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王』扶贫记

2017-10-12 05:42谷秀克荣
大江南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草螃蟹养殖

□ 谷秀 克荣

『蟹王』扶贫记

□ 谷秀 克荣

江苏无锡羊尖镇有位众口点赞的“蟹王”陆志明,他培训了45个贫困户“走出去养蟹”致富。初夏的一个清晨,在陆志明的蟹池旁我们见到了他。

51岁的陆志明,额头上冒着汗珠正忙碌着,我们问他:“你每天清早都要巡看蟹池?”“早晚两趟,关键时期中午再加一趟,要常看水和蟹的生态变化呀!”他答道。

为改变贫困面貌,1990年陆志明借钱养殖珍珠,十年间大起大落,由盈变亏。2000年他果断地转向螃蟹养殖。当地无人养过螃蟹,陆志明只好从零起步,边学边干。他吃在池边,住在棚屋,夜里还经常蹲在塘边,观察螃蟹的生活习性,碰到疑难问题他就赶到南京农业大学请教专家。

经过两年多努力,2003年养殖的螃蟹有了可喜的回报,他被锡山区扶贫会列为“致富工程”示范户。陆志明乐意将养蟹技术毫不保留地与其他农户分享,很快,全镇螃蟹养殖户发展到15家,养殖面积近600亩,并成立了蟹农合作组织。陆志明也光荣当选无锡市劳动模范、羊尖镇人大代表和水产协会会长。

在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陆志明拓展了从供蟹苗、饵料,防病,到秋蟹包供销的配套服务产业链。他在太仓市与人合伙经营了1000亩蟹苗基地,每年有30万斤蟹苗供应本地和外省市15000亩的蟹池。

陆志明16年养蟹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蟹技术,看一看水色,就能判断池水中浮游生物多寡和溶氧量是否正常;看一看蟹的背肚色泽和爬行状态,就能知晓螃蟹是否犯病,蟹农们誉他为“蟹王”。安徽、山西、浙江和江苏一些水产养殖场聘他为技术顾问。水产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慕名也跟班“接地气”。

正当陆志明带领蟹农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因征收建设用地、养蟹水面紧缩,蟹农面临生计问题,很多蟹农都已五十岁左右,难以改行。于是,陆志明想到能否培训贫困户“走出去养蟹”,凭借销售到外地蟹苗的信息和技术知名度,他积极联系到很多域外养蟹场。

要“走出去养蟹”,必须对外派的蟹农培训技术。陆志明以自己的志宏家庭农场(200亩蟹池)为基地,再投入60万元筹建了水产养殖交流站。每天早上蟹农们都来聚会,学习技术,求解难题。许多蟹农在交流站培训下,增长了“走出去养蟹”的才干。

南丰村的陆某某,全家6口人,父母年迈,两个孩子上学,生活贫困。他跟陆志明养蟹初尝甜头,却因村镇建设需要,要收回蟹池。陆志明派他到山西省运城市黄河滩蟹场做养蟹技员。按照协议,若把700亩水面螃蟹亩产从80斤,提高到150斤。则每月付工资1万元,增奖减罚。陆志明精心辅导陆某某攻克了当地沙土地薄,水层浮游生物不足和无水草的难关。经过精心筛选的4种江南水草,用卡车日夜兼程送去试种成功。农谚曰:“蟹多少,看水草。”水草成活了,水层溶氧度提高,螃蟹就有了栖息、蜕壳的生态环境。陆某某全身心扑在蟹池上,2014年螃蟹亩产达到180斤,工资奖金15万元;2015年亩产200斤,收入增至18万元。

陆志明培训的蟹农们“走出去养蟹”都先后致富;域外螃蟹养殖地也增产获利,填补了当地螃蟹供不应求的空缺;陆志明也因销售蟹苗和一条龙服务得益。

陆志明对“走出去养蟹”蟹技员的管理很细致。约定他们定期汇报蟹池状况,他与域外业主签订协议时规定,对蟹技员包吃包住,每月4天休假可合并分次回家。他们的月工资全额汇给陆志明账号,然后陆志明转10%给蟹技员零用,90%给蟹技员家属,这种促使蟹技员在外省吃俭用、让家属聚财的方法很受欢迎。对于部分蟹农无力投入蟹池基本建设的,陆志明慷慨解囊,至今他已借出扶持资金180万元。

当我们问陆志明在扶贫上还有哪些新打算时,他说今年扩大了稻蟹共养规模,要与几十户蟹农撸起袖子加油干,到2018年,他将签约外地1800亩池塘,再扩大培训几十户贫困的蟹技员“走出去养蟹”致富。

猜你喜欢
水草螃蟹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