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输论”学术论争研究综述

2017-10-09 23:22陈彬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综述

陈彬

摘要:多年来,学者们围绕作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强制说”、“无用论”或“过时论”、“原则说”或“方法说”以及丰富发展灌输理论的原因和实现路径展开了广泛论争。在新形势下,着重归纳总结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于灌输论重大方面的科学认识,重新明确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核,梳理和厘清社会大众关于灌输理论的认识分歧和误区,是赋予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关键词:灌输论;学术论争;综述

灌输理论曾在历史上为推动无产阶级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指明无产阶级未来奋斗方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全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正考验着作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灌输理论。现就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论争焦点做简要梳理总结,以资参考。

一、关于灌输论“强制说”的论争

一部分学者认为灌输理论本质就是以强制、单向方式,向教育对象输送社会统治阶级理论的强制和服从教育理论,这个过程中必然带有强制性。同时他们也认为,灌输理论必然带有“强迫”性质,否则任由受教育对象追求个性自由而没有外部强制约束,只会造成外界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和蔓延。

而否定“强制说”的学者则认为,灌输论本质上不是简单强制、“填鸭式”的硬灌教育,而是立足尊重个体主体性及创造性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着眼于凝聚和统一全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顶层架构上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的强制同在具体方法上引导受教育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灵活安排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科学正确的指导原则,而非是刻板、墨守教条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对此,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灌输论”的科学内核是强制与非强制的辩证统一。我们不能简单将强制性概括为灌输的本质特征,它只是作为科学灌输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武断、片面的强制性定论都是有违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和初衷。强制性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为了在全社会中凝聚统一的精神力量,抵御来自外部其他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巩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而非只是简单直接的强制输送教育方法。我们既重视灌输理论在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面的强制和稳定,但也尊重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具体灌输方式和手段来照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灌输教育的效能。任何片面割裂二者辩证有机联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将会产生巨大危害。

二、 关于灌输论时效性的争论

支持灌输理论“过时”、“无用”的学者认为,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一旦该理论适用的社会条件发生改变,就将面临脱离时代实际需求,过时、无用的处境。列宁的灌输理论产生符合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和无产阶级的落后,不能通过阶级斗争自发地先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借助外部理论灌输教育的时代背景要求,为其灌输论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时代背景和群众基础。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发展、大变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现代化现代化必将蓬勃发展。人们主张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文化水平已经不是列宁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可以相比较的,并且现在的人类已经具备通过多种媒体和途径获取最新资讯的能力,如今再来讨论灌输论已经是脱离时代的选项,是不可取的也是无用的选择。

但是,绝大多数学者却反对灌输论“过时论”、“无用论”,他们认为,灌输理论不仅现在不会过时,未来也绝不会就此止步。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灌输理论的发展,其发展是动态的,而非形而上学的将灌输理论看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不仅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而且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更好实现灌输理论的方式方法。

三、 关于灌输论精神实质“原则说”或是“方法说”的论争

第一种,“方法说”。该观点支持者将灌输论作为一种灌输主体采用简单强制的手段和方式,压制或忽视灌输客体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填鸭式”的硬灌教育方法来加以批判和否定,批評其是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二种,“原则说”。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中的灌输理论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觉悟觉醒的科学指导原则,它指导着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有效开展应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教育斗争,如何抢占无产阶级思想高地。该原则伴随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指导着一切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将其简单的看做解决某个具体思想政治问题的方式和手段。

在笔者看来,灌输理论体现的是一种原则而非是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动态的实践过程,引导教育者应该围绕灌输目标和任务,在尊重灌输客体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科学的方法来使无产阶级政党的灌输内容为教育对象所自主接受和内化。灌输理论强调的是教育内容和指导思想方面的本质规定性,它明确指出一系列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怎样的核心内涵开展,而非是规定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四、 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讨论“灌输论”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全球化飞速发展,风险与机遇伴生交织,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灌输教育,不仅是有效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意识形态侵蚀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一) 新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意识渗透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稳步推进,我们加强了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使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灿烂的魅力和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看似和谐的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消退过,甚至有随着我们更为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其斗争愈演愈烈的趋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途径,无孔不入的向我们输入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尤其是对我们的青少年影响尤为严重。故而与时俱进着重加强青少年正确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立场方向培育,创新发展新时期、新背景下有效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灌输理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顺应时代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每一位中华儿女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endprint

(二)加强人生价值观建设,引导人民实现正确全面的自我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实现各方面经济指标突破,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不断获得全所未有的大发展,各市场参与主体强调自由、公正、平等竞争的同时,其过度趋利性也不可避免造成了相关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弊端。部分人推崇经济利益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起,缺乏诚信、社会责任感等“市场经济病”伴生。在这种形势下,学者们普遍认为,积极探索和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用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改进灌输方式和途径,结合老百姓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先进精神文化的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全市场发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市场文化,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也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 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全所未有新挑战、新问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灌输理论教育

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集团的代表,比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暴力事件,如网络隐私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如何有效发挥新兴网络媒体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规避其不足与消极影响,这对我国传统灌输教育理论提出了新命题。在此形势下,学者们认为,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互联网新技术、新机遇的特点,用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内容及其实现路径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在有效规避互联网新媒体的消极影响的同时,积极提高灌输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六、 新形势下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路径认识

(一) 万众一心、协调团结灌输主体

在过去,灌输主体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分散、缺乏且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育主要由特定部门和主体进行,例如特定学校部门或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来主导和组织,家庭、社会虽也有参与其中,但往往你有你的计划,我有我的安排。除此之外,其他社会主体对马克思理论灌输教育的质疑与排斥,使得灌输教育过程阻碍重重,到最后往往难以取得实质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积极动员一切灌输主体,坚持把马克思理论灌输到一切社会、学校和家庭活动中,营造和谐统一的灌输环境

(二)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灌输内容

灌输理论其科学性在于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最终也必然要回归于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完善,推动灌输理论丰富创新。在如今新形势下,从灌输主体、灌输客体再到灌输环境都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了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灌输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发展。我们既要重视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灌输教育,但同时也应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结合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丰富发展灌输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加强灌输的时效性。

(三) 破旧立新、深化发展灌输理念

学者们认为,关于灌输理论,人们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偏见认识,将灌输理论简单看作是一种压抑教育对象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填鸭式”粗灌教育。因此,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总是过分强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往往在灌输过程中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不考虑灌输客体的真实需要,只是简单应用机械死板的教育方式,将灌输内容单方面输送给教育对象,压制了其主体性与创造性,造成了灌输主体与灌输客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事实上,这是由于对灌输科学内涵的曲解和片面认识造成的,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科学的认识:正确对待教育者的主导和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既科学发挥灌输主体引导灌输的主导作用,又尊重灌输客体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注重激发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使灌输内容内化为灌输客体的自我认知内容。

(四) 因材施教、灵活改善灌输方法

良好有效的灌输方法与手段往往既能有效发挥灌输主体在灌输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引导灌输内容在符合社会客观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有效输送给灌输客体,与此同时,灌输客体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又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维护,这能积极推动教育对象将灌输内容内化为自身认识,增强灌输实效性。如今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再机械简单沿用过去的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再满足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实际需要。故而,应立足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以灌输客体为主体,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手段,不断丰富和拓展灌输方法和手段的广度和深度,增加灌输主体与灌输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因材施教,使灌输内容最大化为灌输客体所内化。

综上所述,学界针对“灌输论”的论争至今丰富而激烈,虽然不乏质疑,但不能动摇灌输理论对马克思科学理论的宣传和指导重要作用,也不能动摇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成果。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深刻转型过程中,各种新问题、新形势、新挑战不断伴生而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深受国内外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丰富和创新发展“灌输论”对整合社会成员纷繁复杂的意识,加强我国公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灌输”不仅没有过时,未来它仍将以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发展壮大,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孙来宾. “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

[3]叶苗. 对“灌输”的再认识[ J].思想政治教育,2002,(11).

[4]白莎. 對新形势下“灌输”教育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学院报,1998,(1).

[5]朱力平. 灌输原则要坚持具体方法应改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9,(3).

[6]汪文娟.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论的反思(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4).

[6]韩家勤.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2010,(09).

[7]王延波. 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精神实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141-142.

[8]冯淑慧. 新形势下重释灌输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6):45-47.

[9]曹士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研究[D]. 安徽大学, 2012.

[10]周辉.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45-14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