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玲+冯晓东+余欣军+杨启江
摘要:指出了树木是园林绿化常用植物,绿化设计者通过对树木的合理使用,在城市中建立小型生态群,以达到对周边小气候进行改善以及绿化环境的目的。这就要求对大树移栽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以保证大树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成活率。通过对大树移栽原则、前期准备与保护、具体应用以及后续保护四部分内容的论述,展开了对移栽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移栽保护措施。
关键词:前期保护;移栽技术;树木;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057-02
1 引言
现代城市都在倡导绿色化建设、规划模式,要求城市内部要具有一定绿化面积。在这种背景之下,大树移栽技术开始成为了绿化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但该项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阻碍,难度相对较大,且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为妥善解决移栽问题,切实提升大树种植成活率,相关人员需要对大树移栽技术进行深度研究,进而明确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正确运用方式,以保证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
2 大树移栽原则
2.1 近似生态
大树属于生态环境综合体组成要素,在对树木进行移植过程中,需要对土壤成分、阳光照射以及气温气候等因素进行考虑,只有各项情况都与树木种植条件相符合,才能展开相应移植工作,所以移栽工作需要按照近似生态原则进行[1]。例如不能将碱性环境中生长的树木,种植到酸性土壤之中,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大树生活率。
2.2 树木移植方向
各种树木生长规律并不相同,有喜光树木,也有喜阴树木,所以移栽人员还需要按照树木生长形态以及生长方向,对树木种类以及种植位置进行确认,要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合理对树木进行种植,以为树木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 移栽前期保护与准备
3.1 移栽前保護
在对大树进行移栽之前,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对树木进行防护包装,应对树木根部直径在120 cm之内土球用草绳进行打包,对直径在150~240 cm之内的土球运用麻绳进行打包,且还应对土球土质密度以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应保证在运输以及装车时,土球不会发生开散的情况;另一方面树木运输,尤其是大型树木运输往往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吊装方式将树木放置在制定地点,且在吊装时,需要保证树根朝向车头位置,树冠朝向汽车尾部,在长途运输时,还需要做好树木水分补给以及防晒等方面的工作[2]。
3.2 移栽前准备
在进行移栽之前,相关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同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以便移栽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要对大树规格以及种类进行明确,并要通过相应资料查询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区分的方式,对树种来源进行确定,并作出相应标记;第二,要对移栽时间进行合理选择,最好选择在大树休眠时展开相应工作,而通常大树休眠多以春秋季节交替时期为主,要尽量避免在夏季进行栽种,以免夏季蒸腾量过大以及光合作用强度过大,造成大树容易因为脱水而出现死亡;第三,在大树移植栽种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树木进行断根处理,并要对直径超过20 cm的名贵树木实施管分处理。同时还应对树冠较大的树木进行截冠,以确保树木生长平衡性[3]。
4 移栽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4.1 移植与起苗技术
技术人员需要按照树木生长特点对移植时间进行确认,要如上文所述,以春秋季节作为主要移植时间,一般建议在深秋到第二年初春间展开相应工作,主要是因为,深秋落叶会为土壤提供一定养料,能够保证树木根部养分的充足性,保证树木在移植过程中不会快速流失掉所含的养分以及水分,这样会大大增加树木移植成活率。若无法避免需要在夏季展开移植工作,则应尽量选择在阴雨天后进行。
在进行起苗时,应做好包扎压实处理后,才能进行挖掘工作,以避免对树皮树干造成伤害。同时应对起苗位置进行科学测量,挖掘地点要与树木根本保持相宜距离,并应加大对根本保护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在推到树木之前,加大对根须的防护处理[4]。要保证在起苗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树木的伤害,切实提高树木移植成活机率。
4.2 树木选择
在对树木进行种植之前,移栽人员需要先对树木生长地环境、树木生长习性以及园林绿化工程所在地温度以及光照等情况进行明确,并要对相应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进行准备。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对树木进行合理选择,要按照树木移栽环境变化情况,对树木年龄以及生命力进行科学选择[5]。同时在对树木根部进行切除时,应对树木圆心实施挖掘与切除工作,要保证挖掘深度的合理性。当对较深根茎进行挖掘过程中,要通过合理手段,对其平整性以及稳定性进行保证,确保大树周边可以长出新的根芽,使大量毛细根可以被挖出,保证大树的成活率。
4.3 定点点位技术
作为树木移栽重要技术,定点点位徐技术一直都是绿化工程关注的重点,在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确认树木移栽位置,要保证大树之间距离的合理性,以避免树木之间的恶性竞争对其生长的影响。若树木之间距离相对较短,可能会出现树木生长相互干扰的问题;但若树木间距过大时,会对城市园林景观效果产生影响。同时树穴直径、深度和树木健康也有着直接关联,通常树穴深度会保持在75 cm,直径会保持在50 cm左右[6]。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树木实施定点点位之前,必须要对树木切口处实施杀菌,且要在根部进行生根粉涂抹,要对树穴内部土壤实施杀虫杀菌处理,同时加入有机肥进行搅拌融合,以便为树木移栽工作开展做好准备。
4.4 树木栽植
当上述所有工作完成之后,园林绿化人员便可以开始对树木进行栽植。在栽植过程中,绿化工作人员要保证大树树根能够与土壤和水分进行充分接触,要在土壤内部插入透气管,以确保大树根部透氧水平,且要格外注意树木栽植初期的根部积水预防,要通过对根部土层进行垫高的方式,避免雨天树木根部出现积水问题;另一方面为保证园林绿化美观程度,在移植过程中应将树冠丰满部分面向最佳观赏角度,确保树木具有的景观观赏效果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并要保证大树的整体形态,要尽量避免其出现歪斜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点,在进行树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树根土球包扎进行解除,并要对土壤进行压实填埋处理,要在必要时对树木进行支撑保护,以确保树木根系生长稳定性,从而使树木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endprint
5 移栽保护
为保证大树移栽成功率,在完成树木移栽工作之后,绿化工作人员还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5.1 树干保护
绿化工作人员应通过对苔藓以及草绳的运用,对树木树干进行“包扎”,特别要运用高保温性、低保湿性材料对较大树干进行包裹。这种包干处理方式防晒作用较为理想,可以保证大树在强烈阳光照射之下仍不会失去较多水分,可以始终保证树干的水分含量,能够有效避免高温环境对于树木所造成的伤害[7]。同时当大树进入到休眠期或进入冬季时,应运用塑料薄模对树干进行包扎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运用塑料薄模透气性较差的特点,使树干热量能够得以保持,可以有效预防树木冻伤问题的发生。但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夏季,以免高温造成树木灼伤,需要引起绿化人员注意。
5.2 树根浇水
由于树木光合作用会持续性进行,因此其水分也会在此作用影响下出现大量蒸发的现象,这就有水绿化人员需要按照大树生长规律,制定出合理的浇水方案以及浇水频率,以便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大树应有的水分与湿度。
绿化人员应通过喷水方式对树木进行浇水,不仅要对大树进行整体性喷水,而且还应顾及周边植物,要为大树创造出较为湿润的生长环境,以保证大树生长态势。并要对大树树冠进行喷水,这样的喷水方式更加利于大树对于水分的吸收,效果也会更加理想,但其却存在着过度消耗水资源以及时间等方面的问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并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
5.3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大树栽植之后的必要保护手段,绿化人员必须要对该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通过坚持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方式,对树木整体增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检查,并要按照树木病虫害发病规律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对树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且要制定出针对性的病虫害治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对于树木的影響。同时为保证树木养分的充足性,当完成移植工作之后,需要按照数目的实际含养程度以及树木种类,对其开始进行施肥。通常绿化人员应按照15 d/次的频率展开施肥工作,工作人员需对肥料浓度进行合理管控,要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树木使用相应的施肥手段,保证在达到树木养料需求的同时,保证树根不会受到伤害。
5.4 遮挡
一般遮挡工作都会在树木成活初期以及温度过高时进行使用,工作人员会通过搭建遮挡大棚的方式,保证树木不会受到阳光直射,确保其内含有的水分能够达到其生长需求。工作人员要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对大棚高度进行制定,且要保证树木与棚顶之间留有有一定距离,以保证棚内空气流通性。
6 结语
通过对大树移栽技术相关内容的介绍,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该项技术以及该项技术实际运用方式。城市绿化工作者需要按照移栽原则以及绿化工程综合情况,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以及保护工作,进而通过起苗技术、定点点位以及大树移植等技术的合理运用,高质量完成大树移栽工作,从而完成园林绿化工作,保证该项工程具有的绿化功能能够真正应用到城市之中,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正强.风景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5):185.
[2]梁 越.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9):152~153.
[3]叶佳炜,韩志凌.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8):70~71.
[4]李海经.大树移栽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6(3):40~41.
[5]黄淑珍.大树移栽管理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10):239~240.
[6]林秀琴.试分析大树移栽技术措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14):90~91.
[7]葛 欢.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