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的哲学思考

2017-10-09 10:56陈曼姿文妙虹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共同富裕

陈曼姿+文妙虹

摘 要: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推进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共同富裕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实施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在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扶贫先扶精气神,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共同富裕

经过中国几十多年的扶贫开发行动,全党动手,全社会动员,各方支持,各方攻坚,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但至今中国还未彻底地消除贫困。精准扶贫是对过去扶贫经验的总结,是当前经济社会实践的新探索。只有找准“贫根”,对症下药,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

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在私有制条件下,必然会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却仍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人类所向往的共同富裕失踪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全新阶段,由于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使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邓小平爷爷也曾说过:“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与资本主义相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能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二、精准扶贫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而共同富裕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把共同富裕作为精准扶贫的目标,从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关系的角度,即是说,精准扶贫的实施也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過程。

1、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任何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扶贫工作是帮助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当前,现有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地域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极大障碍物。实施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2、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精准扶贫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总结数十年扶贫工作经验、教训之上,根据当前我国贫困群体状况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其核心要义在于精准,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要把精准理念贯穿于整个扶贫工作中。这就要求根据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和贫困农户的状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治贫方式。过去,我国扶贫工作不论是在贫困人群的识别,抑或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上,都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大多采取“大水漫灌”方式治贫。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扶贫单位是从县级贫困区域到村级贫困区域再到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农村扶贫主要集中在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短期内集中政策和资金资源,创造硬性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其实,最早在2009年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展的贫困户识别与分类工作,但由于现实扶贫工作精准度不够,一是存在弃真型误差,即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没有全部受益;二是存在存伪型误差,即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到了社会政策。[3]中共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实际提出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以说扶贫、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促进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是我国新阶段的新举措,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3、精准扶贫的实施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我国人口众多、发展又不平衡,要实现共同富裕必然经历一个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并不等同于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它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差别地逐步实现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实现了由基本消除贫困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从总体上我们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均衡的小康。虽然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大规模地缩小,但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异常艰巨。目前,仍有七千多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方面,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群,就业、就学、就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等民生问题亟待认真解决。可以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战略全局。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实施精准扶贫,消减贫困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场攻坚战役,同时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过程。endprint

三、对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几点思考

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和全国的共同任务。要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思考:

1、扶贫先扶精气神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扶贫是一项政策、一份资源,不应成为一种依赖。当前,在一些贫困地区,部分贫困群众,仍还存在“等着送小康”的懒汉心态、“靠人来救济”的依赖观念、“要钱要物”的功利想法。要脱贫致富首先要摆脱等靠要思想。正所謂“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旦等靠要成了习惯,贫困群众把自己成了局外人、旁观者,即使有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打折扣、见不到效果。即便靠雄厚的资源暂时脱了贫,也不会长久,易返贫,甚至演变成“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可以说,精神上的贫困更可怕。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培养贫困户“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不等天、造新颜”的精气神,要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

2、统筹谋划,综合实策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共同富裕必须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场攻坚战与持久战。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深化改革,统筹谋划。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让13亿多人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0-731页

[2]《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3]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