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与城市文化的协同机制研究

2017-10-09 07:43王志强侯剑华李嘉伟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人文大学

王志强,侯剑华,李嘉伟

(1.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3.内蒙古大学 哲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与城市文化的协同机制研究

王志强1,侯剑华2,李嘉伟3

(1.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3.内蒙古大学 哲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对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探测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前存在缺乏对城市大学与城市文化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大学与城市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共享,缺乏城市大学与城市文化间的互动融合等问题。进而从引导和建立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协同机制。

城市大学;城市文化;科学计量;协同机制

一、引 言

城市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是在对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基础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文化。城市文化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前沿文化,是一种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化,如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都能直接反映出城市文化的特征。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在其长期的历史传承中所肩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凝练的结晶。大学文化建设应该融入城市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大学文化在推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文化通过大学文化影响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的过程导向和结果。

城市大学最初指19世纪开始在英国出现的具有一定学位授予权的大学[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我国各省市、地方开始陆续建立各类新的综合类大学即职业大学[2]。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些职业大学经过合并调整,大多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实现载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界将这些城市属性明显,经组建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大学定位为“城市大学”。城市大学与所在城市是隶属关系,应该具有同源文化。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最为明显。大学文化的实现载体主要表现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产出成果,主要有学术论文、图书专著、研究报告、咨政建议、艺术作品如音乐剧和雕塑作品以及高校社科普及等相关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具有超前性,反映着时代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步伐合拍,体现着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二、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情况

2010年10月全国十五所副省级城市所属的综合大学,即广州大学、沈阳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大学、深圳大学、济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成都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哈尔滨学院、长春大学、金陵科技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江汉大学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这些城市大学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城市大学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本研究通过这些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情况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与所在城市文化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这些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进行检索,选取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以及经济管理科学四个文献目录库,选取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硕士、国内会议及国际会议六个文献来源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数据显示广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产出数量在十五所城市大学中列第一位,大连大学位于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经济港口城市大连市,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以这两所高城市大学为例,通过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两所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展现广州大学和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领域,选取两所高校知识网络图谱中的高频共现主题词和高频突现词进行比较分析(表1)。

CiteSpace是由美国Drexel大学的华人学者Chaomei Chen博士基于JAVA程序语言编写的专门用于引文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软件基于共引分析的原理,通过对文献数据信息的计量和可视化处理,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随着时间相关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内部联系。通过对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可视化使研究者能够直观的辨识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的演进[4-5]。

表1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高频共现主题词列表

由表1可以看出,广州大学主题词共现的频次整体上比大连大学高,两所大学研究的集中领域都包含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广州大学的主题词中有“广州”“广州市”“广东”,大连大学的主题词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两所高校研究的热点还集中在共现频次较多的“大学生”“高校”“创新”“教学”等高等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方面。但广州大学更侧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通过高频主题词“大学生”“高校”“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学生”“广州大学”和“教学改革”等得以体现;大连大学则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建设,从主题词“大学生”“教育”“教学模式”“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可以看出。

根据表1中突现度较高的主题词,结合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可以探测两所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各不相同。广州大学突现度较高的主题词中,“数学奥林匹克”“正整数”“填字游戏”代表了教育学中的中等教育领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数学教学方面;“证明”一词反映的学科领域既包括中等教育方面,也包括了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实践教学”主要代表的是教育学领域,既有高等教育方面,也涉及职业教育领域;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政治学领域,而对“地方政府”的研究则体现在宏观经济管理与行政学两个方面;“上证指数”代表的是金融证券领域,“珠江三角洲”反映了对于地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如农业、旅游、工业等[6]。

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主题词中,突现度最高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双语教学”“美国高等教育”“高级教师”等主题词突现度也较高,主要代表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等相关问题研究。“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则为企业经济领域,“辽宁”“日本”“大连市”为地域范畴。“网络文化”“信息可视化”“网络环境”则为互联网信息范畴。“母题”“佛经故事”“汉译佛经”“他者”为文学主题学领域。这些主题词体现了大连大学侧重高校教育,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特色研究。从“绘画作品”“设计作品”“生态美学”“健康体能”等高频突现词可以看出,美学、艺术设计学、体育社会学等也是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领域[7]。

从广州大学和大连大学文献产出来看,两所高校在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方面的文献产出较多,且各有侧重。从具体的学科领域看,广州大学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比较突出,如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此外,对政治学和金融等经济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多。大连大学在教育学方面的研究也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此外,在经济学和信息领域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从文献产出看,广州大学和大连大学在经济发展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同城市文化发展方面研究成果较少,缺乏互动和协同。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情况能够反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也深深的影响城市大学的科学研究。从文献产出可以发现,当前城市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相对薄弱,缺乏资源共享平台和促进机制,不利于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城市大学与城市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大学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和所在的城市之间往往处于一种彼此相互隔离的状态。城市没有充分利用好大学的文化资源,大学也没有利用好城市的区位资源。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大学文化应当引领服务于城市文化,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都因其所拥有的大学而闻名天下,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两座城市,因为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而被人所熟知。

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市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共识,而且也在实践层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缺少应有的互动、融和与发展,特别是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缺少与城市文化的互动,没有更好的发挥促进和引领城市文化创新的功能。从上述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的现状来看,城市大学与城市文化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大学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缺乏科学的认识

在我国,大学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隔离于社会之外的,大学与城市两者之间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联系。但多数城市大学和城市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从研究产出来看,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学等领域,对于现实问题的研究较少,作为大学文化构成部分的研究成果不能够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从地方城市的角度而言,城市没有把大学看做自身文化的构成部分,将其作为“特区”,看作是国家某部委或省里的派出机构。这种认识严重阻碍了大学和城市文化互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双方在进行合作时多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临时行为,不是在对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科学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

(二)城市和大学之间的文化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城市大学与城市文化在互动中还存在着二者间的文化资源没有实现共享的问题。城市的文化资源没有被高校所利用,城市的各种文化艺术场所和活动对大学生少有优惠措施,把他们和普通的市民消费者同样对待,而高校大学生是没有收入且对文化的需要非常强烈的人群。同时,大学的文化资源相对于大学密集的人口来说是有限的,一般大学的图书馆和课堂等场所难以向市民开放的原因就在于高校有限的文化资源不能够同时满足在校大学生和市民的同时需求。

城市大学作为地方智库的组成部分,应当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就现实情况而言,从文献产出的现状看,城市大学的研究成果多以论文、专著、调查报告等形式出现,重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多数可操作性差,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从城市角度而言,政府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缺乏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正确认识,多认为自然科学类的成果能够促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较为轻视和不被采纳。如广州市和大连市分别作为我国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城市,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海洋战略制定的研究都极为匮乏,政府应当以此为导向,合理引导城市大学专家学者加强对海洋问题的相关研究。

(三)大学和城市文化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融合机制

城市大学与地方城市是城市文化互动的两端,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多数属于思想精神类产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则属于技术类产品,技术类成果一般是经过宣传、试验、推广、登记专利及公开拍卖等方式实现其价值和效益,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转化方面缺少这样的路径,使得城市大学与地方城市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不能够很好的衔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难以被城市发展所吸纳[8]。就当前我国的情况而言,城市大学与城市在文化互动中缺乏有效的中介机构在双方之间搭建联系的平台,双方没有实现动态合作的机制,少数的合作也是基于各自的需求出发,这就导致文化互动的过程不通畅,城市大学与地方城市难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交流与发展。以大连市为例,大连既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继续破解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作为城市大学应该积极发挥地方智库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积极围绕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区改造以及海洋战略等问题,加强城市大学与地方城市文化的互动。

城市大学是地方城市的智库,大学文化不仅会影响学校内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也会对大学周边的城市社区产生影响。大学是城市发展中极具活力的一部分,对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城市大学文化建设,完善社会服务机制,有助于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四、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间的协同机制

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优势和特色的科学研究成果离不开历史传承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同时也不断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通过引导和建立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的资源共享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如图1),实现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的协同创新,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图1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互动机制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学术论文、专著和调查报告等,高校研究者在成果发表之后往往将其束之高阁,很少能够通过理论精神指导实际应用,实现成果转化[8]。建立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需要高校、政府以及市场等多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科学研究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中,城市大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产出和转化的主体,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大学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当多从社会实际出发,一方面,一个创新性的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为政府决策、领导和管理等提供可行性的咨询意见、建议和方案,为社会创造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多是以文献书籍的形式出现,使得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以科普读物、艺术作品等形式作用于社会公众与个体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

物资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和文明的孕育和建立过程中都离不开[9]。建设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城市大学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的校园,让城市居民能够近距离学习了解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有选择有重点的开放校园内的教学资源,如在节假日开放校园图书馆、设立面向社会的公开课,文化知识讲座等,邀请人们走入校园,走进教室,参与活动,通过校园文化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文化资源应当针对在校大学生实行一定的优惠措施,如博物馆、音乐厅有计划的对大学生免费或半价开放。政府应当搭建多方位的文化传播平台,加强与城市大学的合作,传播先进文化,如在城市大学校园网站上开设学术论坛,开放学术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传播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的平面媒体,将城市大学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利用图书、报纸、科普杂志等便于城市居民接受和学习的方式传播出去,通过城市文化促进大学文化的传播和进步。

城市大学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上需要贴近地方实际,为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城市的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城市大学做出贡献,构建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服务机制,有助于提高社会科学普及水平,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发展。以大连大学与大连市为例,作为大连市内唯一一所综合类大学,大连大学始终强调自身的责任意识,强调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大连大学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是在电视台做过文化素质方面的专题讲座,或是在大连市图书馆白云书院、大连开发区图书馆市民大讲堂做讲座,为城市居民的文化普及工作服务。此外,大连大学还积极投身于城市文化的实践工作中,大连大学艺术团一直活跃于大连市和金州新区的各种演出活动中,承担了大连市、金州新区纪念建党90周年的文艺演出,为大连市的居民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大连大学博物馆被认定为“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辽宁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连市科普教育基地”“大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先后接待了大量的中小学生、大中专学生以及市民等数万人参观。大连大学的法学院每年都会带领学生进行“法律进社区”的实践活动,在大连开发区等地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把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从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产出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为着眼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城市大学在与城市文化互动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对大学与城市文化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大学与城市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共享,大学与城市文化间的互动融合缺乏有效的机制。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优势和特色的科学研究成果离不开历史传承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同时也不断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构建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文化互动机制,需要引导和建立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有利于正确理解高等教育地方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理论问题,对有效指导城市大学办学定位、优化城市大学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服务职能及加强大学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对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并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多元开放与特色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城市品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朱九思,姚启和.高等教育辞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储著斌.城市大学的国内发展环境——以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64-69.

[3]储著斌.城市大学科学发展的理论观照与实践探索——以全国十五所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1):8-10.

[4]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359 - 377.

[5]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5303-5310.

[6]侯剑华,李嘉伟.我国城市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计量与比较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66-69.

[7]侯剑华,原黎黎,李嘉伟.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4,35(06):118-122.

[8]侯剑华,都佳妮,李嘉伟.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05):89-91.

[9]王志强,张家翾.为城市文化与文明发展服务的大学文化建设[J].文化学刊,2012(06):23-27.

Abstract: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s an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urban culture.This paper takes scientometrics analysis as a method in the outpu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det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universities and urban culture just to fi nd such problems as not scientifi c understanding and no mutual fusion between city universities and urban culture with suggestions by constructing the synergy mechanism by transforming humanity mechanism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by sharing culture resources and social services.

Key words:City universities; urban culture; scientometrics; synergy mechanism

Research on Synergy Mechanism between Social Sciences Output of City Universities and Urban Culture

WANG Zhi-qiang1, HOU Jian-hua2, LI Jia-wei3
(1.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3.School of Philosophy, Inner-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 China)

G648.4

A

1008-2395(2017)04-0096-06

2017-02-12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地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城市文化协同创新机制研究》(2015lslktzijyx-05);大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大连市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dlskzd201532)

王志强(195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侯剑华(1980-),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计量与信息可视化研究。李嘉伟(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