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瑩
摘要:指出了森林抚育补贴是我国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所采用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为落实该项基本政策,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云南省积极开展基层林业的管理工作。分析了历年云南省各实施单位的森林抚育补贴的落实情况,探讨了在统计中出现的抚育工作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森林抚育;补贴;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167-04
1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森林占有量居多的大省之一,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息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近些年来,一直是旅行者所青睐的胜地之一。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云南省的生态环境,我国财政部与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在云南省启动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截至2017年,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该项目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2 项目验收总论
在实际的项目验收中,检查采取的是机械抽样法确定抽查小班样本,检查人员应首先统计参与森林抚育项目实施单位的抚育小班总面积,再根据规定的起始号、计算的间隔号循环抽取受检小班,受检小班合计面积不低于全省上报完成抚育总面积的2.5%,通过分项目、分方式、制作总表等方式,进行集中分析,对全省各实施单位进行工作总结,并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森林抚育的实绩与成效,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保证基层能更好地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本次检查共查验了云南省22个县州级实施单位的抚育项目[1]。在查验过程中,主要针对其采伐项目、补贴落实情况、森林增产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抚育乱象等,展开验收工作。本次的根据分类方式不同,分为权属分类、林种分类、布局分类三种方式。本次工作主要综合评估了2015年度的森林补贴落实情况。
3 项目所呈现的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2015年度云南省森林抚育的面积合格率有了显著提升,项目在全省的普及也更加的均匀。以抚育验收工作量简表为例(表1),虽然相较于2014年度,云南省抚育验收的面积有所下降,班级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参与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实施单位更加精炼,积极性更高,实施效果更好。根据项目的最终综合得分显示,云南省有59.1%的县州的得分在90分以上,说明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开展正在有序的进行。以实例与表格为分析對象,详细分析了云南省的森林抚育政策开展情况。
通过上述表格的抽样,发现云南省内主要采取的抚育方式为疏伐、生长伐等方式,并辅助有割灌除草等,来促进森林的良性循环[2]。但是在补填、浇水、施肥等人工方式上并没有体现。不仅如此,云南省的权属尽管分布不均匀,仍以集体权属居多,但对比2014年度,两者的产权权属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说明云南省的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实施更切合实际,正在向集体林发展。通过对比各抚育方式的合格率,发现,面积的合格率基本接近于100%,说明森林抚育工作的成效也较为显著。然而抚育的方式过于单一,云南省的抚育工作仍然需要积极探索(表2)。
按照林种划分,对比前后两年的验收统计,可以发现在验收过程中,防护林和用材林是赋予工作的重点,两者相加大约占到抽检总抚育工作量的96.59%,且抚育的方式也较多,本年引进了修枝方式的验收,抽查了个别林地的林枝修建状况,发现合格率较高,效果合格[3]。修枝的检查工作主要为观察树枝的修剪高度、修剪质量和修剪方法等是否合格,并同时检查林地的卫生条件,是否合格。 经检测发现,防护林整体的合格率为93.2%,用材林面积合格率89.4%,特用林面积合格率100%,但是因为特用林的上报率仅占总面积的5.1%,对于其合格率是否具有准确性,还有待考察。对于防护林与用材林的核算基本符合预期,且检查样本近50%(防护林51%,用材林42.6%),其试验结果相对准确(表3)。
按照布局进行抽检,本次抽检工作主要分为天保工程区与非天保工程区,非天保工程区合格率为88.9%,而天保工程区高达93.1%,两者抽检的数量分别为3264和2250,通过数据抚育工作的分布图,可以直观的看出2015年云南省的抚育补贴项目主要在非天保工程区。通过两年间的对比显示,对于地区的不断重视和加强管理,通过引入修枝、补填等方式,非天保工程区的森林植被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工作人员仍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加重视基层森林的抚育工作。
通过表4,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云南省的森林抚育工作还是十分不错的,有59.1%(13个县)的森林抚育评分高于90分,说明了整体的进步性,但是由于基层工作的设施、技术的有限。能从表格中发现,云南省森林的抚育方式较为单一,类似于施肥、回填等方式都未有所涉及,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改良,才能促进云南省森林生态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通过表5,可以看出相比于2014年,该年度的抚育方式更加多样化,且上报率核实率均有所提高,可以从生长伐的使用情况看出,但是在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两方面,仍然属于蓝海区域,等待着创新与开发。
4 在统计中出现的抚育工作问题及改善措施
4.1 权责统一,及时贯彻落实规章政策
因为各部门的育种工作的审批过于冗杂,省中央下达的指令没有形成即刻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导致任务量积累,拖至明年完成的情况层出不穷,工作人员逐渐对此屡见不鲜,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也缺乏了一定的及时性。以云南省为例,2014年有5个县的抚育情况总表是补交的,超出了预定的期限。不仅如此,如果恰逢降雨季节,抚育补贴项目也必须要延期[4]。所以在对森林进行抚育工作前,应提前做好策划预案,并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列入其中。
4.2 补贴到位,避免资本缺位影响计划
我国云南省的森林资源往往具有开发程度低、密集型高的特性,所以大部分也位于相对偏远的山区,经济和交通状况落后,对于其的抚育,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物力成本都不低,但是如今,我国虽然积极的倡导森林抚育工作,但实际的补助资本却偏低,这还是源于对经济成本的预估不准确。以云南省峨山县抚育成本为例,抚育用工成本约为100元/(工×天),而国家的补贴标准仅为100元/亩。资本不足是当下阻碍抚育工作的重要因素。针对此问题,相关林业部门,应该注意结合生产实际,对于一线成本进行合理的预估,再投入生产,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保证工作预期效果。
4.3 方式新设,积极拓宽林业改良渠道
云南省现在主要的抚育方式不超过6种,根据表格能发现施肥、补填、人工促进等方式还没有涉猎,这也是源于基础设施和创新理念的匮乏所导致的。每一个地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降雨周期都不同,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地制宜,反而更有利于一個地区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在2015年,我国林业培训的人员多达9804人,但是技术管理人员却仅占4.73%,主要构成人员为林农,这说明,对于林业工作者的培养仍需要放在日程之上。应在工作中加大对在岗职工的培训力度,同时加大设备的改良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抚育方式的多样发展。如果仅停留在单一的、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抚育方式,森林的抚育效果也一定是低效的。
4.4 质量改良,促成各类林业争相发展
对于林业类型的抚育工作表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森林之间的抚育工作的质量存在差异,防护林的质量高于其他形式的森林。具体到各县,抚育作业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抚育的对象不合理、方式较单一等,由于施工和技术两方面存在着断层,抚育工作中强度与作业设计不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导致抚育工作的质量往往偏低,抚育工作不能更加高效的开展,所以针对于此,应该调和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两方面的工作,让其进行有效的衔接,同时应加强对其他形式森林的重视程度,让森林资源均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林地样本采集不足的问题,应该强制其验收制度,确保数据样本的准确性。
4.5 刚柔相济,迎接管理方式崭新方向
根据我国林业相关法律的规定,各县抚育补助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管理人员和验收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强化作业质量管理意识,落实监督与管理职责,确保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均按照规定进行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为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管理阶层也应该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基层实现柔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相结合。真正把管理做精做好,从而保证抚育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实施。
5 结语
森林抚育补贴工作是一项基本的民生工作,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保护森林资源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云南省地广人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些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云南省的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森林抚育补贴工作的落实。但是,在落实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只有这样,我国的森林资源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陶 琼.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有关问题思考[J].绿色科技,2015(3):304~305.
[2]杨 梅,刘浦江.新疆阿克苏地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情况与建议[J].园艺与种苗,2015(2):1~2.
[3]肖 娟.关于云南省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6):133~135.
[4]郭志民,金绍武,王少明.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5(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