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中+金鹏
摘要:指出了乡土树种的选择和应用可尽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风貌,是解决生态现状、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必然趋势。通过对阜阳市乡土树种的调查研究,采取层次分析评价法,对当地乡土树种进行了赋值评价,以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优良乡土树种。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0科160多种乡土树种中,得分较高、已在园林绿化推广应用的有68种。
关键词:阜阳市;乡土景观树种;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055-02
1 乡土景观树种概念和应用前景
1.1 乡土树种概念的理解
狭义上的乡土树种是指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替后对本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木本植物种类。广义上是指经过引种、栽培和繁殖并高度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环境且生长良好、可大量繁衍并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树种。在实际的绿化工作中,广义内涵上的乡土树种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笔者是以广义的乡土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1]。
1.2 乡土树种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乡土树种优势明显,抗逆性、适应性强,能通过自身循环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满足生态治理和生态设计的发展理念,减少引进树种造成的生态风险,乡土树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乡土文化内涵,对保护树落风情、自然风景区、湿地公园的地域生态文化延续有较大促进作用,同时乡土树种能快速形成生态群落,有效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生态效益明显。因此,从长远看,乡土树种的应用前景广阔。另外,乡土树种能有效改变、解决当前“千城一面”、“千园一面”的城市园林格局,形成具有个性化和独创性的园林景观和生态群落。
乡土树种最能代表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如北方城镇中,槐树、白杨则永远默默地代言着它的精神;又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村恬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郊野情怀,以及皖北地区桑梓之地,桐槐竞生的故乡村落风貌,无疑均是依靠乡土树种的营造烘托。
2 乡土景观树种选择的原则
阜阳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是典型的平原农区,当地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河网纵横,村落众多,具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自然资源。
2.1 地域适应性
适应性能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当地自然气候强的树种,主要指苗木二次移植成活率,耐干旱耐瘠薄土壤能力,病虫害少,抗污染、防尘阻噪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繁殖能力。
2.2 生态功能优化原则
在城市园林树种选择中,除了基本的调节气候,改变生态功能外,还要满足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防尘阻噪等功能。满足园林树种功能要求,达到功能要求的选择标准必不可少,如行道树必须冠达、荫浓,为行人提供适宜的绿荫。
2.3 景观性
乡土树种的景观性是作为城市园林树种必不可缺的条件,除了树种自身的观叶、观花、观形、观果、观干(枝、芽)外,还必须满足绿化的整体效果和文化内涵。
2.4 地域特色
指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树种,尤其名树名木,具有较高的地方文化内涵。如桑梓代表故乡,栽种柿树要成双,寓意好事成双等,都具有朴素的民间地方文化情结。
3 阜阳市乡土景观树种选择的方法
3.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地乡土树种进行综合评价,赋值及评价结果采用专家综合打分法,研究对象为阜阳市本地区160多种乡土树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 ( 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于8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现为层次结构。 同一层次内不同因素的权重,通过它们两两之间的比较判断而得;下一层次因素的权重,既要考虑本层次,又要考虑上一层次。层次分析法把人们主观判断用数量方式表达和处理,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因而提高了系统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3.2 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赋值
3.2.1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赋值
由于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依据园林用途和配置形式不同,其功能也不同,只能依照其用途作用分类评价,其生态功能仅作优化评价,本文对园林树种景观性和适应性能作重点评价,包括整体景观效果、自身观赏特征、首次增加地方文化内涵评价指标等。
3.2.2 指标体系与赋值
城市园林树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3.3 评价参考标准
评价采用专家综合打分法。
综合得分在75分以上为优良,城市园林绿化首选树种,可普遍使用和推广。综合得分在60~75分为优势树种,可以广泛种植。综合得分在45~60分为弱势树种,可补充使用樹种,可局部小范围使用。综合得分在45分以下为较弱,可在必要、特殊条件地区使用。
4 评价结果和分析
4.1 评价结果
在调查的160种乡土苗木中,经初步筛选、专家打分、综合评定、得分较高的有68种。
常绿树种共22种,其中乔木13种,灌木9种,分别为雪松、广玉兰、女贞、桂花、棕榈、石楠、冬青、龙柏、塔柏、园柏、刺柏、花柏、洒金柏、夹竹桃、南天竺、大叶栀子花、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海桐、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小叶女贞。
落叶乔木共31种:银杏、悬铃木、白玉兰、栾树、重阳木、紫荆、紫薇、垂柳、木槿、梅花、腊梅、五角枫、青桐、合欢、乌桕、水杉、国槐、紫玉兰、梓树、楸树、三角枫、榆树、苦楝、小叶朴、泡桐、椿树、皂荚、刺槐、枫杨、杜仲、青枫。endprint
藤本类共6种:紫藤、爬山虎、凌霄、葡萄、木香、滕蔓月季。
果木类共9种:樱桃、桃、杏、梨、枣、柿、山楂、无花果、石榴。
4.2 结果分析
乡土树结构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中不难看出,落叶树种约占总树种的一半,常绿树种尤其常绿乔木树种不足20%;能用于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的树种更少,只占总数的8.82%。筛选后有近1/3的树种在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使用率偏低。
5 阜阳市乡土树种应用与推广建议
5.1 引进培育优良树种
积极引进培育优良常绿园林树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加大引种驯化、本地繁育等工作,使其尽快本地化、乡土化,以丰富常绿树种的品种结构。近年来,阜阳积极引进大规模香樟、红叶、石楠,均表现较高的适应能力。
5.2 整合管理模式
整合传统园林、林业、园艺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选择优良的乡土造林树种和乡土观赏果木作为城市园林树种的补充,以建立更为稳定的混交林和生态群落。如颍上五里湖湿地,选用不用规格的乡土柿树,构成独具特色的“红叶、红果、高高挂”的北方秋季自然景观。
5.3 注重乡土树种原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近年来,大面积杨树飞絮现象引起新的生态污染和生态思考,提醒我们:乡土树种既要注重配置模式,又要注重多品种、多结构、混交种植。
5.4 加大对珍稀及具有发展前景的乡土树种育苗方面的科研投入
结合树种设计导则,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等主要品种大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为乡土树种的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扶持乡土树种生产,使现有苗木资源尽快实现容器化栽培,有效解决反季節种植问题,提高苗木种植的经济效益。
5.5 建立区域性的苗木交易推广平台,做好乡土树种绿化示范引导
对苗木生产给予引导和扶持,通过市场整合和政策引导,培育现代规模化专业苗木生产企业,提高苗木供应的质量,为苗木业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政府推进的城市绿化项目为示范,大量应用乡土树种,起到示范推广的效应,推动整个城市植物风貌的改观,以此打造阜阳市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阜阳市林业局.阜阳古树名木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姚 泽,王 辉,王 祺.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中的运用—以武威市为例[J].甘肃林业科技,2007(9).
[3]华 宁.南京地区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J].现代园艺,2013(21):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