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到了破土而出的时候?
提到量子技术,人们的感受往往是曲高和寡,太过玄妙。然而,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上海一场报告会上以《让中国的量子科学“领跑”世界》为题的报告中提到:“如果说量子信息是一棵竹子,过去一直在泥土中酝酿破土,现在则到了破土而出的时候。”随即他提出,如果这棵竹子“被栽在花盆里,最多就长成盆景,如果长在山林中,就可能发展成一片竹林”。量子计算是量子信息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
最近,量子计算的确有点热。我们一起来细看以下两个新闻。
过去,谷歌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专注于开发可实际使用的量子计算机。进展如何呢?据彭博社报道,谷歌的量子计算机已经交给科学实验室和人工智能研究员使用。据称,目的是推动量子计算相关的工具和应用开发,将其变成更快更强大的云计算服务。
据悉,媒体获得了一份演示PPT,里面展示了量子计算机硬件的细节,其中包括新成立的实验室“胚胎量子数据中心”(Embryonic quantum data center)。另一张关于软件的幻灯片提到“ProjectQ” 的计划,这是个开源项目,目的是推动开发者为量子计算机编写代码。量子系统能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问题,比如帮助了解原子和其他微粒子是如何协助工作的。然而,斯坦福大学量子计算研究员Peter McMahon评价称:“关于开发量子计算硬件,以及未来把这些硬件变成云计算服务,他们(谷歌)表现得非常坦诚。”量子计算仍处于研究阶段,而量子计算机的性能也备受争议。现今尚不清楚,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是否可以超过传统超级计算机。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尚未实现商用。不过,谷歌和IBM等公司仍试图将量子计算技术商业化,这些努力,也许能打开云计算市场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谷歌表示,正在开发一款使用49个量子比特(Qubit)的机器,但不清楚它是否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外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理论上来说,量子计算机可以显著降低计算时间,大幅降低云服务的价格。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7月20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莫斯科国际量子技术大会上,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当下最强量子系统。该团队研发的量子系统拥有51个量子比特(Qubit),能够对一种化学反应进行模拟,以此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较于传统计算机运用二进制数据对信息进行存储,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叠加态描述信息,拥有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超级计算能力。但是现有量子计算机只能在传统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目前最高只能模拟42个量子比特。如果量子计算机想要成为超越二进制的超级计算机,必须拥有超过49个量子比特。
谷歌正在研制的49个量子比特量子系统,需要在极端低温状态下,利用材料的超导性储存信息。但是,哈佛大学研究团队的领导人米哈伊尔·卢金表示,他们设计了一种全新方法,用激光将铷原子“圈禁”起来,并让铷原子在激光束内振动,使得每个铷原子创建一个量子位,从而构建出拥有51个量子比特的新系统。
卢金表示,他们研发的全新的量子系统是一种量子模拟器,只能用来构建一种特定的化学反应式,用以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效果。如果需要对另一种化学反应式进行科学研究,则必须从零开始重建一个新的量子系统。这种量子模拟器虽然没有量子计算机复杂,但仍需花费巨资才能进行构建。这与谷歌量子系统能构建多种研究模型相比,还存在差距。
“随着云计算的广泛使用,人们对数据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量子计算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如何建立量子时代的信息安全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业内人士对媒体如此评价。
(整理/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