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云辉
功成身退才是保命宝典
◎ 许云辉
隋朝名将梁睿的童年交织着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与幸运。说不幸,是因为他的幼年如同噩梦:母亲病故后不久,为西魏立下卓著功勋的父亲也含恨撒手人寰,梁睿短时间内就痛失双亲;说幸运,是因为梁睿不仅承受住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痛,还在这苦难的熔炉中把自己锻造得心智早熟,沉着机敏。他还凭借自己品行出众的表现,被西魏权臣宇文泰看中,带到府中抚养。
梁睿因祸得福,不仅与宇文泰的几个儿子结下“情契甚欢”的兄弟情谊,还和他们“同师共业”,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学得一身文韬武略。由于品学兼优,梁睿成人后,被朝廷征召为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的高官。梁睿深知官位来得不易,格外珍惜,在任职期间公正无私,尽职尽责,连年考核成绩优秀,被朝廷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三子逼迫西魏恭帝禅位,建立北周。身为新皇帝的好哥们儿,梁睿被委以重任,出任中州(今河南)省长,对抗对北周威胁最大的北齐。梁睿到任后,把之前学到的文韬武略与边境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了宏观战略,又设计出了战术细节,并动员边境居民坚壁清野,率领边防军枕戈待旦。由于战略战术得当,梁睿连续多次粉碎了北齐的进犯,牢牢扼守住了北周的东北大门。捷报频频飞传回京城,满朝大臣无不佩服梁睿的才干。
三年后,宇文泰的四子即位为北周武帝,因担心梁睿在前方太危险,特意把他调回后方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梁睿不负厚望,在地方上同样干得风生水起,“俱有惠政”。
公元580年,北周武帝的孙子登上帝位。由于新皇帝年仅七岁,权臣杨坚便以外戚身份彻底操控北周朝政。杨坚频频出招实施改朝换代的计划,引起一些忠于北周的将领的强烈不满。反对派相约南北呼应,同时起兵反抗杨坚,都被杨坚无情镇压。这时,远在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的最高军政长官也与杨坚貌合神离,蠢蠢欲动。杨坚自顾不暇,便委任梁睿到益州取代那名长官。
益州长官听说自己将被取代,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公开宣布反杨,举兵十余万攻占始州(今属四川广元),企图阻止梁睿入蜀。梁睿刚行至半途,又被杨坚任命为野战军司令,全权指挥附近二十万野战军,入川征讨益州长官。益州长官也屯军十万,据险固守通谷(今四川广元西南),壁垒不战。野战军前锋束手无策,梁睿到后,令大将轮番出动,终于用激将法骂出敌将,又利用出色的战术一举击溃守军,打开了入川的北大门。
平定益州的战役意义重大,既解除了北周的后顾之忧,更为杨坚代周立隋增添了重要砝码。梁睿由此被杨坚封为上柱国,还被“赐物五千段,奴婢一千口,金二千两,银三千两,食邑千户”。但在朝野的一片祝贺声中,梁睿却隐隐嗅出了危险。他很清楚,年幼无知的小皇帝如同虚设,杨坚羽翼渐丰,其篡位之心路人皆知……自己因平定益州之乱“威名太盛”,还手握重兵镇守益州,难免会招来功高盖主的灾祸。
为了打消杨坚的猜忌,梁睿战后马上开始自污:他故意篡改将士的功劳簿,打压一些战功赫赫的将士,给一些送礼者虚报战功。被打压的将士们不服,先后有一百多人到朝廷鸣冤叫屈,控告梁睿营私舞弊。杨坚命人彻查,果然个个蒙冤,矛头直指梁睿。为了验证真假,杨坚立刻令梁睿进京述职。梁睿回京后故意做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上表坦承自己见利忘义、贪赃枉法,请求朝廷把自己逮捕法办。这一招果然奏效,杨坚看他丝毫没有政治野心,便宽慰他继续好好干,还亲自把他送回家,让他安心回益州担任最高军政长官,处理好当地事务。
梁睿自污当然只是表象,他并没有真的无所作为。针对益州附近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梁睿经过实地考察和深思熟虑,形成“恩威兼著”的行政思路。他对少数民族挥舞橄榄枝,向朝廷要钱要粮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又制定地方性法规,鼓励少数民族发展边境贸易。少数民族无不对他感恩戴德,争先恐后地归附益州;而对负隅顽抗的少数民族部落,梁睿则挥舞大棒,挥师征讨。
南宁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爨震自恃地处偏远,始终不肯向朝廷臣服,在当地为非作歹,使百姓深受其苦。梁睿充分了解情况后,上书朝廷,自告奋勇请求率本部征服南宁州。杨坚虽赞同他的建议,但担心梁睿在当地势力大增,便借口“朝廷的战略防御重点在北齐、大规模南征会导致人心不安”等不予批准,以至于爨震继续在当地胡作非为,直到杨坚变身隋文帝十多年后,才派大军征讨南宁州。大军完胜而归,执行的完全是梁睿当年提出的攻伐策略。
梁睿治理益州期间,声望越来越高,“威震西川”,终于还是引起了正在加快篡位步伐的杨坚的猜忌。为打消杨坚的顾虑,梁睿主动给杨坚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密信,旗帜鲜明地支持杨坚改朝换代。杨坚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建立隋朝后,对梁睿的礼遇更加优厚。
梁睿身居西南,心怀天下。此时,宿敌北齐已被纳入隋朝的版图,能与隋朝抗衡的唯有偏居一隅的南陈。为一统天下,梁睿给已成为隋文帝的杨坚献上讨平南陈的战略方案。隋文帝以伐陈时机不成熟为由婉言拒绝,但还是下诏热情洋溢地表扬梁睿的忠诚。在隋朝的北部和西部,东西突厥趁中原内乱之机强势崛起,曾一度逼迫北周进岁贡;杨坚建隋后,停止向突厥进贡,招致突厥大举进犯。梁睿忧心忡忡,再次献上十余条镇守北部边境防范突厥的方略。隋文帝对他的忠诚“嘉叹久之,答以厚意”,却依然把梁睿的方略束之高阁。
两次辅国安邦的正确战略方针被否决后,梁睿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真的不能再“有所作为”了:自己是北周旧臣,一直与宇文氏关系密切,且手握重兵,“久居重镇”,深得民心,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梁睿为了自保,多次上表,提出各种理由,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益州军政长官的职务,入朝侍奉皇上。隋文帝半推半就,终于把梁睿调回京城任闲职。
为了表彰梁睿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隋文帝特意接见梁睿,君臣二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握手言欢,其乐融融。梁睿出宫后,擦着冷汗对心腹说:“我选择现在功成身退,太是时候了!”回家后,梁睿称病卧床休养,闭门谢客,一概不与任何权贵交往。隋文帝更加放心,特赐他一副老年人乘坐的轿子,每次接见群臣,就派几名侍卫把梁睿抬上金殿。梁睿56岁时病逝在洛阳,隋文帝哀伤不已,追谥为“襄”,五年后又追封梁睿为戴国公。后来,梁睿的儿子继承爵位,也顺风顺水地在隋朝做到了省部级高官。
古往今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是一道忠臣良将难逃的魔咒,因功高盖主而被皇帝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忠臣良将多如恒河之沙。各代皇帝为维护统治大开杀戒固然可恨,但被杀者也难辞其咎:他们往往虽明知凶险万分,却总怀侥幸贪恋之心,不懂得急流勇退,于是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惨剧。梁睿却因深谙“功成身退”之道,成功避免了惨剧,不得不说是明智之举 。
编辑/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