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鸡蛋

2017-10-10 19:16陈平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平原冰糖祖母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正在粤东山村插队务农的我,突然听闻国家准备恢复高考,一开始半信半疑,在外工作的父母来信确认,并催促赶紧准备。于是,我振作精神,豎起脊梁,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

我插队的地方,是个将近三千人口的大村子,前有水塘,背靠大山,巷子很窄,房屋密密麻麻。阿嫲(祖母)住得离我很近,就隔着两间邻居的屋子。村里虽有电灯,但经常停电;别说电视机,连收音机都不多见。入夜以后,除了青年间(未婚男子聚居的地方)比较热闹,一般人都睡得很早。我家是例外,除了我夜里读书,还有就是窗外刚好有一公用的碓臼,傍晚或凌晨时分,敦敦之声不绝于耳。舂米或舂粿须两人配合,一人脚踏让碓上扬下落,一人在石臼边抹匀被舂的稻谷或粿粞,劳作时说说笑笑。

晚上九点后,人声渐歇,书屋方才安静下来,那是我凝神静气复习功课的好时光。自从打定主意参加高考,我每晚都会复习到一两点。

阿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熬夜很伤神,吃隔水炖的冰糖鸡蛋可润肺滋阴,属于温补。于是,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左右,阿嫲就会打开门,冲我的住处喊一声“平原——”。夜深人静,听得很清楚,我赶紧放下书本,跑过去吃一碗又香又甜、软硬适中的冰糖鸡蛋。吃完宵夜,继续回去念书,阿嫲总不忘叮嘱一句,别太晚了。阿嫲耳朵很好,我偶有太迟睡觉,第二天她就会提醒。

有天饭后,阿嫲突然说:考大学很好,但别走得太远了。我一时不知怎么回应。阿嫲又补了一句:将来出去读书,别娶不会说话的老婆。阿嫲不会说普通话,怕跟孙媳妇无法沟通。我当时笑了,说阿嫲你想得太多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呢。

事情的进展果如阿嫲所料,我真的考上了中山大学,毕业后又到北大读博士,不仅越走越远,而且还娶了个北京姑娘。第一次回乡,妻子临时学了几句潮汕话,现学现卖,虽然发音不准,阿嫲还是很高兴,逢人便说,这孙媳妇好,“会说话。”我明白阿嫲的意思:孙媳妇虽不懂潮汕话,无法跟她多聊,但体贴人情,会哄老人高兴,这就行了。

阿嫲不识字,但崇尚读书。父亲七岁那年,阿公(祖父)就因病去世了。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可非要争口气不可。先卖首饰,后卖田地,阿嫲居然供父亲从小学念到了高中。若不是父亲受共产党影响,中学没毕业就上山打游击去了,说不定还能供他上大学呢。为供父亲念书,阿嫲很舍得花钱,不用说,因此也就家境衰落。

也正因此,陪伴我回祖籍插队务农,阿嫲支持我“耕读”。知道参加高考很要紧,从不唠叨我深夜读书,只是暗暗打听补身子的办法。在当年的山村,物资极为匮乏,这冰糖鸡蛋已经是上好食材了。

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离开山村前,父母和我们三兄弟在村口合影,纪念这乡下八年的艰难日子。那时相机很少,拍照是技术活,故专门从城里请来了摄影师。可阿嫲无论如何不愿意进入镜头。

多年后,每当拿起这张极为难得的老照片,我都会记起阿嫲拒绝入镜的凄婉神情。当初只觉是她不喜欢拍照,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多,我方才体悟阿嫲那一刻的悲欣交集。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24日,有删改)

老师: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得益于描写的生动、形象。陈平原的这篇文章,是否也是如此呢?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张吴慧:我先抛砖引玉。作者通过对四十年前插队务农、复习备考的“耕读”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祖母照顾“我”成长的感激及深切的思念。这类亲情主题很常见,但这篇文章却能写出另一番风味,读来仍不失新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用心写了自己真实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只要用心用情去描摹,就一定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

吴海洋:除了真情实感能写活人物之外,我认为精心选取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事件也非常关键,作者精心择取祖母为“我”复习准备“润肺滋阴”的冰糖鸡蛋这一核心事件来写,详细交代冰糖鸡蛋的来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祖母对“我”的关爱,通过对冰糖鸡蛋色、香、味的描述侧面表现了祖母的用心、爱心以及厨艺的精湛。

吴嘉欣:我觉得祖母叮嘱“我”考取大学后娶一个“会说话”的老婆这一件事很有趣,不仅表现了祖母对“我”未来生活的关切,还表现出与“我”未来媳妇和谐相处的渴求。下文“我”带着妻子回家,妻子用发音不准的潮汕话与祖母沟通,让祖母乐得逢人便说好。可见,正面、侧面描写在作者笔下如一对紧密相随的兄弟,“出双成对”。

顾天乐:我发现作者不仅写了祖母对“我”的关心、疼爱,还把人物放在一个动态的场景中写,写到祖母守寡辛苦生活和卖首饰卖地也要供父亲读书的事,让我们更加立体地看到一位过着艰辛生活、重视教育的伟大母亲。

张吴慧:我补充一点,写人并非一定要把人物写到毫无瑕疵,有时写至完美反显拙劣,而有缺点、显毛刺反而更真实。比如,祖母最后拒绝留影,表面上看她有点顽固、保守,但正因为这一点反而更能凸显祖母对“我”当时离开她的不舍以及对“我”上大学的复杂心理。

……

老师:看来,陈平原祖母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祖母的个性何以被表现得如此鲜明,我想主要得益于作者平时细心观察,对相关素材的精挑细选以及对人物的多角度描摹。那么,在写作技巧上,陈平原的这篇作品又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继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任超一:我认为,陈平原对祖母的正面描写很到位,抓住了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考大学很好,但别走太远了”“别太晚了”,这些语言就是山沟沟里老婆婆的话,口语色彩、乡土风味颇浓。反观我们平时作文,任何人的语言都是一种学生腔,这说明我们平时没有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取人物个性化语言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

李武兵:任超一的观点我完全同意,我在这里还想说说侧面描写,对祖母的一生的描写类似白居易对琵琶女的描写,在哀怨的琵琶声中我们听出了其凄苦的人生;在祖母对父亲和“我”的教育重视中,我们也看到了她艰难、酸楚而又有价值的人生。在平时写作中我们往往不知变通,没有很好地联系相关的人或事进行侧面烘托,导致人物形象呆板无味。

江雪儿:的确,我们写文章要善于借力打力,借助与此相关或相反的人或物来凸显人或物。陈平原这篇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写景看似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它暗示了一种和谐、互助、友善的乡情民风,为后面祖母的出场营造了一个静谧、自然的环境,也为刻画祖母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场景,增添了雅致的文学意蕴。

……

老师:这几位同学从自己的写作实践角度出发,汲取了陈平原对祖母的描写经验。其实,正面描写直白,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活灵活现,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能收到灵动机智、以少胜多的效果。

学习借鉴陈平原的描写技巧,却很难有像陈平原一样的真挚情怀和全方位的洞察力,怎么办?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

1.全面观察,抓取特征。陈平原通过观察,全面地寻找祖母和其他人的区别,以“冰糖鸡蛋”切入就显得极机智巧妙。

2.集中笔墨,描绘其态。陈平原集中描写了祖母的个性化言行,替代照相式的面面俱到,同样收到真实感人的效果。

3.动态抓拍,传递其神。陈平原写祖母,并非以奇招制胜,只是将她放在一个时空变化的动态语境中描述,让读者认识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阿嫲。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原冰糖祖母
冰糖葫芦
桂花
平原的草
冰糖宝石
浪起山走
冰糖葫芦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祖母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