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琴
【关键词】 项目主题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118—01
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深入开展,《技术与社区》教学中基于项目的实践主题活动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发展学生的21世纪核心技能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强。但是,在进行基于项目的主题设计时,很多教师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巧用信息技术来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合作等能力!对此,本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享。
一、在以学科知识、技能为核心的项目主题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技术与社区》教学的精髓,在课堂上,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一个项目主题,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技术技能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计算机应用上的盲点及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和社区课外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动手实践机会。此类项目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科“双基”目标的达成,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一举两得。
二、在以学生学习生活为核心的项目主题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基于项目的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选择的项目主题必须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热情地投入到主题活动中。比如,结合校园生活指导学生利用社区课外信息技术进行项目主题活动:为艺术节、科技创造节制作“海报”,畅想未来为自己制作名片,为学校设计校徽,为班级设计主题队会方案,为校运动会制作成绩统计表,为班级学生踏青设计旅游线路,为学校图书交易活动设计方案等,并能将活动与所掌握的社区课外信息技术巧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丰富的校园项目主题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开辟了通向生活的道路。
三、在以学生发展问题为核心的项目主题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入学适应问题 、逃学与厌学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过度依赖问题等更成为了学校与家长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使學生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进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实验班在进行技术与社区教学时,大胆地将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学生的思想教育、主题队会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就本班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如,“孩子,你为什么厌学”、“学生桀骜行为探秘”、“自私的源头在哪儿”、“再见,网吧”等。这些以学生问题为核心的项目主题学习,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自己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在以社会问题为核心的项目主题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以社会问题为核心的项目学习,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诚信问题等等。同时,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是劣构性的,是情境化的,目标不明确的,通常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及21世纪核心技能。
如,近期学校门前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一学前班孩子过马路时被车撞倒),由于正值上学高峰,许多学生亲眼目睹了此次交通事故的惨烈现场,许多学生都哭了……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创设情境,制订了项目主题“校园门前交通拥堵问题探查”,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一个鲜活生命的失去深深刺痛了学生的心,使他们对学校门前长期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深恶痛绝,这一社会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各小组分工合作,围绕“你发现了什么?”(高峰时段车辆拥堵)“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办法解决?”“目前的解决措施主要有哪些?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有什么好措施可以遏制这一现象?你打算怎么做?”利用各种资源,或实地探查,或群众采访、或派代表进派出所采访、或小组探讨,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项目主题的探究,得出了“加强疏导——加强交通管理、加快道路建设;遏制车流——控制私车发展,优先发展公交”的结论。这个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