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菌复合生态园构建技术及效益分析

2017-09-30 13:46李菊湘董丽玲
新农村 2017年14期
关键词:德宏州茶农套种

李菊湘+董丽玲

引言

茶菌复合生态园构建是按照生态经济规模适度原则,充分利用茶树有遮阳、茶园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的特性,通过“以茶为主、以茶养菌、以菌养茶”,在充分发挥茶叶优势的前提下,一地多用,获得最佳综合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是实现茶园绿色、低碳、经济、优质、高效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茶叶是德宏州的传统产业,也是德宏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支柱之一。全州有茶园面积35.6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茶叶收入是这些区域内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茶区人民依靠茶叶收入供子女上学,依靠茶叶收入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依靠茶叶收入购买油、盐、柴、米、醋等生活必需品,山区人民的经济收入来源离不开茶叶。但由于近年来茶叶市场波动较大,茶农管理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茶园投入不足,茶园产出低,效益不明显,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茶园管理的积极性。那如何才能实现在有限的茶园中产出最大呢?自2011年起,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在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的技术指导下,在我站的茶叶基地进行了“茶菌复合生态园”的试验示范,发挥食用菌在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借鉴和利用食用菌“代料”栽培的成功经验,结合食用菌返生态栽培技术要求,通过食用菌生产的物质和废料转化为茶园的有效有机肥,将冬季茶园施有机肥这项属茶园管理纯投入过程改变为生产过程,不仅充分利用了茶园的资源,而且使茶农、茶企获得经济收入,改变了传统茶园管理成本投入回收只来自茶叶的单一途径且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弊端,从而充分调动茶农、企业管理茶园的积极性,实现茶园生产优质、稳产、高效,提高德宏茶叶产业经济整体效益探寻一条有效途径。

1 技术措施

1.1 套种时间

以不影响茶树正常的采摘为主,同时又达到套种的目的,选择封行的茶园,套种时间10月份以后。但由于该时段气温较低,空气较为干燥,可采用搭建小拱棚和覆草覆盖的方式进行套种。

1.2 茶园选择,良种套种

宜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排灌方便,靠近水源的茶園进行套种,食用真菌应选用耐低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采用室内发酵工艺处理。待菌筒菌丝长满,选择适宜天气种植于茶园,使用的品种主要有榆黄蘑、香菇、平菇等。

1.3 套种技术

在封行茶园中,充分利用其遮阳性、通透性好的特点,在其茶行间同一茶行背阴的一侧,紧靠茶树主干处向外开挖深5cm、宽40—50cm的食用菌栽培床(之前,先做好清理周围杂草等工作,食用菌栽培床主要起到固定菌包的作用);然后,将室内已培养至一定程度(菌丝长满)的、同一品种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2—3cm,再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以手握成团,轻轻落地即散为宜)填满缝隙和菌包表面,再加盖稻草,浇足水。最后,做好出菇管理(关键是控制好覆土层的含水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

1.4 精心管理,适时采收

茶园套种食用菌后,关键是保水保温,每天至少要喷水1次(除阴雨天外)一般情况是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保持相对湿度75%以上。当菌盖最大限度的展开,没有散发孢予时, 即可采收。采菇时一手捏住蘑菇,一手压住菌包,扭转摘下,防止带动培养料,影响出菇。

2 效益分析与评价

2.1 经济效益

2.1.1直接经济效益(以套种榆黄蘑为例)

2014年10月-12月,通过在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实验基地套种榆黄蘑, 种植菌包500个,面积0.52亩,产量357.7公斤,按市场价格6元/公斤计算,共计2146.2元,扣除菌包成本1500元,获得利润646.2元。

2.1.2 间接经济效益

2.1.2.1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的记载,因此,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茶树生育、产量及品质。食用菌具有改良土壤的物理状况,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与供应水平。同时,促进蚯蚓的生长,使产地环境—茶树—食用菌—生物群落系统处于良好的动态自我调节,进而促进茶树生长,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利用食用菌自身对物质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变无机为有机,是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由于种植食用菌,茶园土壤通气条件改善,生物活性增加,从而也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有效转化与分解,加速土壤熟化进程,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质量。

2.1.2.2促进春茶提前萌发,产量提高

由于真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旺盛的生物代谢,产生大量的生物热源,特别是地下5~30cm 深处,进而造成茶园整体地面的土壤升温达0.2-0.3℃,再则由于茶树地上部分受薄膜的覆盖,从而造成套种食用菌的小范围内的茶园中的空气温度、湿度均明显高于非套种平菇的茶园,由于地温与气温的双向提高,创造了更适于茶树生长的环境,随着时令的转换,能提前打破茶树本身固有的休眠期而进入新梢的萌动生长,春茶提前萌发10-15天,产量提高10%左右。极大地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具有最佳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

2.1.2.3替代了茶园的管理

将冬季茶园施用基肥这项原来就属于茶园管理基本投入的过程,转变为在茶园内套种食用菌栽培这一生产过程,其相关技术的运用不仅充分利用了茶园环境,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环境,使茶园获得了更为充分的养分输入,使茶农、茶企获得了新的收入。

2.2 生态效益

茶菌复合生态园构建是复合生态茶园建设的途径之一。是针对德宏州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多建于丘陵、山地的实际情况及产品市场需求采用的茶菌间作模式。是依照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的,该模式能有效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减轻茶园病虫害,具有生态科学性,所以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endprint

2.3 社会效益

茶菌复合生态园建设丰富了产品,转变了茶农的理念,提高了茶农技能,有交好的社会效益。

2.3.1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能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如:在茶园中套种榆黄蘑,除茶叶产量产值外,每亩茶地可为市场提供约700kg的榆黄蘑,一方面丰富了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增加了茶农收入,提高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2.3.2可以提高茶农的科学素质及劳动技能。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过程同时也是茶园管理技术推广的过程,是茶农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所以,复合生态茶园建设能有效提高茶农的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

2.3.3可以提高茶叶品质,有益于人类健康。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构建,具有生态科学性,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特别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3 发展前景

3.1 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终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茶园套种食用菌充分利用食用菌菌包的废料做为有机肥,满足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理。

3.2 仿生态栽培食用菌

茶园合理套种食用菌符合“仿生态食用菌野生栽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方向。“返生态食用菌野生栽培”以其独具的特点已得到认可,即:无论是天然野生食用菌,还是返生态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其产品均具备天然、营养、有机等优点;返生态野生食用菌生产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呈现了食用菌产品的原生态价值,在当今崇尚天然食品的消费时代,返生态野生食用菌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4 讨论

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很好的解决了广大茶区单一茶园、纯茶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茶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达到良性循环,极大的提高了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茶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其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物候环境选择适合的物种和建园模式,不断增强复合生态茶园物种多样性及模式量化指标等研究,使其更好的服务茶叶产业发展。

注:本文得到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文勤枢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在此特别致谢

作者简介:李菊湘,女,德宏州陇川县人,德宏州农业局茶叶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农艺师,大专学历,主要从事植保及茶叶技术推广等工作。

作者单位:1.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2.德宏州陇川县农业局;3.德宏州农业局广电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宏州茶农套种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