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荷露煮香茗

2017-10-11 03:59马广生
烹调知识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玉泉雪水乾隆帝

马广生

无论是同宋徽宗、康熙帝等帝王相比,还是同陆羽、蔡襄等茶人相比,乾隆皇帝的嗜茶轶闻趣事要多得多。

乾隆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84岁的乾隆帝决定次年让位给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卒时享年88岁,如此高寿与嗜茶养性不无关系。

乾隆帝秉承乃祖康熙帝的爱好,经常游巡江南,既是为了威慑南方,加强统治,也是为了游山玩水。其间,他于茶事留下了至今让人传说的许多佳话。他在杭州品尝了“龙井茶”后,一时高兴,敕封了当地龙井胡公庙旁的18棵茶树为“御茶”,要求年年贡奉。在湖南品尝到洞庭湖名茶“君山银针”后,即御封贡茶,令当地每年进贡18斤。在福建崇安品尝乌龙茶“大红袍”,初嫌其名不雅,知其由来后欣然为之题匾。在福建安溪品尝乌龙茶后,又御题赐名为“铁观音”。这些名茶至今名声响亮,香播遐迩,而且今人还每每端出乾隆故事,以助畅销。

此外,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茶礼,即主人敬茶或给茶杯中续水时,客人以中指和食指在桌上轻轻点几下,以示谢意,相传这也源于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帝在苏州时,某日与几位侍从微服私访,行至一茶馆时,他茶瘾大发,也不等茶博士照料,拿起茶壶为自己、也为侍从斟起茶来。侍从见状不知所措,下跪接茶怕暴露了皇上身份,不跪吧又违反了宫中礼节。这时,一位侍从灵机一动,伸出手来弯曲中指和食指,朝皇上轻叩几下,形似双膝下跪,叩谢圣恩。乾隆一见龙颜大悦,轻轻嘉许。这一茶礼从此便逐渐流传起来,至今不废。

但乾隆帝在许多茶事中,以帝王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力,穷奢极欲,倍求精工,又流于宋徽宗式的奢靡铺张。

据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记载,乾隆帝曾特制了一银斗,专以用来衡量各地泉水的轻重,品较天下名水名泉的优劣。衡量的结果是京师(即北京)玉泉山之水每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伊逊河即古索头河,一名伊松河,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一带)也是每斗重一两,济南的珍珠泉重一两二厘,镇江金山泉重一两三厘,无锡惠山泉和杭州虎跑泉都是重一两四厘,等等。按照水以轻为贵的准则,乾隆帝逐定京师玉泉为第一,并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讲述了这次耗时耗力耗财的品泉过程。

从此,乾隆帝每次出宫巡游,必随载玉泉水以备需用,而且為了避免因经时稍久,舟车颠簸而使玉泉水色味有变,还研究出一种“以水洗水”的办法。其法是这样的:先将玉泉水储于一个边上刻有分寸的大容器中,记住水的容量刻度,然后再注入其他水搅一下,待水定而污浊之物沉淀以后,再按玉泉水的容量而倒出容器中的上层水,这时取得之水即清亮甘纯的玉泉水,其“原理”是玉泉水较轻,而其他水质重,轻浮重沉,故玉泉水必在上层。这种方法与陆羽分辨南零水其理如出一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而与陆羽辨水相比,乾隆之法又显得笨拙之极。

乾隆帝有一首《荷露煮茗》诗云:“平湖几里风香荷,荷花叶上露珠多。瓶罍收取供煮茗,山庄韵事真无过。”诗前还有一段小序道:“水以轻为贵。尝制银斗较之,玉泉水重一两,唯塞上伊逊水尚可相埒(相等之义),……轻于玉泉者唯雪水及荷露。”

雪水据说比玉泉水每斗还轻三厘,但雪水不常有,又非地下所出,所以不是“入品”之水。于是乾隆帝除了玉泉水之外,又常在夏秋之际选取荷露以作烹茶之水。

《荷露煮茗》写于承德避暑山庄。这是清朝皇帝的行宫,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建筑精巧,规模宏大。乾隆帝每年五月至九十月间,都要来此避暑,处理政务。而此时正是山庄湖区莲荷繁茂的时候,乾隆帝嫔妃相从,坐于“烟波致爽”,行于“云山胜地”,赏荷风莲香,品荷露清茗,何等舒服,何等韵事!只苦了仆役们,捧着瓶罍,为他一滴一滴汲取荷叶上的露珠。此茶颇韵,此事极奢!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泉雪水乾隆帝
单身女镇长另类交易:“爱不能落袋为安,钱可以”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中国浓酱兼香型代表酒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
妙用腊月雪水为良药
曲径生幽泉 花开溢酒香
雪水在养殖业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