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妮 朱美宁 李晨菁
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城市滨水景观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滨水空间正式被人们拉入规划的范围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具体真正的开发意义则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1980年前后,滨水空间的研究规划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相关的专业杂志和设计专著也不断产生:如美国的麦克·哈格在1969年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约翰·欧·西蒙兹所著《景观设计学一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以及“Park and site Planning”一书,系统的分析了美国如金科隆等滨水岸公园的设计案例,说明了亲水理念在其设计手法上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滨水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研究领域。从国内城市看,滨水区景观从80年代才开始关注研究。如张庭伟等编著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是国内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的书。王建国教授著的《城市设计》,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城市滨水区的有关概念等,并研究和分析了芝加哥河滨水区城市设计和宜兴滨水区城市设计案例。对于城市滨水景观带的框架设计规划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渭河咸阳段滨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滨水生态休闲景观带规划设计出发,构建了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渭河咸阳段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构思
渭河干流在陕境内,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8平方公里。本文研究区域为溜河咸阳段的区域包括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渭城。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导向,结合资源优势,围绕“一脉两翼三区”的整体构想,以渭河为文脉,两翼分别是“生态渭河”、“人文渭河”,三区分别是“湿地公园景观区、农家民俗景观带、渭阳温泉养生带”。
一脉。以渭河为文脉,创造亲水环境,宜人的亲水环境可以给人一种视觉的愉悦感和舒适感。我们采用单一树种(主要选择垂柳、水杉、杨树等)进行绿化,旨在形成植物的群体效果。亲水区供人们亲水戏水,并结合观水曲桥,使人们轻松自然地接近水,放松紧张地城市生活精神节奏。
两翼。人文渭河景区,主要以渭水渊源的神话和史料题材为意境,进行重要景观节点营造,以沧桑野趣绿地环境烘托历史的久远氛围。主要包括以下景观节点:溯古烟柳、夸父追日、渭滨猿祖。
生态溜河景区,主要以石材和花木等自然材料进行生态景观营造。主要包括以下景观节点:即景滨石、洛岸桃花、浮芦雁荡。
三区。湿地公园景观区:根据区段内的自然地貌、水文地理環境、现有的植被和景观条件,通过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美化,创建一个与自然接触,感受自然奥妙的场所。景观带以表现自然环境之美为目的,并提供湿地生态教育的场地,集观赏、休憩、教育、旅游功能于一身。塑造三大自然景观区:湿地教育公园、苇荡游园和自然垂钓公园。湿地教育公园包含三个主题分区,包括湿地游览区、生态教育区及花卉活动区,分别提供花卉展览、户外观鸟以及湿地生态教育等活动场所。
农家民俗景观带:该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关中农家庭院建筑结构的景观群,结合距离河滨较近的柳林等自然村落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村庄引入景观区域内,整体参与经营。其功能主要为服务接待,景观特征以富有关中风情的元素进行组织;二是生产观光,将富有武功及关中特色的农家手工生产项目如织绣、锣鼓、雕刻、陶艺等引入园中,一方面生产,形成特色产品,另一方面作为旅游观光项目,表演给游人欣赏,个别项目还可以供游人体验。
渭阳温泉养生带:该区主要打造城市温泉旅游带,以城区温泉养生项目为示范,带动城郊温泉旅游的开发,依托中国地热城的优势和城市休闲氛围,借鉴日本和台湾温泉发展模式,在城郊积极发展温泉小镇集群,打造体验温泉休闲健康生活的特色旅游带。主要开发思路是以城区海泉湾温泉世界等温泉养生项目为示范,以西宝高速为交通快线,串联城郊秦都马跑泉、兴平贵妃温泉、武功田园温泉等溜阳温泉小镇的发展。
渭河流域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征和人文价值。通过溜河生态景观带的规划,改善渭河的生态环境,延续渭河的历史文脉,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干净、舒适、优美的滨水环境。提出“一脉两翼三区”的整体构想,将历史文化、风土民俗融入到溜河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创造出具有渭河自身魅力的生态景观环境。
[项目基金]2016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6X32),城市带状休闲空间与动态景观的创意研究——以大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的休闲旅游研究为例。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