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董博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提高。因此,基于计算机技术的CG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现阶段,CG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动漫设计领域之中,加快了动漫设计领域的变革。可以说CG技术正在从根本上颠覆原有的动漫设计理念。本文主要从图形、色彩、构图和创作四个方面分析了基于CG技术的动漫设计的美学形态。
【关键词】CG技术;动漫设计;美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TP39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10-01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一个总称,同时还包含了动画和漫画的一些衍生产品。有调查表明,随着一个动漫作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它相关的周边产品特别容易被抢购一空,表现的方式有点类似于追星效应。在这样的经济效益推动之下,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回顾我国动漫产业,曾经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等。但是,相对而言,我国早期动画成品虽然质量较高,但是制作周期非常漫长,例如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制作周期长达4年(1961-1964年)。这样的制作速度,要是放在现在,根本跟不上时代更新换代的速度。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和计算机产生着密切的联系。从动漫产业的角度来说,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就是CG技术。这项技术大大缩短了动漫制作的周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丰富着动漫的表达形式,推动着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CG技术概述
CG技术指的就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这项技术依托于计算机图形软件,进行图形和图像的处理工作。CG技术早期主要被应用在建筑设计领域、游戏设计领域等,后期进入动漫领域。而在当下,CG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代动漫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它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让动漫设计由平面转为立体,360度全方位展示角色和场景,有助于设计过程中的检查工作,使得画面更具真实感。
二、基于CG技术的动漫设计美学形态解析
(一)图形方面。图形作为设计的核心,最主要的元素是点、线、面。CG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帮助绘制图形图像,能够有效地进行三元素之间的转化工作。在传统的表达手段之下,对于图形的理解需要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想象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所绘制的三视图,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形象。但是,对于CG技术而言,只需要将数据导入软件程序之中,便可以完成360度全方位的表达,所示的成品更加的直观和真实。这样的真实性更加能够激发出动漫设计师的创作热情。
(二)色彩方面。色彩是表达创作者意图的一个很好的手段。积极运用色彩,有助于渲染情绪和塑造角色。例如2016年获得好评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片中的场景大多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色调,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在早期的动漫制作过程中,大多使用的是手绘的方式,有时候一种特定的颜色是使用很多种颜色调制出来的,但当再一次运用到这种颜色的时候,很难百分百重现。这种情况在CG技术之下不会出现,通常只需要调节RGB的数值即可轻松调制出自己想要的颜色,而且RGB各有0-255这256个亮度级别,混合之后可以产生众多的颜色,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另一方面,现代绘图软件大多自带有配色手册,只需要选择想要的主色调、色系和类别,计算机软件会自动匹配出相应的色号,大大降低了配色工作的难度。同时可以避免个人色彩搭配能力以及不同人的审美差异对于整个动漫作品的影响。
(三)构图。构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不是简单地突出主体,而是有目的性地安排画面中的人物和景物。在传统技术之下,一些抽象的元素很难被表现出来,这个时候,现代CG技术能够充分表达动漫设计者的目的,展示其思想。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技术有时也很难表现出一些非常细致的画面,例如人的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而通过CG技术可以很轻松地实现。
(四)创作。我国的动漫产业主要针对的人群通常被认定为儿童或是青少年,相对比较低龄化。因此,就要求了动漫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加上一些卡通的、可爱的元素,从而获得来自儿童的喜爱。首先从角色塑造角度来说,我国针对幼儿的动漫产业,塑造的角色往往是非人类,例如《超级飞侠》的主角是可以变形的飞机。其次是角色的定义,我国往往倾向于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同样以《超级飞侠》为例,主角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小朋友们递送包裹,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通过动漫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
三、结束语
CG技术作为動漫设计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动漫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可是由于实际水平的差别,每个人的审美水平也不尽相同,CG技术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通过立体化的表现方式展示动漫设计的过程,提高其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杰.论CG原画色彩表现技术[J].科研,2017(1):295.
[2]张明裕,杨媛.动漫设计中CG插画的应用探讨[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5):107.
[3]陈丽.基于CG技术的动漫设计美学形态解析[J].戏剧之家,2016(3):177.
[4]詹莘玥.“动画之我见”:关于动漫的美学思考[J].今传媒,2016,24(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