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商业服务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渠道和差异化研究

2017-10-12 04:51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产率商业要素

李 俊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进口商业服务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渠道和差异化研究

李 俊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本文对进口商业服务是否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企业使用更多的进口商业服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分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和出口企业受到进口商业服务的影响较大,而对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而言,进口商业服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进口商业服务;制造业;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Abstract: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permeability of imported business service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It examines the effect of imported business services on productivity growth,and finds that imported business services make manufacturing firms’ technology growth significantly.Imported business services have more important effect for eastern regions and export firms,but less effect for western regions and non-export firms.

Keywords:Imported business services;Manufacturing firms;Technical progress;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1 进口商业服务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

1.1 商业服务在知识创新和技术扩散中的作用

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互动和逐步演化的过程。由于其复杂性,单个企业应该与其他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利用好双方的知识资源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中需要的知识资源可以是企业自身的,也可以是来自于外部市场的。商业服务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本身所不具有的特定知识资源。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分类标准,商业服务包括专业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房地产租赁服务、设备经营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六个子部门,共46个具体服务行业。这些商业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传统的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和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具体如表1。

商业服务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知识密集性、问题导向、客户导向。知识密集性是指不管是传统的专业服务还是新技术为基础的商业服务都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例如营销、培训、设计等传统服务和计算机网络、电信、研发服务都包含专业知识,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提供。问题导向性是指商业服务的提供针对具体问题,有较好的跟踪服务,提供后续咨询功能。客户导向性,商业服务的提供是依据制造业企业的要求进行提供,能够提供针对特定企业的专业服务,并且与制造业企业之间有很强的互动。商业服务的这三个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桥梁的作用。

表1 两类主要的商业服务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2010》整理。

商业服务企业在知识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典型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重组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一方面商业服务通过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向各个制造业企业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商业服务企业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并进行知识重组和整理,形成知识储备。因此商业服务是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桥梁。

1.2 进口商业服务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进口商业服务是国内商业服务的有益补充,在知识的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溢出效应、专业化效应和竞争效应。

(1)技术溢出效应。随着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探讨不断深入。一国可以通过增加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进口,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Coe等人认为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本国的研发活动,还会从外国的研发活动中受益。他们的研究发现,一国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从外国获得的研发活动的溢出效应就越大[1]。通过贸易进口,一国相当于利用了外国的研发活动,从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商业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中间要素投入,商业服务的进口意味着吸收其他国家对本国的知识溢出,利用其他国家的研发活动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

(2)专业化效应。商业服务与货物贸易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商业服务的异质性。也就意味着进口的商业服务的数量越多,商业服务的种类也越多。根据Jones(1988)等的分析,随着生产服务种类的增加,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内的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提高各个生产步骤的专业化和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商业服务种类的增加,企业可以实现生产的分段化和归核化,将生产过程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在不同的地区安排生产,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把生产过程中企业自身不具有优势的商业服务剥离出去,集中资源专业化从事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上,提高核心部门的生产技术[2]。Grossman等人通过分析中间品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结论认为中间产品种类的增加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因此本国企业进口更多的商业服务也就是在生产中使用了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竞争效应。大量商业服务的进口,必然提高本国商业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这种进口竞争至少引起三方面影响:一是国内的商业服务提供商不得不提高商业服务质量;二是国内商业服务业提供商降低商业服务价格;三是部分生产率最低的商业服务企业将会退出,整个商业服务业行业生产率水平提高[4]。因此商业服务的进口会使制造业企业作为商业服务的买方要么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到更高质量的服务,要么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同样质量的服务,这都会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

可见,进口商业服务为本国制造业提供了本国所不具有的知识和技术服务,是外国的研发活动对本国的溢出。进口商业服务引致了国内制造业企业的分工细化和专业化,从而促使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进口商业服务还扩大了商业服务市场,促进了商业服务市场竞争,提高了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技术扩散的效率。因此,进口商业服务更能促进国内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

2 数据和计量模型

本文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代表企业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技术进步在生产中作用的指标,是增长方程中不能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增加而带来的部分,因此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率增长。

参考张艳等[5]、张翊等的研究[6],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TFPit=γ0+γ1busipjt+ΓXit+ds+dr+dt+εit

(1)

TFPit是各年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形式),是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计算得来。busipjt为企业i所属制造业行业j在各个年份的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Xit是有关企业性质的控制变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量中分别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数据样本进行了以下合理处理:①仅保留1998—2013年持续经营的企业数据;②删除了经济指标为负的企业;③删除了销售额小于500万元的企业。进行处理后剩余企业14223家企业,观察值213345个。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采用的是LP半参数方法,这一估计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函数的内生性问题,获得投入参数的一致有效估计,比Olley和Pakes(1996)年提出的使用投资作为代理变量的方法相比,估计更为精确,样本损失量也较少。

busipjt代表t年制造业行业j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因为中国目前没有针对企业的服务进口数据,所以需要估算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借鉴张艳(2013)等的做法,通过构建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来反应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生产的影响:

busipjt=djt×impt

(2)

式中,djt是t年进口商业服务在制造业行业j中间投入中的比例,代表制造业行业对于进口商业服务的依赖度,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计算得到。impt代表各年的进口商业服务额,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的《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5》。由于WIOD制造业行业划分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行业划分不同,因此本文进行了匹配,具体见表2。

表2为不同年份各制造业行业使用的进口商业服务在中间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98—2008年,大多数制造业行业使用的进口商业服务的比例有显著提高。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生产的程度不断加深有关。从2008—2014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制造业行业使用的进口商业服务的比例有所下降。从2014年的情况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生产中使用进口商业服务的比例较高,说明高端制造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商业服务。而皮革、皮毛及鞋类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使用进口商业服务的比例则较低。总体来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使用进口商业服务的比例要高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表2 进口商业服务在中间投入中的比重(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WIOD数据库计算得到。

为了准确衡量进口商业服务的影响,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计量方程中的其他控制变量包含了企业经营时间、企业规模、资本-劳动比、人均工资、补贴情况、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出口企业、无形资产数量、市场集中度等,各个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3所示。

表3 控制变量及其释义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1998—2013年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为避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行业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数据非同一层面而造成统计误差低估,在计算t值及相应的概率时采取了省份聚类标准误。将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采取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从模型(1)~(5),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的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控制变量的不断增加,核心解释变量系数的显著性和方向没有改变,说明估计结果较为稳健,进口商业服务能够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

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规模经济,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增强,规模越大的企业技术水平越高。人均工资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提高制造业企业员工的待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也符合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员工在一个企业可以拿到较高工资,为了避免工作转换造成的工资收入下降,工作就会更加努力,从而企业的技术进步较快。国有企业虚拟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国有企业本身存在产权不够清晰的问题,且国有企业承担了本身经济职能之外的其他职能。出口虚拟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说明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中学习效应,能够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验证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结论。资本-劳动比的系数为负,这说明中国制造业企业中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言较低,这是因为数据样本中资本比率较高的国有企业占比重较高,而国有企业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时,易于响应政府扩大投资的号召,存在过度投资的倾向。因此造成资本劳动比率高的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反而低[7]。

表4 基本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是t统计量,*p< 0.1、**p< 0.05、***p< 0.01,下同。

3.2 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

差分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回归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由于Δlnx≈Δx/x,变量取对数后差分形式相当于是变量的增长率,本文使用差分法回归相当于对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内生性问题。企业连续经营时间、市场集中度、企业出口状态、所有制性质四个变量差分没有经济意义,除此之外,把其他变量都取差分形式,然后采取连续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见表5。与基本模型的估计结果相比,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系数略有降低,但仍然显著为正。说明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依然十分显著,估计结论较为稳健。

表5 差分法回归结果

4 影响渠道和差异化分析

4.1 影响渠道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技术溢出效应、专业化效应和竞争效应三个方面。进口商业服务对国内制造业企业如果有技术溢出,就会导致国内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专业化效应则会导致企业将本身不具有优势的服务环节外包,而专注于主营业务,主营业务利润会提高。竞争效应则是指国外进口商业服务导致国内商业服务价格降低,使得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和财务费用降低。若国外进口商业服务对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有示范效应,也会引起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因此,本文通过估计方程式(18)对这几个方面的影响渠道进行检验,主要观察交叉项的系数是否显著。

TFPit=γ0+γ1chanel×busipj,t-1+ΓXi,t+ds+dr+dt+εit

(3)

表6中的模型(1)~(5)分别为在模型中加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无形资产、主营业务利润和研发投入5个变量与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的交叉项进行回归分析。为克服内生性问题,把渠道变量和进口商业服务渗透率都滞后一期进行回归。可以发现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因为进口商业服务中较大比例是会计、财务和法律等专业服务,这些服务的进口提高了国内相关服务市场竞争程度,从而降低了这些服务的价格,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无形资产交叉项系数也显著为正,这是因为本身进口商业服务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知识产权和特许权使用费,这些进口商业服务本身就是技术和知识的国际转移,促进了国内制造业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积累,从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4)中的主营业务利润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进口商业服务也通过促使制造业企业的专业化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注意到模型(5)中研发投入的交叉项系数不显著,说明国外进口商业服务并没有对国内制造业企业起到较高的示范效应,而是替代了企业的自主研发,因此没有引起国内的研发水平上升。国内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拿来主义”,直接进口和使用更高质量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而不是自主研发。

表6 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渠道分析

4.2 进口商业服务的差异化影响。

从总体上看,进口商业服务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企业而言,进口商业服务就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对全部制造业企业划分成了不同的子样本进行研究。

在表7中,模型(1)~(3)分别针对的是东部企业、中部企业和西部企业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口商业服务对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则不显著。这主要可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的开放程度较低,企业进口商业服务的机会较少,因此难以从进口商业服务中获取好处。同时也可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制度环境导致的技术吸收能力较低,即使有进口商业服务也难以促进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8]。模型(4)~(5)分别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发现,进口商业服务对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小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往往生产服务一体化,很多商业服务都是在企业内部提供,因此不能完全利用进口商业服务的好处。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机制灵活,因此可以较好地与国际商业服务对接,技术进步较快。模型(6)~(7)分别是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可以发现进口商业服务对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这是由于出口企业本身就处在国际生产价值链上,更熟悉国际市场,能更有效地利用高质量的国际商业服务,提高自身生产效率。非出口企业商业服务进口渗透率的系数也显著为正,这说明非出口企业也能从商业服务进口获得技术溢出的好处。总体上来看商业服务进口促进了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都十分显著。

表7 进口商业服务对分部门制造业生产率影响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WIOD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进口商业服务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进口商业服务促进了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第二,分样本的实证显示,对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而言,进口商业服务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而言,进口商业服务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则不明显,说明中国商业服务进口及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促进作用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第三,影响渠道的研究发现,进口商业服务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

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扩大商业服务进口的数量,加快与发达国家谈判服务贸易自由区,破除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端商业服务出口的限制,提高进口商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企业提高对进口商业服务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三是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企业自主研发的增加不仅仅直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对国外技术的吸收能力。此外,从分样本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的政策启示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剥离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冗余服务部门,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国有企业商业服务投入质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要进一步从财政、金融和制度方面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鼓励当地企业使用高端商业服务要素,提升技术吸收能力,提升技术水平。

[1]COE D,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39):859-588.

[2]JONES R W,KIERZKOWSKI H.The role of services in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a theoretical framework[J].AJR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1988,165(6):1485-1486.

[3]GROSSMAN G M,HELPMAN E.Trade,knowledge spillovers,and growth[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1,35(2-3):517-526.

[4]FALK M.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nd productivity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s & institutions,2012,66(4):349-354.

[5]张艳,唐宜红,周默涵.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否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J].世界经济,2013(11):51-71.

[6]张翊,陈雯,骆时雨.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5(9):107-129.

[7]大塚启二郎.中国的工业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FEENSTRA R C,HONG C,MA H,et al.Contractual versus non-contractual trade: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China[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3,94(2):281-294.

(责任编辑 刘传忠)

BusinessServicesImportsandtheDifferenceofManufacturingFirms’TechnologyProgress

Li 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F740

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参与2016年APEC秘鲁会议”(15JJD810014)。

2016-11-02

李俊(1979-),山东寿光人,青岛农业大学讲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服务贸易,创新与技术进步。

猜你喜欢
生产率商业要素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