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芳
摘要:指出了园林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城市绿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园林景观是园林内景的布置,对园林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园林景观种植文化起源较早,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建造园林,且留下了众多园林景观种植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这些种植文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应用价值,对传统园林种植文化进行了阐述,包括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创造理念,分析了园林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包括植物意境创作、植物观赏法等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探讨了园林种植文化的扩展,包括生态科学的应用、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常规美学规律作为参考等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种植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053-02
1 引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引用到多种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观特点,而其中传统种植文化是否能够被继承与发展,对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分析、继承、发展,同时结合当前科学理论实践成果,最终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结合现代生活的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园林景观起到促进作用。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查阅过程中发现,其研究更多的是在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研究方面,包括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寺庙园林与植物造景特点等著作,为现代园林景观种植技术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笔者所探究的主要方向为传统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继承与扩展路径。
2 传统园林种植文化概述
2.1 传统园林种植文化发展特点
从整体上来分析,中国传统种植文化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一脉相承而又逐渐发展的前进之路、雅与俗的理性浪漫变奏[1]。首先,就一脉相承而又逐渐发展的前进之路来看,中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段的分合变化,但在整体上还是相对统一的发展模式,为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一定的连贯性,而传统种植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其次,就雅与俗的理性浪漫变奏来看,中国传统园林种植文化内容较为丰富,且种类繁多,早在远古时期便已经出现了植物崇拜,后期一直发展到清代、现代,留下了丰富的传统园林种植文化。
2.2 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理念可概括为以下几种:①想象之自然。关于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创作理念,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使其,將规模较大的地面人工景观与天象星辰进行对照,这种创作理念为遵循天,服从于地;将园林结构的外化模型与天道进行统一,传递出一种天赋皇权的思想。②眼中之自然。自然的演变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是人的自然化过程,这种创作理念是将人作为世间万物中的一种,将其融入到整个自然环境之中[2]。
3 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
3.1 用地因借法与用地人文属性的继承
首先,用地因借法的继承。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相关植物配置与用地关系方面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植物自身的属性特征需要在植物配置之前对用地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分析;其二,传统园林植物设计需要关注到虽然是人为,但还需要尊重自然的原则[3]。其次,用地人文属性继承。种植设计对用地人文属性的因借具体而言是全面分析用地的社会文化因素,依照当地人文背景以及周边环境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例如,生态湿地园林建造过程中,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能够进行管理的自然园林,方便公众观赏,整个湿地园林开发过程中就是遵循传统种植文化中的,因地借法,尊重原有的自然形态。
3.2 植物意境创作方法的挖掘与继承
关于植物意境创作方法的挖掘与继承可从3个方面分析:第一,以景写情。园林景观种植设计,将以景写情融入其中,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潜移默化的达到抒情的效果。在传统种植文化中,触景生情是最为常见的借景表达方式,包括用植物景观的美来表达生活情趣以及花木自然面貌表达情感等[4]。第二,以情造景。就功能性的需求来分析,情感并非只是人来表现,情感力量与精神作用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创作者应用丰富的情感参与到设计中,将情感与景观来表现。例如,杭州十大美景中的断桥残雪,它原是园林中的一个著名景观,因白娘子深化故事而得名,后人将其保留并融入到园林之中,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情造景创作思想。
3.3 植物观赏法的继承
植物观赏法包括两种:第一,静观审美方法。静观审美方法的特征为静态模式与二维空间模式,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绘画艺术。就传统种植文化来分析,植物景观创造需要融入绘画观念,而就传统景观植物设计实践也能够看出,多是将白色的墙作为背景,利用花木等像绘画一样设计到景观中[5]。第二,流观审美方法。中国传统的流观审美方法创作思想主要来自于古代文人对诗篇或文章的关注,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结构的研究区。对文章结构的关注是推动中国山水画构图思想与流观审美方法相协调和创作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就流观审美方法而言,所遵循的原则是植物景观需要与使用者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多能够体现出此项原则,例如,园林中较为常见的用同一个种类的不同颜色的鲜花有规律的种植在一个区域内,利用植物自然属性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观赏者可近距离的进行欣赏。
4 园林种植文化的扩展
4.1 生态科学成果的应用
近现代西方思想逐渐流入到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多的创作者开始追逐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创作方向,但在其中也逐渐的发现出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具显著的便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遭受到破坏与污染[6]。在西方提出生态学概念后,促使中国景观设计者也意识到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天人合一的核心内涵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观念与西方的生态学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在对天人合一设计方法进行延续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入到现代生态科学成果的应用,促使其更具有应用价值。例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地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能够肆意地进行植物的移植或开采,需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建造。endprint
4.2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现代研究的环境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人一般规律性的心理活动过程,我国众多学者在其研究中均有提出,關注个体对环境的反应给环境心理学进行定义,也就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应用环境心理学思想,具体而言是应用生态科学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具体应用中,将植物与人、植物与人的行为以及感受进行全面分析,而非单一的去关注植物的本身或人的本身,这种综合分析出的成果更有利于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景观。
4.3 常规美学规律作为参考
传统园林植物文化中所关注的是植物的姿态与配置,需要将绘画理论作为基础,在这种创作思想下,将入画作为园林景观创作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评估指标。在进行植物配置的形式上,传统植物种植文化中对植物的栽植形式包括孤植、点植、对植等;在配置形式的规则上,包括疏密相间、虚实对比、内外结合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审美观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美学的一般性规律原理是不会有所转变的,因此,应用现代美学评估标准,可在对传统种植文化审美原则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促使其既具有传统文化属性也涵盖了现代审美特征。
4.4 全新时期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
关注全新时期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掌握西方植物文化内涵。全球的距离在不断的缩短,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在此背景下,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创新发展,需要尽量的掌握西方种植文化特点。在对传统景观植物种植文化进行继承的过程中,借鉴于西方种植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第二,创新现代种植文化内涵。全新时期下,社会文化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植物文化的内涵表现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且具有现代化特征,为此,需要结合时代变化对园林景观文化的需求对传统园林景观种植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5 结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引用到多种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观特点,而其中传统种植文化是否能够被继承与发展,对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所探究的主要方向为传统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继承与扩展路径。因此,在文中提出了对传统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继承与扩展,需要在对园林种植文化以及创作思想进行挖掘与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特征对其进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虎.浅析国外现代园林中竹类植物的景观应用——以ASLA获奖作品为例[J].世界竹藤通讯,2016,1(4):41~45.
[2]李麦产.论茨菰的文化意象及在城市滨水园林景观构造中的运用[J].农业考古,2016,2(4):205~212.
[3]高 静.浅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难点[J].农业与技术,2015,5(24):162.
[4]谢曼萍.城市园林花卉种植设计及养护[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4(7):43~44.
[5]范柯柯,刘 江,兰婧娴.文化、历史、景观的融合——河南陕县东入口景观规划[J].林业科技情报,2013,6(4):96~98.
[6]岳 丹,许秀环.植物景观配置中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的体现[J].湖北林业科技,2012,3(6):7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