄离开了。
《鬿雀》 单思缘 9岁
作者自述:《山海经》中介绍,鬿雀是食人怪鸟,集鸡、鼠、虎三种特点于一身,样子像鸡,却长着鼠足虎爪。这不,鬿雀一出来,其他小动物都吓跑了。
《斗鸡》 聂敏旻 11岁
作者自述:草丛中两只鸡正在决斗,一只强壮的公鸡扑腾着翅膀向另一只公鸡示威,另一只鸡被吓得直往后退,那只鸡究竟能不能逆转结局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教师的话:
剪纸属于美术教育的范畴,校内外的美术课都涉及剪纸教学,但总体而言剪纸教学所占比例不高,且教学方式大多以临摹为主,成人化的味道过重,少了儿童的自主感知与表达;而少数鼓励儿童原创剪纸的教学方式又倾向于“剪刻画”,基本上是绘画语言的直接转换,虽然突出了童趣,却又少了传统剪纸的基本语言。
如何开展儿童剪纸教学?是单一地学习造型、纹样,掌握民间艺人的剪、刻技巧?还是从生活出发,让儿童运用基本的剪、刻技法进行自主感知与表达?进而了解民间剪纸所特有的造型观念和吉祥寓意?经过反复思考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开展儿童剪纸教学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文化的浸润。
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带领儿童逐步走进民间剪纸的大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剪纸,让广大儿童对我国传统文化充满敬意,因身为中国人而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