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间舞组合式教学与学生的舞蹈创造力互动

2017-10-10 23:50赵丽华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民间舞创造力教学

赵丽华

【摘 要】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不同的民族拥有带有其民族色彩的舞蹈,民族舞蹈是我国众多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在改革开发的新时代中,民间舞蹈的创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民族舞蹈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87-02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民间舞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洗礼而最终流传下来,不论是其舞蹈动作还是其舞蹈服饰都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色,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当今社会,培养并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已经是大势所趋,鉴于此,民间舞也要推陈出新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民间舞赋予时代内涵,一方面需要教学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育,从而促进民间舞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民间舞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层面单一。民间舞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表达,其中包含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当前民间舞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老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是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教授,并没有将此舞蹈背后的相关文化对学生进行宣扬,实际上民族舞和民俗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关联,然而目前民族舞的整个教学只注重肢体动作是否规范,一方面对于文化层面的学习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也比较缺乏,这就使学生学习的层面非常单一。

(二)教材内容单调。民间舞的学习不仅仅要注重舞蹈动作的练习,还要注重其相关理论及文化的学习。而在民间舞教材方面,很多教材的专业性都不强,仅仅只能作为参考[1]。其中关于民间舞文化的内容还是比较匮乏的,此外在相关动作的结构美学方面的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基于此,学生们学到的只是一个舞蹈框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除舞蹈动作外的精神内涵,不能在舞蹈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情感抒发,在舞蹈情感的抒发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教学理念过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民间舞教学的理念大多是以培养舞蹈技能方面为主,对于学生的专业性动作和舞蹈功底十分重视,而在文化理念、民风民俗等相关方面都少有传授,由此可见对于文化传承方面是十分欠缺的。对于民间舞的教学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学生舞姿优美、基本功扎实无可厚非,但更本质的要提升到精神层面的体会,注重对文化的共鸣和传承。总而言之,这种教学方法对民间舞的发展来说极具局限性。

二、组合式教学和创造力培养

(一)创造力培养。在对舞蹈动作和民族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宣扬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如何让民间舞发挥出时代的气息,这对民间舞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创造力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在这时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和民间舞的发展都极有裨益,将二者相互贯通,达到共赢的效果。其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独立能力是创造力生长的基石,只有思想独立才能够拥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推陈出新賦予民族舞新的时代内涵;其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能力是创造力生长的源泉,只有敢于探索才能够与时俱进丰富民间舞表达形式;其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创造力生长的土壤,只有拥有良好组织能力才能多方面对民间舞进行分析,找到其创新思路;其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创造力生长的养分,只有敢于实践才能够把理论变为实际,进而推进民族舞的发展。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造力要从多方面入手,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给学生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和民间舞的共同发展。

(二)“乐舞组合式”教学。在民间舞的教学中,对舞蹈的伴奏音乐进行解析,使动作和音乐能够做到紧密结合[2]。做到更全面地授课,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整体认同感,提高学生身体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扬。

结合风格性组合训练对学生进行乐舞组合教学。首先,民间舞所用音乐大多是民歌,不同民族的民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舒缓典雅,有些粗狂豪放,教师可以根据音乐音调的不同组织学生进行感受,使用肢体和表情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其次,民族音乐的旋律也各有不同,在进行民族舞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进行分类,让学生主动感受并自主编排动作,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再次,有些民族的音乐中存在锣鼓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鼓点频率进行研究,使舞姿和鼓点的强弱相结合,进而将感情发挥到极致,最终呈现出由内而外的舞蹈;最后,做到音腔和舞姿相互融合,教师对不同风格的音腔进行讲解,学生深刻体会之后进行展现,在其中让音腔与舞姿展现出相得益彰的效果,让舞蹈更生动活泼,更具感染力。除此(下接第189页)之外,在进行乐舞组合教学的方法时,多注重学生的体会,让其切身进行感受,激发其创造力,使舞蹈更具活力。

(三)更新教学理念。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民族舞的教学理念也应顺应时代的改变作出相应的革新,在遵循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的含义。在教学中要对文化层面多加注重,民间舞的专业性固然重要,但其也应在时代的潮流中进行相应的创新。在当今开放的校园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3],给舞蹈专业加入一些民俗学、人文学等知识,加深学生认识。民间舞蹈的展现需要由心而发,更新教学理念,使民间舞成为具有灵魂的展示。

(四)完善教材。民间舞的最大特征是其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面对纷繁复杂的民族舞题材,对其的选取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4]。对各种民间舞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根据不同的种类对其进行分类,例如分为婉约类和豪放类,最重要的是要在其中加入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加入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来说,教材必须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核又要具有现代精神。各地院校还可以根据本校不同的地域对相关的民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内容编入教材,这样不仅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还能在调查中切身感受民俗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影像类的教材来对文字类教材进行补充,使民间舞教材更加完善。

(五)丰富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民间舞教学中可以使用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对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对于民族的历史进行讲解,此处可以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通过民族服饰来对民族的文化进行宣扬,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其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进而能够对民族舞作出更深刻的理解,在感情表达方面也更加丰富。

三、结束语

综合民间舞教学的现状来看,对其教育模式的革新刻不容缓。舞蹈对艺术的表达不仅仅是通过肢体,更是要从内而外,从心灵深处来舞蹈,借由肢体表现出来。对民族舞进行不断创新,在教学中推出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共同努力激发创新灵感,让民间舞的表达更具灵魂震撼力和文化感染力,把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和文化发扬光大,提高我国文化影响力,进而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桂莲.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攀登,2007,(2):176.

[2]刘芳,曹丽坤.普通高校民间舞教学法探究[J].文艺传媒,2015,(5):182-183.

[3]叶凌飞.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2):19-22.

[4]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间舞创造力教学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