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黄新生
剖宫术竟始于楚国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黄新生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音:yì)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诗经·周南·汉广》的第二章,关于《汉广》的旨意,历来众说纷纭,有周文王“德广所及”说、郑交甫“神女遗佩”说等,不同说法,有不同的理解。如抛开这些说法,单从字面翻译出来也是很优美的。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在诗中,主人公除了惆怅感叹,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言刈其楚”,《汉广》的句式结构与屈原的《楚辞》有相似之处。清代人廖元度说:“然则楚何以无风,‘汉江游女’‘错薪翘然’,楚风之洋洋盈耳,沨沨乎入人深者”,认为《汉广》就是一篇“楚风”。并且,楚国国名的由来,就和诗中主人公砍伐的“楚”密切相关。
按照传统说法,楚国国名来源于其地多产“楚”这种植物。对于这个说法,李时珍有着精辟的论述:“古者刑杖以荆,故字从刑。其生成丛而疏爽,故又谓之楚,济楚之义取此。荆楚之地,因多产此而名也。”楚地多产的植物有很多,为什么单单以“楚”这种植物命名呢?新的考古发现作出了解释。
新发现的“清华简”中的《楚居》(由楚国史官所写),对于楚国的国名的由来,给出了一种比较可信的解释。据《楚居》中一段对楚先君鬻熊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古代巫医不分)用荆条(荆和楚是同一种植物,原文中为“楚”)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她,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楚国国名的由来不但和“楚”这种植物有关,还和剖宫产有关。楚国人很早就掌握了剖宫产技术,这虽然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却可以从《史记·楚世家》中得到印证。“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原来,楚国的老祖宗季连,也是剖宫产出生的,并且季连的母亲要幸运的多,并没有因剖宫产而去世。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同时证明,楚国人很久以前就掌握了剖宫产技术。妣厉死后为什么用荆条包裹腹部呢?因为荆不但用途广泛,还是古楚国人日常广泛使用的药材。
牡荆子有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等症的治疗。
楚又叫牡荆,为马鞭科牡荆属植物,高1米~5米,分布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牡荆在古代用处极广,可用来作刑杖(负荆请罪用得就是它)、箭杆;可以用来编织生产工具荆筐;还可以当柴烧,是为“翘翘错薪”(古代楚国的娶亲的仪式)。除此之外,牡荆还广泛用于中医药,它的果实(牡荆子)、根(牡荆根)、茎(牡荆茎)、叶(牡荆叶)、茎汁(牡荆沥)均可供药用。
牡荆子有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等症的治疗。现代临床常用于小儿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牡荆子炒黄研末,每次6克~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有治疗寒咳、哮喘的作用;牡荆子配伍地胆草、一枝黄花,水煎服,有治疗哮喘的作用;牡荆子配伍樟树二层皮、生姜,水煎服,有治疗胃痛的作用。
牡荆叶有解表化湿、祛痰平喘、解毒的功效,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湿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蛇虫咬伤等症的治疗。牡荆叶配伍鲜紫苏叶水煎服,有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牡荆叶水煎代茶饮,有预防中暑的作用;鲜牡荆茎叶水煎服,有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作用;牡荆鲜茎叶加冰糖,冲开水炖1小时,饭前服,有治疗久痢不愈的作用;牡荆叶配伍丝瓜络、紫苏、水菖蒲根、艾叶,水煎熏洗,有治疗脚气肿胀的作用。
牡荆茎用于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等症的治疗。牡荆茎同荆芥、荜茇煎水漱口,有治疗风牙痛的作用;荆芥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有治疗脚气病的作用。
牡荆根用于感冒头痛、牙痛、疟疾、风湿痹痛等症的治疗。牡荆根水炖服,有治疗感冒头痛、关节风湿痛的作用;牡荆根水煎服,有治疗疟疾、牙痛的作用。
牡荆沥有除风热、化痰涎、通经络、行气血的功效。服荆沥有治疗中风口噤、头风的作用;烧荆汁服之有治疗喉痹的作用;牡荆沥加竹沥,开水冲服,有治疗高热痉挛、痰鸣气急的作用。
牡荆不但用于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泻、中风等常见病的治疗,还可用于荆楚地区多发病如中暑、疟疾、风湿痹痛、脚气病的治疗,在楚地广泛使用,堪为楚地良药。妣厉死后用荆条裹腹,或许是古楚人希望牡荆这种楚地良药能治疗好妣厉的所有疾病,使妣厉的灵魂得到安宁。
牡荆对于楚地有这么大的作用,“言刈其楚”,可能是象征主人公追求心上人披荆斩棘的不易,也可能是主人公用来当做药材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