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研究

2017-09-30 06:16韩月徐亚华张磊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

韩月+徐亚华+张磊

摘 要: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不断调整气象为农服务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近几年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重点分析,讨论了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建议,使气象为农服务更好地适应本地农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服务;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55

引言

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及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大力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工作和气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几年来连续以一号文件加以强调,表明其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紧紧围绕上级的安排部署,坚持为农服工作务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本地为农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优势,农业是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的支柱产业,对农业气象服务具有非常高的关注度。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气象为农服务的的新需求,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着力解决制约气象为农服务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

1.1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2011年成立了"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由区管委会主管农业副主任任指挥长,成员单位包括气象、水利、农业、国土、民政等20余个相关单位,在指挥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各成员单位之间密切联系、配合,保障高效有序的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2 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专家联盟团队,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同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单位的联系,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多种形式相互交流农村工作动态,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使得气象部门全面掌握农业发展、生产和经营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综合效益,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与相关涉农部门联合,共同组织建立“气象为农专家联盟”,充分发挥各领域技术专家的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对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为农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3 提高预报预测能力,完善预警发布方式

多年来,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全力做好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及时将重要天气讯息报送区管委及相关部门,为领导安排部署各项重要工作提供首要的气象材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气象灾害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影响。坚持做好关键农事气象服务工作,把农民群众关注的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农事服务等信息通过电视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QQ、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传递给农户。在气象灾害发生前及时提醒农户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4 强化“直通式”方式,开展特色气象服务

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人才作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完善“直通式”服务方式,实现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重点需求相结合的主要类型的对接,梳理各类主体的需求,建立服务对象分类信息库,明确服务内容及服务产品分类,根据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快速气象服务和支持,如水稻育苗期、插秧期、大田玉米播种期等,及时向种粮大户、气象信息员、气象协理员等发布气象信息。紧紧围绕“农民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的宗旨,根据当地特点,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如对新吉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绿品汇生态农业园、富邦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提供特色气象服务。

1.5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效减轻旱灾影响

近年来,在春、夏季出现阶段性干旱期,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形势,适时实施人工增雨天气作业,缓解旱情,为全区做好防灾减灾、抗旱保粮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得到区管委领导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农户多次将锦旗送到气象局,表达他们对气象局为农服务工作的诚挚谢意。

1.6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

目前,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信息员已覆盖全区全部村屯及社区,在2015年为农服务推进会中,由区管委会主管农业副主任提出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管委会绩效考核,并对在气象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信息员给予嘉奖。每年根据人员调动及时更新数据库,并定期组织培训,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科普知识手册等相关材料,明确其职责,有效地解決了农业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7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村屯、进社区科普宣传活动

农民对气象知识了解的较少,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缺乏,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局每年都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村镇集会等,通过电视、网站、报纸、展板、电子显示屏、科普宣传图册等进学校、村屯、社区,开展针对气象预警发布、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知识的宣传,切实提升农民朋友对气象防灾减灾常识的认识和利用气象知识应急避险的能力。

2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气象为农服务面临的问题

2.1 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人才队伍薄弱,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县级气象局的为农服务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人员,技术能力相对薄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为农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endprint

2.2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精细化程度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主体经济已经不断的从简单的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改变,只有通常的气象服务是远远不足的,虽然目前开展了一定的针对性服务,但服务产品仍较单一,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指导性不强,无法满足精细化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2.3 气象预报服务准确率有待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气象人才队伍的引进,气象预报的精度逐步提高,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但是,中长期预测的精度还是有待提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广泛需求。

3 为农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动

气象为农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不同部门优势,通过部门团结协作、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技术交流、联合调查评估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3.2 加强农业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与新技术培训

县级气象复合型人才短缺,深入服务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要立足现有业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加强内部和外部交流,进一步提高县局为农服务的能力;建成包括养殖、种植等专家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气象技术人员的联盟团队,根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培训,将农业气象知识广泛宣传。

3.3 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

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提高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的预报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能力。深化关键农时、局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冷害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及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指导农民科学防灾减灾。

3.4 加强服务产品研发,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导,加强服务产品研发,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结合实际,增强决策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有针对性的开发为农服务产品,建立精准化、时效化的现代农业天气预报,满足农户全方位的需求。

3.5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气象知识的应用能力

加强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气象信息员、村干部、中小学师生作为科普宣传的载体,进一步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活动,下乡、进村入户,使农民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气象知识的使用,提高生产自救能力。

4 结语

伴随着现代农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气象服务也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广大气象服务工作者应从供给侧对气象服务进行改革为着手,深入探索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新模式,努力提高专业服务产品含量,寻求新的气象为农服务途径,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学东,赵凯迪.安阳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05):187,190.

[2]郭小琴.当前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江西农业,2017(05):52.

[3]马燕.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6(19):243,245.

[4]郭建民,周承,孙仕强,杨栋.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以象山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 237-238.

[5]王颖.宿州市气象为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6(11):195-197,251.

[6]宋芳,罗天虎,胡玉娟.绥阳县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03):274-275.

[7]谢兆林,徐群,吴佳丽.现代农村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30-231.

[8]李树丛.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探索[J].安徽农業科学,2015(06):233-234,257.

[9]王冰,宋佳颖.对烟台市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96.

[10]邓见英,曾海鹏,胡国强,王艳青,胡英超.娄底市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 7924-7926.

[11]刘咏梅,赵忠福.对阿拉善盟气象为农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02):248-249.

[12]王海平.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6):313-314,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