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2017-09-30 15:32黄开学
新农村 2017年14期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猪群

黄开学

引言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该病,尤其是在猪、牛、羊、马等牲畜中容易出现。本文以一例猪钩端螺旋体病为例,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发病情况

2016年7月,某养殖大户饲养的300头猪中有25头猪出现异常情况,部分猪食量下降,不喜欢进食,通过体温计对其进行测量发现体温突然升高,病猪的体温几乎都为41℃左右,病猪整体呈现卧倒状态,有三头出现腹泻现象。养殖户立即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但是没有效果,最终2头母猪死亡,5头育肥猪死亡,10头仔猪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猪发病之后体温突然升高,一般会升高到40℃左右,并且会一直持续3-5天,病猪精神萎靡、厌食,同时会出现腹泻、皮肤干燥黄疸、后肢神经性无力等症状。眼结膜出现潮红、浮肿现象,有的眼结膜泛黄,同时在身体的下颌、头部以及颈部可能出现水肿。

3 病理学变化

病猪结膜先变得潮红,随后变得苍白,其皮肤轻度泛黄,尿液由黄色变为茶色乃至血尿,病猪整体消瘦,贫血,行走无力。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其皮下组织、浆膜、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染,在胸腔以及心包中有浑浊的黄色积液,心外膜、肠系膜肠黏膜等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而且出现淤血和水肿情况,肝脏肿胀比较严重,对肝脏进行切开检查发现切面边缘外翻、呈棕黄色,比较脆。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都变得肿大,而且呈现灰白色。

4 诊断

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加上养殖户采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无效,可以初步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为了进行进一步确诊,采用实验室诊断方式。实验室诊断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涂片镜检,采集病死猪的肝、肾、脾和脑等组织,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进行镜检,然后对发病猪组织中的菌體可以采用姬姆萨氏染色或镀银染色后检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细丝,细丝的两端或一端呈钩状体。第二,动物试验。将病猪的血液、尿液、组织悬液等接种给幼龄豚鼠,发现接种之后豚鼠在3-5天左右出现发热、黄疸、不进食等症状,最终死亡。最终确诊为猪钩端螺旋体病。

5 治疗

针对病猪情况,首先对病猪及时隔离。对出现异样症状的猪群,养殖户采取常规方式处理无效,并且经过确诊为猪钩端螺旋体病时,养殖户及时对猪群进行隔离,并且及时对猪舍进行消毒,减少病猪与健康猪群之间的传播。

其次,养殖户对环境质量进行控制。由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有很多,例如鼠患、水源不清洁也会导致钩端螺旋体病,对此,养殖户积极做好猪舍环境控制,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灭鼠工作,并且对水源进行控制,为猪群提供健康水源,减少患病率。

最后,养殖户对患病猪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为浓度为10%氟甲砜霉素,根据体重确定具体用量,一般每千克使用0.2毫升,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五天;磺胺类药物 ,每千克体重注射0.07克,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五天;同时,对于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猪,还喂食土霉素拌料,对并且进行控制,经过治疗之后病情有明显好转。

结语

综上所述,猪钩端螺旋体病是养猪过程中的常见疾病,该病传染迅速,发病率较高,在养猪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这种疾病的控制和预防。钩端螺旋体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例如温度较高、湿度较高、怀孕等应激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钩端螺旋体病。对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要做好猪舍的管理,尤其是要及时进行消毒,对于患病的猪要及时隔离,加强药物治疗,促进猪群健康生长。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玉龙镇农业服务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钩端螺旋体猪群
福建省北部地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及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猪群亚健康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
犬的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