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视域下校园道路译名调查研究

2017-10-09 20:20刘雨薇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言景观校园文化

刘雨薇

摘要:“语言景观”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使用的看得见的书面语言,包括关公共场所的路牌、广告牌、街道名等,关注公共空间和场所中的语言使用问题。校园道路译名作为校园语言景观的一部分,既承担信息功能也承载文化象征意义。以武汉市三所高校的道路名称(含译名)为例,校园道路译名在采用拼音字母标注上呈现统一性,然各高校仍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前校园道路译名仍存在的诸多不规范问题。

關键词:语言景观;道路命名;校园文化

作为指示地理位置及方向的重要标志,道路的命名十分重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单一的道路名称标识开始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为了顺应多元开放的时代潮流,道路译名也成为了道路名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拼写细则由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而根据1987年中国地名委、建设部与国家语委会发布的21号文件,“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也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译写。违背上述原则的,应及时予以更正。”湖北省也于2016年8月18日发布《关于规范设置地名标志的通知》,严格遵守《地名管理条例》,再次强调地名均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

在整理武汉三所高校的材料时,本人发现,高校路牌均标注有英文译名,翻译规则大致相同,译名基本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但形式并不完全统一仍存在些许差异。

一、道路通名翻译

道路名的通名是指以“大道”“路”等词作为词根的命名方式。通常,在这些词根的基础上添加专名从而形成独特的道路名。

据统计,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道路名包含“大道”、“路”两种通名,“大道”作为主干道的通名,“路”作为非主干道的通名。其中武汉大学以“大道”为通名的道路名有5个,以“路”为通名的道路名有61个;华中农业大学以“大道”为通名的道路名有1个,以“路”为通名的道路名有10个;华中科技大学以“大道”为通名的道路名有1个,以“路”为通名的道路名有12个。

在武汉市民政局2011年发布的《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决定》中指出“城市道路的通名按照建设规模、道路走向分为下列三级:

(一)大道、大街:指城市的主干道、快速路;

(二)街、路:指城市的次干道、支路;

(三)里、巷:指除主次干道、快速路、支路以外的一般道路。”

由此可见,武汉市内的三所大学道路通名命名与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接轨呈现井然有序的风貌。各校道路通名的层级跨度与各层级的数量也能反映出校园的建设情况与道路走向。

从汉语语义上来看,“大道”级别更高,指主干道,例如武汉大学的“自强大道”“求是大道”,华中农业大学的“狮子山大道”等。而“路”级别更低,如武汉大学“桂园路”“珞珈山路”,华中农业大学“华中路”“醉晚路”,华中农业大学的“学府路”等。在翻译上,“路”可用“Road”“RD”“LU”(大小写不定)表示。本次统计的三所高校均采用“Road”(大小写不定)来表示路。而大道通常对应“Avenue”“Ave”或拼音字母“DA DAO”(大小写不定)。然而武汉大学道路汉语命名单位无论是“路”还是“大道”均采用“Road”,例如桂园路是“Guiyuan Road”,“求是大道”是“Qiushi Road”。而华中农业大学则根据“路”与“大道”的差异采取了“ROAD”与“AVENUE”的不同翻译,例如“学府路”译为“XUEFU ROAD”,“狮子山大道”译为“SHIZISHAN AVENUE”。

关于通名,《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决定》给出了规定,正如英语中“Road”与“Avenue”也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因此道路通名与其译名更直接紧密的对应关系是能够得以实现的。这样的对应关系也有利于道路译名的规范统一,指示作用也将更为明确有效。

二、道路专名翻译

高校的道路专名大致可分为方位命名、数字命名、植物命名、山水命名、园区命名、地点命名、校训命名、学校精神/希冀命名等八大类。在统计归纳道路专名翻译时,本人发现专名翻译仍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方式,总的来说较为单一。只有方位命名与数字命名采取了英文翻译。

通常数字x对应英文No.x,位于句尾。方位“东、南、西、北、中”对应英文“East、South、West、North、Middle”,位于句首。例如武汉大学“松园北路”译为“North Songyuan Road”,华中科技大学“西二路”译为“WEST ROAD NO.2”。假设道路名称结构为“专名+方位+数字x+通名”,则译名结构通常为“方位+专名+通名+NO.x”。例如武汉大学“珞东二路”与“珞南六路”,分别译为“East Luo Road No.2”、“South Luo Road No.6”。

道路专名的翻译方式三所高校十分统一,道路专名中数字与方位的名称部分通常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和方向感,发挥着道路的导向作用,统一的道路专名翻译方式,尤其是使用英文方位词与数字的翻译能让外国人也能清楚分辨基本的道路方位而不至混淆。

三、道路译名大小写差异

道路译名方式基本统一,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字母大小写规定导致道路译名大小写始终难以统一。这一点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三所高校的道路译名便可以看出。样本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实在算不上多,且三所高校同在武汉一个城市就已经呈现出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关于道路译名的混乱现象。

这样的大小写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字母大写与全体字母大写上。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采取首字母大写的方式,例如“侧船山路”译为“Cechuanshan Road”,“松园中路”译为“Middle Songyuan Road”,“华中路”译为“Huazhong Road”。华中农业大学则采取全体字母大写的方式,例如“南荟路”译为“NANHUI ROAD”,“橘园路”译为“JUYUAN ROAD”。endprint

尽管字母的大小写并不影响路名的文化意义及指示作用,但却反映着道路译名的格式规范问题,由此可见,目前道路命名在大小写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易导致语言景观的混乱现象。

四、道路译名连写差異

武汉三所高校通常采取译名连写的方式,例如武汉大学“育才路”译为“Yucai Road”,华中科技大学“紫菘路”译为“Zisong Road”,华中农业大学“知行路”译为“ZHIXING ROAD”。目前发现的唯一例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红棉路”,译为“Hong Mian Road”,从大写的分隔来看,这个路名是采取了分写方式。

这里的连写方式差异是由于路名的特殊意义亦或是单纯的书写失误,具体原因还有待查明。

以上讨论了以武汉三所高校为主的道路译名的特点及差异,由此可见,当前道路译名仍然十分不规范,虽然并未出现漏译、错译、误译的现象,但各种格式的不统一也反映了目前更为细化的统一规范的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1013年12月31日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于2014年7月15日投入实施,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公共场所的译写原则、方法、要求及具体示例。早在此之前,北京市、成都市、江苏省、上海市及浙江省等省市就已发布相关译写规范,而湖北省尚未提出本地区的具体译写规范。因此,在译写规范上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补充。

城市语言景观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校园语言景观则映射了一所大学的文化气质。尽管在指路的实践中,更多的人倾向于直接问路或指明标志性建筑,对道路名称的记忆较弱。校园内部道路名称的实际指示功能相对减弱,但道路名称却反映了一个学校的风景面貌、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如武汉大学以校训命名的“自强大道”,以山水植物命名的“樱花大道”“湖滨路”。武汉市各所高校作为个体在道路命名上各有特色,但同样也作为一个整体,在需要统一规范的翻译领域“特色”则变成了扰乱秩序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章柏成.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 当代外语研究,2015,(12):14-18+77.

[2]王晓蕾. 城市双语语言景观调查及译写研究——以合肥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2017,(03):198-199.

[3]方佳. 语言景观视域下道路名称公共标识英译调查与研究——以常州市市区道路为例[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01):21-25.

[4]尚国文,赵守辉. 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2):214-223+320.

[5]孙利. 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53-156.

[6]段袁冰.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景观研究——多语研究的新路径[J]. 湖南社会科学,2016,(02):214-217.

[7]田飞洋,张维佳. 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J]. 语言文字应用,2014,(02):38-4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景观校园文化
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与方法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