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唐卡绘制技艺及在内蒙古的传播与发展调查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南街“西藏唐卡店”热贡唐卡画师久西加为主要调查对象

2017-10-11 03:09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唐卡画师颜料

石 然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热贡唐卡绘制技艺及在内蒙古的传播与发展调查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南街“西藏唐卡店”热贡唐卡画师久西加为主要调查对象

石 然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百年来承继着传承宗教义理和画师们民族情感的唐卡,被藏区民众亲切地称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热贡唐卡作为青藏高原三大主流画派之一,孕育于神秘辽远的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2006年,热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本文以热贡唐卡著名画师久西加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热贡唐卡的由来与艺术特色的探究至热贡唐卡的技艺考察,以期了解当今热贡唐卡在呼和浩特市的传承面貌及发展动向。

热贡唐卡;当代传播;绘制过程;继承与创新

一、热贡唐卡的由来与艺术特色

热贡艺术始于元代,最早产生于玛曲、夏卜浪等村,后来逐渐扩展到隆务河中游东西两岸即四屯子。七百多年来,经过历代绘塑匠师的辛勤努力,逐渐成熟,独树一帜,原称“吴屯艺术”,现定名为“热贡艺术”,主要指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1]现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吾屯、年都乎、曲麻、尕赛日、郭麻日等村庄以及泽库县的部分村寨。

热贡唐卡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其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性、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民族文化的珍宝。绘制唐卡带有很明显的技术性质,这一点很像手工艺,画师必须具备使构思物化的具体技巧,以集中脑和手的能力,最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激情,而未经训练的人则没有这种生理的适应性和完备的控制系统。[2]热贡唐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的构图形式和表现语言。下面从几个方面总结归纳一下热贡唐卡画派的艺术特色。

(一)色彩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既可以完美地塑造物体的外形也可以深入地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在唐卡作品中,色彩除了具有视觉欣赏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为人们营造一种宗教氛围,使受众在欣赏唐卡时能够感受到宗教的义理与佛祖的荣光。

一幅精美的热贡唐卡可以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其秘密便在于颜料的选择。颜料全部取自自然界中的珍稀矿植物比如朱砂、大黄、黄铜、藏红花等;还有一些来自名贵的宝石颜料,如珍珠、玛瑙、金、银、珊瑚、孔雀石等。取材不易,制作方法也非常考验耐心,颜料需要进行手工研磨,并对各种颜色进行分别提炼,过程虽然缓慢而复杂,但对于画师来说,从磨颜料开始到唐卡的绘制,每一个阶段都是对佛心的修炼,饱含着对佛的敬畏。经过这些复杂的工艺之后,得到的颜料便呈现出色彩纯度高,遮盖力强,色彩稳定等特点。

热贡唐卡绘画与西藏唐卡绘画相比,在色彩上更具有跳跃性,画面更显活波和节奏感,其主要原因是热贡唐卡的色调多元化。使得热贡唐卡色调多元化无非三点原因:同一属性的色彩搭配;对比色的使用;色块的重复、渐变和穿插。[3]热贡唐卡具有色彩饱和度高,颜色纯净自然,整体色调优雅舒缓,装饰性强等特点,体现了纯粹的高原特色(见图1①)。

图1.《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图》

(二)线条

线条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也是热贡唐卡绘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语言。线条的运用可以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说过:“中国画的线条功夫真正掌握在西藏喇嘛的手里。”可见,唐卡中对于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至臻境界。热贡唐卡中的线条表现集百家之长,不仅变化多端,刚柔并济,优美流畅,在一动一静之间更体现出了热贡派的审美样式。

热贡唐卡的线条拥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写意性,多以波状线条和直线线条单独或组合使用,波状线有着轻盈、飘逸之美,而直线有着流畅、潇洒之美。热贡唐卡勾勒的线条走笔流畅,转折圆润,整体轻盈飘逸,均匀细腻,颇有中原地区文人画写意之余风,又可见敦煌飞天画之风流恣意。热贡唐卡中的佛像线条绘制小到眉目、指甲、衣褶无不精细流畅,大到衣饰、法器、莲座等无不行云流水,飘逸自然。线与线之间疏密得当,转笔勾画时力均圆满,通过线条的曲折婉转,使得结构繁简得当,构图饱满自然,色彩对比分明。[4]

(三)构图

在唐卡绘画中首先带给观者视觉感知的是构图形式,构图是处理内容和形式的重要环节。画师们会根据题材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构图,在热贡艺术中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构图方法。一般来说,以诸佛、菩萨等为主尊的唐卡中常用的是中心构图的方法,主尊居画面中心,在主像以外的装饰背景处理上,热贡唐卡用二维化处理方法,并运用“散点透视”构图,画面不受时间的限制,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整个画面统一在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围绕主尊在唐卡上下左右安排其他的神佛菩萨、护法僧侣等。主尊两侧一般用花卉草木或背光装饰、祥云等进行装饰。有些特定画面还要安排一些佛经规定的人物和法器。环绕主尊的神佛、菩萨、护法、僧侣的位置多以祥云、山峦等分隔,多讲究左右对称。[5]

唐卡的构图有别于其他的绘画形式还在于创作上遵守着严格的法度和仪轨。杜齐在《西藏考古》也讲过:“我们要记住西藏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作为热情的新教徒,他们不愿对肖像图案作任何修改。这是工匠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界限。他们认为肖像图案是由佛陀亲自设计的,是不可更改的。图像的绘制要与印度传入的教义最严密的组织部分所规定的标准相符,偶然有细微的变化也是在严格的范围之内。色彩的使用要依经文所规定的要求。”[6](64)还有学者认为:“图像从属仪轨书的原因是一种宗教行为,如同在观想修持中的思想创作一般。”[7](319)热贡画师在绘制佛像的过程中遵从仪轨的行为,不仅体现出他们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宗教情感和成熟的宗教思想,还有一颗虔心向佛的赤诚之心。

二、内蒙古地区热贡唐卡的发展脉络与当代传播

(一)内蒙古地区唐卡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12世纪中叶以后,藏传佛教文化以河西走廊为其传播通道向西北地区渗透和扩散。[8](177)到了13~14世纪的元朝,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势头更是有增无减,藏密艺术也不仅局限于西北地区,而且深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元大都北京和原南宋首府杭州,都出现了以宫廷美术形式的藏密美术遗存。②这一时期蒙古族地区也出现了具有藏式佛教的绘画艺术。但是唐卡绘画得到长足发展却是在16世纪中后期。公元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塔汗正式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宣布蒙古萨满教为非法宗教,并进行破坏活动。藏传佛教作为正统宗教开始真正渗入到蒙古包地区。自此蒙古地区的格鲁派寺院亦纷纷建成,仅今呼和浩特(库库河屯)一带在明朝后期就修建了著名的大召(公元1575年)、席力图召(约万历年间建造)、美岱召(公元1602年)及庆缘寺等,另外在鄂尔多斯建有三世佛庙、喀尔喀建有额尔德尼召等,均为比较著名的黄教寺院。③蒙古族画师们在绘制寺院佛教壁画、唐卡(藏式卷轴画)、幢幡时,从内容到手法,乃至用色等方面对藏族绘画艺术进行了学习、借鉴与实践,从而开创了蒙古族佛教美术史的新纪元。[9](319)

唐卡的蒙古语为“布斯吉如格”。蒙古族唐卡大部分在五当召,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各殿堂现存唐卡466幅。时代多为清代,也有部分为民国时期所绘。这些唐卡有西藏高僧赠送本召活佛的精美之作,有青海热贡地区藏族画工所绘,也有当地蒙古喇嘛绘制,可以说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在这些唐卡中有许多精美之作。[10]现存的内蒙古地区的大部分精品唐卡都保存在寺庙中,从这些早期的唐卡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唐卡如何伴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深入发展,逐渐产生了“入乡随俗”的艺术风格。

(二)内蒙古地区热贡唐卡的传播发展

2006年,热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夏吾才让大师作为第一位荣获国务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热贡藏族唐卡画师,一生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唐卡画师,久西加便是夏吾才让大师得意门生之一。久西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传承人,“热贡藏传佛教艺术著名画师”。2016年1月9日笔者寻访了呼和浩特市大南街久西加师傅开的西藏唐卡店,并以这位杰出的画师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进一步考察内蒙古地区热贡唐卡的发展情况。

1968年久西加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同仁县是藏族画家名家辈出之地,热贡也有“藏族画家之乡”的美誉,从小深受佛教绘画与佛教教义的熏陶的久西加,6岁便拜“四大画师”之一的夏吾才让从师学艺。十几岁时随师傅到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等多地寺庙学习绘制唐卡技艺。在数十载的学习中,经过师傅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潜心钻研,久西加的唐卡绘画技艺日臻成熟,作品广泛流传于美国、英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久西加十分注意吸收印度、尼泊尔和蒙古国宗教绘画的优长和技法,融合各家之所长,在继承传统画法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着探索,逐渐形成了艳而不俗,端庄典雅,雍容大气的艺术风格(见图2④)。

图2.久西加师傅绘制的唐卡《白度母》

为了延续师傅夏吾才让和自己的唐卡技艺,久西加在家乡培养了十几名学徒,并使自己的大儿子扎西尖措、二儿子旦正多杰从小学习唐卡绘画。现在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已经出徒,成为了传承热贡唐卡的新星。

现如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失传和博物馆陈列的局面,与其他非遗艺术不同,热贡唐卡却发展的炙手可热。究其缘由,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唐卡传承人的努力和传播。8年前久西加师傅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大召寺的西门开了一家正宗的热贡唐卡店,真正意义上的热贡艺术就在呼和浩特埋下了种子,久西加师傅与笔者聊起未来的发展愿景,希望在呼市地区能够办一所唐卡学校,把热贡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唐卡艺术(见图3⑤)。

三、热贡唐卡的绘制过程

(一)绘制唐卡的准备阶段

唐卡的绘制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精品唐卡的出世往往会消耗画师很多的心血和时间,所以唐卡是宗教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一幅唐卡画的构成、形制、色彩,恰好是一座宗教意义上的最完美、庄重、神圣、华贵的供奉法器之宫殿,是一种适合游牧民族展挂的轻便佛龛画。[11](135)

图3.笔者与久西加师傅的合影

1.学习经文

真正的唐卡画师,除了要有绘画技艺和天赋外,还要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而且必须首先是一名宗教徒,“宗教徒不是被赋予的,而是他们通过对神圣模式的趋同而自我造就的”,[12](52)熟练背诵经文,熟记各种佛教经典的教义、仪轨、图像及绘画度量等逐渐成为唐卡画师的必备要素。一般来说,一个专业画师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僧侣。

2.磨颜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颜料就是绘制唐卡的第一步准备工作。根据久西加师傅的口述,“小时候最先学习的是磨制颜料,一磨就是好几小时,磨得自己都困了,师傅也不让走,就得一直磨。”磨颜料练就的是功夫也是耐心,通过自己手工打制的颜料,具有色彩纯度高,质地细腻,覆盖力强的特点。唐卡的颜料全部来自天然的矿植物颜料,颜料的成分有矿物如珊瑚、珍珠、玛瑙等、植物有藏红花、茜草等,甚至还有贵重的纯金纯银(见图4⑥)。

图4.绘制唐卡需要磨制的颜料

3.制作画笔

画笔的制作在唐卡的工艺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久西加说,很早以前,西藏的画家不会制作毛笔,他们画金线时还是照着金线拉线,他们不会制作毛笔,金线就画的很粗;热贡的画家毛笔做的好,材料来自动物的尾巴毛,取5根毛就能做一个笔,笔尖做的很细,画出的金线就很细……热贡画家对毛笔的制作要求非常高,老一辈画师会亲自制笔,对于画笔的用途也很讲究,根据画面的不同物象,画笔的种类也不同,常用的主要有衣纹笔、勾线笔和白云笔等(见图5)。

图5.绘制唐卡所需种类丰富的画笔

4.制作画布

用一根粗钢针将裁好的棉布绷在特制的木框木条多为方形上,针与针之间的距离是很有讲究的。固定好后,先抹一层均匀的水胶,待其晾干后,用一种牛皮胶和滑石粉调和而成的底料涂抹匀浆制,上底料最好在晴天进行,便于干透,然后在画布半干时用大而平滑的鹅卵石将正面、背面分别磨平磨光,进行第一次粗打磨。接着再次重复上一过程,正面涂两至三次,背面涂一次,每次均用石磨平滑,这是第二次细打磨。最后用有沿口的陶瓷碗碗口磨画布,进行第三次调整打磨,直到磨制完毕的画布犹如一张铜版纸一样洁白、光滑,待其彻底干后便可作画。[13](28)

(二)热贡唐卡的绘制过程

1.起稿

首先需在纸上起稿,多用铅笔或木炭条,以前木炭条多为当地画师自制,用其起稿的好处是一擦即掉,方便多次修改。然后,描绘出各个图象的轮廓画人物素描像,要先分清画像的主次地位,通常先画主佛,后画上下佛像、菩萨、上师、护法神等,画佛像时,本着科学精神与艺术创造想结合的思想,透视图要严格按照《藏传佛画度量经》的标准绘制,唐卡绘画各部位比例和汉地的基本相同然后,描绘山川河流、花卉草木、房舍长廊、贡品等线稿。最后再用铅笔定稿,线描稿就完成了。接下来,要在画布上画出主要的定位线这是重要的第一步。当地画师通常用一种类似木匠找直线时用的打较长直线的技法,即由一个盛满亮色颜料粉末的小皮囊和两端穿过它的长棉线两部分组成,“定点弹线”此法既准又快,尤其绘制大型壁画唐卡时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线定好后,再将线稿透描到画布上。

2.填色

底稿完成后,就要考虑上色了。唐卡的上色与一般性的绘画步骤不同,如西方的油画是先画人物后画背景的,而唐卡在上色时却是按照由“四周”到“中心”或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进行绘制。久西加说,天空和陆地是首先要画的,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一点一点延伸,一直画到佛像部分,最后进行佛像的绘制,这是因为佛像是整幅唐卡的关键,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精心绘制。佛像的五官留到最后画,也称之为“开眼”,依据画家的心情和天气的好坏,画家感觉心情不错,就可以一天完成眼睛和嘴的绘制。如果状态不好,画家的技艺再好,也画不好。

有的画家在绘制唐卡时习惯性用毛笔在唇部沾一下,这样做是起到稀释颜料的作用,用水稀释颜料不好控制水的湿度,湿度过大容易破坏画面。另一方面用唾液稀释颜料也体现了画家对待佛的虔诚之心,有着重要的行为意义(见图6)。

图6.久西加师傅的儿子扎西尖措正在给一幅唐卡上色

3.勾线

勾线强调的是画家的笔墨功力,要求平心静气的细致完成。作为工笔画,勾线是非常重要的,衣褶、珊路、飘带、花瓣层次、行云流水都要用线条来体现其立体感。勾线时一般讲究中间粗,两头细;突出的部位粗,次要部位细;勾的快、准、流畅。勾线是工笔画的一项硬功夫,也是看一位画师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4]

4.描金

描金是唐卡绘制的密技,也是绘制唐卡最为重要、难度最大、最能体现作者功力修养的技法。所谓描金就是用纯金金箔研磨成金粉,调和胶液,描绘佛像五官或在原有线条之上覆描金线一遍。因为是关键部位和最后效果的呈现,而材料的昂贵也决定了每一条线必须一气呵成,所以难度相当大。[15]

5.装裱

唐卡绘制完毕后就可以进行裱装。先将绘有唐卡的画布四边用白线锁定,在画面的四边缝制丝绢,叫“贡夏”。缝制丝绢时要注意先后顺序,要先缝内衬再缝外衬,用一块与画布一样大的里衬缝合,再在周围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结实地缝上宽约3厘米的锦缎外衬,藏族画师称其为“彩虹”……在装裱好的唐卡上下两端各缝制一根木棍,上方的叫“天杆”,下方的叫“地杆”[16](121-122)之后用黄色丝绸盖上,防止灰尘沾染画面,最后还要请喇嘛写经文真言,进行诵经开光,加持祝福,祈求神佛的灵光进驻到唐卡,这样唐卡的制作过程也就圆满完成了。

到开光仪式的完成,一幅真正的唐卡也就诞生了。绘画唐卡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画家认真地去完成,藏族画师似把作画当做修行,画佛的时刻,佛的神力即在笔下相助,加持,画师们将自己的灵魂注入了画幅当中,这便是藏族佛教绘画所以精良感人的全部秘密。[17](47-90)

四、热贡唐卡的继承与创新

(一)唐卡色彩的继承与创新

夏吾才让是当代热贡艺术的杰出代表。他8岁到吾屯上庄寺院开始学习绘画,10岁跟随师傅前往塔尔寺作画长达8年,18岁结识国画大师张大千,并受张大千之邀前往敦煌临摹壁画。离开敦煌之后,为了吸收更多的绘画技法,夏吾才让分别去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寺院进行学习,多年的绘画实践经验造就了这位集百家之所长、画技卓绝的艺术家。久西加作为夏吾才让大师的入室弟子,在得到师父绘画技艺真传的同时,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唐卡中的色彩运用遵从一定的规范,像绿度母、白度母、药师佛、释迦牟尼等佛身的颜色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还有一些装饰纹样的上色也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画师们想要寻求创新可谓是一种挑战。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久西加师傅的创新在于以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进行一定的配比,与师父夏吾才让在用色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夏吾才让大师的唐卡富含鲜明地西藏高原特色,具有色彩纯度高,用色单纯,画风古典等特点;久西加师傅相较其师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画面色调瑰丽多变,端庄典雅,多种间色的交叉调配产生出多层次的色块,在这些层次的对比下,实现了色彩的前后、远近的视觉感,使画面具有了空间秩序的美感。另外在背景的处理上,多使用同一色相的颜色进行由深至浅的变化,过渡自然而和谐。

(二)装饰图案的继承与创新

唐卡是神佛的艺术,也是承载着僧侣宗教信仰的重要法器。唐卡中的佛像必须严格按照“三经一疏”⑦规定进行绘制,除此之外,辅助图形的创作就是真正考验画师们的创造能力了。主佛周围的装饰物如何搭配,如何处理对称与繁简,需要画师们将自己的经验与想象相结合,追求造型的百变,色彩对比的强烈。

从16世纪起,中原汉地的青绿山水就进入了唐卡的绘画领域。笔者将久西加师傅的唐卡与大召寺收藏的唐卡相比较,从中看到了宗教图形、民族色彩与汉地纹样的完美融合,久西加师傅将民间吉祥纹样更多地融入绘画中,如莲花、祥云、高山、流水与绿树等带有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汉族寓意的装饰图案与宗教绘画相结合,如图7⑧中的《长寿三尊》包含了白度母、长寿佛、尊胜佛母及其背后繁多的装饰纹样,充分反映出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唐卡开始顺应时代和人们心理的诉求也在慢慢发生转变。

(三)佛像面部表情把握与变化

佛像中的“开眼”对于整幅唐卡来说至关重要,从中也可以体会到“画如其人”的理念。传统的唐卡艺术形象的造像主要有三种:善相:如文殊菩萨、度母、观音菩萨等;怒相:如大威德金刚、马头明王、金刚手等;善怒合一相:如密集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等。[18]而每种佛像在绘制的过程中又会加入热贡画师们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或多或少呈现出了不同的表情面貌。如图8和图9⑨同样是久西加师傅绘制的《四臂观音》,但两幅唐卡的佛像表情却不尽相同,右面的四臂观音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端庄典雅,慈眉善目之感,具备明显的传统观音形象的特点;而左面的一幅观音似乎更贴近生活,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眉眼之间的刻画非常生动,尤其是嘴唇部分采用了写实的画法,给人一种真实之感。

图7.久西加师傅绘制的《长寿三尊》唐卡

(四)绘画技法的多种运用与表现

热贡唐卡汇集了多种着色技法,最基本的有三种:一是平涂法,多用在敷底色上。唐卡的底色有多种类型,有红底唐卡、黑底唐卡、金底唐卡、银底唐卡等。涂抹底色是着色的第一个步骤,其基本顺序和方法为:先涂画面的上界,即天,再涂画面下部的地。[19]二是渲染法,渲染是藏族画师常用的一种着色方法。“渲染,亦称分染,是在平涂色彩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技术加工,即用同类色的深色或浅色,通过颜料的浓、淡、深、浅来表现形体的质感、体积感、层次感、凹凸明暗关系的方法”。[20](31)三是勾线法,勾线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画法之一,根据所用颜料的不同,分为金色线条、红色线条、黑色(深蓝)线条。“黑线条的特征是中间粗,两头细,主要勾云彩、花叶、衣服、大象的鞍子等。金线条的特征是粗细一致,很均匀,主要勾背光、装饰品等。红线条的特征是细而自然,主要勾花朵的金边等”。[21](133)

在久西加师傅的唐卡中可以看到除了上述三种技法外,还有梳染、点染、晕染和描金法。这些敷色方法都是画师们在长期作画实践中获得的创作经验,经过师徒体系的传承关系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成为了唐卡艺术最具操作性的宝贵理论。

图8,9.久西加师傅绘制的《四臂观音》唐卡

五、结 语

在热贡地区,可谓是“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家”。世代相传学习绘画唐卡,已经成为藏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卡已经走出热贡,广泛分布于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区,唐卡绘画也由国内走向了国际,很多画家去印度、尼泊尔学习绘画技艺并进行唐卡文化的传播。唐卡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传播佛教义理的作用外,也具有了文化艺术交流的职能。

本次田野调查,笔者通过与热贡画家久西加的访谈与前期文献资料的收集,初步探索了内蒙古地区热贡唐卡的发展脉络、当代传播,以及绘制技艺的过程,对于继承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热贡唐卡是活态艺术传承的典范,笔者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这一研究,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进行建设性的献言。

表1⑩热贡唐卡画师的传承谱系表

注 释:

①图1为2017年1月9日笔者在西藏唐卡店拍摄的《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图》唐卡。

②关于西夏、蒙元时期藏传佛教文化与西北地区乃至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可参照宿白《榆林、莫高两窟的藏传佛教遗迹》,《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文物出版社1996年;熊文彬《元朝宫廷的“西天梵相”及其艺术作品》(上、下),《中国藏学》2000年第2~3期;谢继胜《关于敦煌第465窟断代的几个问题》(上、下),《中国藏学》2000年第3~4期。

③张碧波等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p.390,黑龙江亿出版社1993年;又这几座寺院的建立年代参照宿白的《呼和浩特及其附近几座召庙殿堂布局的初步探讨》,载其著《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第292—304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

④图2为笔者2017年7月26日在西藏唐卡店拍摄的《白度母》唐卡。

⑤图3为笔者同事在西藏唐卡店拍摄的笔者与久西加师傅的合影,时间为2017年1月9日。

⑥图4是笔者于2017年1月9日在西藏唐卡店拍摄的颜料、画笔和扎西尖措师傅,后面的“图5”、“图6”同“图4”拍摄的时间和地点。

⑦三经一疏指《绘画量度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疏》《造像量度如意珠》《造像量度》,它们是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的最高规范,规定了唐卡的程式化,主要是对唐卡的构图、内容等进行严格规范。

⑧图7为2017年7月26日笔者在西藏唐卡店拍摄的《长寿三尊》唐卡。

⑨图8、图9是2017年8月2日笔者于《夏吾才郎师徒唐卡画作精品展》中选取拍摄的资料图片。

⑩表1为作者亲自绘制的热贡画师传承谱系表。

[1]黄贞.热贡唐卡艺术初探[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胡青华.热贡唐卡艺术脞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3]王博涵.青海热贡唐卡艺术的特征研究[C].济南: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王筱燕.浅谈热贡唐卡的艺术特色与宗教美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5]王小珺.试论热贡唐卡的颜料选配与造型特色[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意大利)杜齐著,向红笳译.西藏考古[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

[7](法国)石泰安著,耿昇译.西藏的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8]张亚莎.西藏美术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9]唐吉思.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

[10]邹海鹰,王磊义.介绍几幅蒙古族唐卡[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

[11]康•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12]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建光译.神圣与世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3]杂藏编译.《藏传佛画度量经》[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

[14]杨晓燕.师徒传承下热贡唐卡的继承与发展[J].西藏艺术研究,2008(2).

[15]吴江.游走于手指与心灵的艺术世界——热贡唐卡艺术形式探究[J].社科纵横,2008(5).

[16]马成俊.热贡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7]于小冬.藏传佛教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18]贾一心.善的诱惑与恶的恐吓[J].青海民族研究,2004(3).

[19]夏吾端智.唐卡的艺术语言:颜料及其着色技法[J].青藏高原论坛,2017(1).

[20]康•格桑益西.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唐卡艺术(下卷)[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

[21]西合道口述,吕霞整理.美善唐卡:唐卡大师西合道口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黄隽瑾】

Abstract: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inheriting the Thangka of religious ethics and painters' national feelings, it has been affectionately called "Tibetan culture encyclopedia" by Tibetan people".Regong Thangka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painting of Tibetan Plateau, conceived in the mysterious distant Qinghai Huang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In 2006, Regong Ar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9 was listed by UNESCO as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In this paper, the famous painter Jussiga of Regong Tangkar as main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Regong Thangka To explore the Regong Tang Ka art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heritance in the Hohhot city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Regong tangkar.

Key words: Regong Tangkar;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Drawing proces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drawing skills of Regong Tangka a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to Inner Mongolia Hohhot DaNan Street "Tibet Thangka shop" Regong Thangka painter Juxijia as the main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Shi Ran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G122

A

1672-9838(2017)03-060-08

2017-08-10

本文系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系列论文;本文系2016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科研究基地专项课题《蒙古族传统手工制品的现状调查及传承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ZJD039)阶段性成果。

石然(1988-),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2016级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唐卡画师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敦煌画师,I服了YOU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颜料抹在了脸上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