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
一枚珍贵的会徽
——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
□杨芸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牺盟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华北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经为之谱写了《牺盟大合唱》这部民族史诗。珍藏于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中的牺盟会会徽,是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宝贵历史见证。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 董天知 牺盟会会徽
在山西国民师范旧址纪念馆里,有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这是一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会徽。这件文物制造年代为1936年,质地为铜制,圆形图案,直径2.5厘米,厚度0.9厘米。会徽背景为天蓝色的地球,中间是中国版图,整个版图为绿色,但东三省却是红色,喻意为东北三省正在血流遍地,生灵涂炭。
这枚会徽在诞生之初即担负起了争取民族解放,世界和平的重任。
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成立。由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五位同志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肩负着党的使命,来到了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山西,与阎锡山当局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他们接办了牺盟会,改组了成员,使牺盟会成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并在国民师范办起军政训练班,为党培养了四千余名抗日干部。这些牺盟会会员,履行了他们的入会誓言:“我是中华好儿女,我志愿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誓死不做亡国奴,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他们就是佩戴着牺盟会的会徽走向了抗日战场。
1937年9月27日至30日,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大礼堂召开了牺盟会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的代表三百余人,他们都佩戴会徽,从全省各地来到太原参加会议。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彭雪枫等领导到会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周恩来同志对牺盟会做了重要指示,当年世界学联还发来了贺电。贺电中说:“你们为祖国争生存,为世界求和平,不惜赴汤蹈火,是我们深深敬佩着的。中国青年已经在全世界的青年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你们的活动更将在中国的西北放出灿烂之花。”
牺盟会会徽
就是这枚小小的会徽,曾激励着无数中华好儿女为之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作为最早来山西工作的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董天知同志,指挥参加了多次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1940年3月,决死三纵队在平顺县整编,整编后归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8月20日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当时董天知作为三纵队政治委员,虽然尚未及而立之年,却处事干练。三纵队在百团大战中的具体任务是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三个据点,对潞城、长治实行大规模的破击,破坏五阳至潞城之间的公路及电线,并攻占潞邑山的敌人据点。百团大战开始,董天知奉命率队破坏五阳至晋城交通,袭击潞城微子镇日军据点,他亲临前线,选定王郭庄为出击地。王郭庄离潞城县城30里,距微子镇40里,它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是潞城县抗日根据地的大门。在大战开始的前夜二更时分,已听得见有雄鸡打鸣,他指挥几十个人,抵达王郭庄设营。由于连日劳顿,他那张年轻的脸蒙上了一层倦怠。黎明之前,王郭庄四面山头响起了枪声,董天知马上意识到他们被包围了,形势万分严峻,他命令大部分人立即撤退,而自己却手持驳壳枪,带领几名战士攻占了石平岭。日军恼羞成怒,调来小钢炮朝山头猛轰,伤亡越来越大……。天蒙蒙亮的时候,北顺山谷的枪声已稀,董天知估计大部分同志已突围,他率领着仅有的三名战士准备生死一搏。当他最后一粒子弹打完了,敌人已逼得很近,不幸在击退敌人冲杀之际,头胸部连中3弹,在石平岭的岩脑凹壮烈牺牲。当决死队九团前来救援将敌人打跑,发现董天知牺牲的地方鲜血浸染了很大一片泥土,泥土里新冒的野草的芽尖,仍顶着一粒硕大的血珠,鲜血染红了他佩戴的会徽。他实践了自己“牺牲救国,决死抗敌”的誓言,为了祖国的危亡,为了民族的尊严,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亲笔为他写了“英雄横贯石平岭,壮志常怀野绿江”的挽联。同年9月25日,杨献珍在《新华日报》撰文,悼念董天知将军:“天知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新时代、新中国的典范,天知同志的牺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也是这枚小小的会徽,曾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心脏延安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延安的五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牺盟会洪赵中心区组织的吕梁剧社,即将奔赴延安杨家岭的大礼堂演出《牺盟大合唱》。当时延安作为中共党中央的所在地,作为指挥着全国抗日斗争的中枢机构,抗日热潮正如火如荼,一浪高过一浪。当演出大幕徐徐拉开的时候,人们发现第一排正中站着敬爱的毛主席时,全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剧社的演员们每人的胸前都别着一枚牺盟会会徽,映照在简陋舞台的灯光下闪闪发光。这部《牺盟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在冼星海同志的指挥下,台上台下引吭高歌,群情激昂,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起到了宣传鼓动的作用。冼星海用一天的时间谱写出《牺盟大合唱》,竟然是他留在延安的最后一个印记,也成为他留在中国的绝唱。
《牺盟大合唱》虽不及《黄河大合唱》影响深远,但它却叩响了那个时代的和弦,为抗日战争这部伟大的民族史诗添加了黄钟大吕般的乐章,如此强撼地感动了一代人的魂灵。当时,《牺盟大合唱》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广泛流传,激励着抗日志士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牺盟会的会徽则佩戴在中华热血青年的胸前,作为不朽的标记,鼓舞着牺盟会员赴汤蹈火,保家卫国!
如今,这枚会徽静静地躺在纪念馆的展柜里,但他却永远向世人诉说着那久远的不可磨灭的历史。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