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更宽广

2017-10-11 10:03肖永琦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监管局牦牛食品药品

肖永琦

“鞠局长,我的牧家乐经过统一打造后,生意一定会红火。”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尔多紧握着对口帮扶红原县的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鞠波的手,喜上眉梢。

今年,罗尔多想在距瓦切镇21公里处的“红日度假村”内开个牧家乐,但对牧家乐是否有“钱途”心里没底。鞠波带着红原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来到“红日度假村”,决定由县上统一将之打造成与草原自然景观相匹配的自驾游目的地。这样一来,罗尔多心里懸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5年,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被确定为红原县对口帮扶单位后,充分发挥部门工作优势,把助力红原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截至2017年5月,该局共投入扶贫资金450余万元,重点扶持48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培训实用技术人才220人次,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57人。提起帮扶红原的那些事,牧区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卡卓”(谢谢)。

牦牛酸奶有了合法“身份证”

红原的牦牛酸奶,是深受群众喜爱的牧区特色食品。但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广受大家喜爱的好食品,却是一个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的“三无”产品,没有合法的“身份证”。

“牦牛酸奶加工工艺简单,牧民群众都可以像蒸馒头一样在家里自己制作。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很少有人考虑牦牛酸奶走产业化之路,县里仅有的几个酸奶小作坊也是无生意可做。”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主任八宝非常惋惜。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深感这既涉及牦牛酸奶的食品安全,也关系牧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一定要帮助解决奶制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难题。”

于是,食品药品监管局与红原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商议后达成共识,提档升级牦牛酸奶加工方式,走现代化企业生产之路,“让好东西能够卖上好价钱”。

经过调研论证,他们邀请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到红原,对酸奶企业建设用地、厂址周边环境影响等开展评估。目前,以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名义投入新建的牦牛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进入项目施工阶段。

“这个项目对牧区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这段时间,八宝主任辛劳地奔波在工地上,但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算了一笔细账,“酸奶厂投产后,每年可生产酸奶400吨,销售额至少可达400万元。后面奶渣、酥油、肉肠、血肠、干酪等9个牦牛系列产品再陆续投入生产,效益一定会很可观。我们还考虑安排近百个就业岗位,吸纳上万户牧民家庭到企业入股分红。”

“牦牛奶粉”又回到消费者餐桌上

“我们小时候都是吃红原牦牛奶粉长大的,味道真的很好,吃得也很放心。”贫困户泽东说,“但这几年国产奶粉不太受欢迎,就连‘红原奶粉也受到影响。遭殃的还是我们这些放牧的老百姓”。

泽东和牧民们心里很着急,然而还有一个人更着急——草原上长大的红原县县长嘉央罗萨。“红原牦牛奶粉的品质毋庸置疑,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拓展不够广,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强,因而销售业绩不理想,实在令人痛惜。”嘉央罗萨述说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家分析会,专题研究“红原奶粉”问题,“一定要帮助红原县重拾信心”。

2016年初,该局成立了课题组,并安排15万元课题经费,依托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和省轻工业研究院的技术力量,抽取乳头奶、成品奶粉样品120多个批次进行比对试验。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请到红原现场分析评估,专门研究解决牦牛奶粉的大众口味问题。主动安排“红原奶粉”进入局机关食堂,并推销给部分省级机关食堂品尝,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搜寻大众都能接受的口味需求。

渐渐地,认识和接受“红原奶粉”的人多了,市场销售的路子也打开了。据了解,目前“红原奶粉”企业已在北京、广州等国内20多个省市区建立了销售网络,部分产品还远销美国。眼下红原的乳制品企业正在策划,拟建设覆盖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的全球最大“牦牛产业经济走廊”……“红原奶粉”品牌形象的回归,不仅使广大消费者重拾消费信心,更是让数万牧民群众从中直接受益。保守测算,每户牧民每年仅牦牛鲜奶出售一项至少可收入5000元。

帮贫困牧民圆脱贫致富梦

红原县作为阿坝州的四大牧区县之一,草原畜牧业是3万多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草原资源的有限性,加之受恶劣自然环境和严寒气候条件的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潜在风险很大。也就是说,仅靠单一的畜牧业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必须依靠新的产业扶持带动更多的牧民群众创业增收。

说起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对于千百年来以放牧为生的牧区群众来说,除了会放牧,要找个其它挣钱的活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有的贫困群众想到了致富的门路,但苦于没有钱投入,也干不成事。”这一点,嘉央罗萨县长的心里非常明了。

“产业扶持是‘五个一帮扶措施的重中之重,给钱给物只能暂时救急解渴,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术才是保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深入分析红原县情和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时,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产业发展上要再研判、再用力、再挖潜,用好特色优势,肯定会有甜头。”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勇坚定地说。

咋个帮?王勇书记有自己的想法,“发展产业的关键是市场缺什么,牧民群众能干什么,就帮助发展什么,并且要雪中送炭。”

于是,该局想方设法自筹经费200余万元、募捐社会资金120万元,帮助红原县发展产业。同时,在龙日、麻萨、峨扎、日干等4个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村分别建立了“产业帮扶基金”,每年投入20万元资金给予帮扶。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省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总队、省食品药品评审认证中心等直属单位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筹资活动,为产业扶贫基金注入资金70余万元。食品药品监管局还与红原县共同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

“有了这个产业扶持基金,我们规划的产业项目就能启动实施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帮我们帮到点子上了啊!”刷经寺镇加当村贫困户刘世华谈到自己创业时感触良多。

刘世华孤身一人,土地只有1亩,年龄大,疾病多,既缺劳力,又缺脱贫门路。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为他捐款捐物的同时,与镇党委、政府一起想办法,为他安排资金23000多元,支持他发展旅游产业,还帮助他装修了用于旅游接待的房子。家里收入明显增加,刘世华依靠自己力量脱贫的劲头也更足了。

据统计,仅今年该局就投入产业扶持基金110万元,已帮助25户贫困户找到可靠的产业发展门路,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作者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中共红原县委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 (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监管局牦牛食品药品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潍坊市场监管局开展假冒伪劣食品集中销毁活动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济源紧盯食品药品安全
济源紧盯食品药品安全 (配图)
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