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
[摘要]近代以来,敦煌写经独有的愉悦感情的自然流露、天然随性的书法风格受到了书家的尊崇和研究,成为一些书家吸收借鉴并进行书法创作的源泉。南朝敦煌写经书体能体现楷书发展的过程,对书家楷书创作的章法形式以及创作心态都有着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敦煌写经 书法 楷书 章法
一、南朝敦煌写经书体是楷书发展的本源
傅山曾经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也,全得自阿堵。这句话说明了解篆隶之变,对于楷书书写的帮助。南朝敦煌写经书体大都是含有明显隶意的楷体,对这一时期写本的深入了解、分析、临摹、研究,可以使我们探究到楷书发展的本源,从而为楷书创作提供灵感。傅山反复强调,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也。写楷书首先要了解篆隶的笔法笔意,不然就有“俗格”“奴态”,“不足观”。
写楷书要了解楷书字的来龙去脉,楷书是从篆、隶书演变而来的,书写时加入篆隶的笔意,就可以具有厚重古朴的气息,避免柔弱飘忽的弊端。楷书比较含蓄,不同于行草书可以恣意抒发书家的情感,张扬放大喜怒哀乐等各种强烈的情绪,但它同样可以传达书家的不同情感信息,这需要书家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深谙南朝写经体的发展变化,能使我们在楷书创作中显得挥洒自如,情感发挥更加得当。
南朝敦煌写经书法所体现出的审美倾向,几乎左右了后世所有书家的审美取向。不论是作为楷书发展巅峰的唐朝书法,或是强调“尚意”的宋朝书法,都是通过对南朝书法不断完善而进行发展的,因此研究南朝写经书法极为重要,有助于我们对楷书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楷书的发展及其流变,对当代楷书创作以及楷书的未来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二、南朝敦煌写经书体为楷书章法、结构提供借鉴
南朝敦煌写经书体体现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过程,结体较为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保留一部分隶书的笔意,但此时的小楷已经体现出楷书尽善尽美的优势,也奠定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南朝敦煌写经书法形式上的特色对近现代楷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我们在书法创作的章法和结构上提供了一些借鉴。
(一)章法形式。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排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即整幅作品的布白,是整体的构图美。数额庞大的经卷需要大量的抄经人来进行抄写,这些抄经人既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当时极富盛名的书家,抄写的内容为佛经,抄经时多怀揣着一种虔诚的态度、投入更多的精力。他们并非成就极高的书家,抄写时不会因为书写的不完美而刻意做作,进行掩饰,同样也不会对写经内容进行修改。南朝写经书法讲究的:一是整齐划一。楷书章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整齐,字间距、行距,给人以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类似于“台阁体”“馆阁体”的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上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的变化会产生局部细微的差别,把可能呆板拘谨的楷书变得生动活泼。二是多样统一。南朝写经体不同于明清“台阁体”“馆阁体”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带有一定的行书成分,笔法多变,在法度允许的条件下自由书写、因字赋形,显得天真烂漫、不呆板、不拘谨,这是民间书法独具特色的章法形式,同时也符合时人的审美追求,在多样性与变化性的融合中显得十分和谐、统一,给人的感觉是静中有动、字中含情。这也是南朝写经书法带给我们的感染力。抄经人虽无名家书写的水准,但他们创造出了一种率真、自然的章法样式,这种自然闲适的创作风格值得后世不断进行临摹学习与吸收借鉴。
我們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细节,例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书写的节奏与墨色的变化。长期坚持不懈地临摹与思考南朝写经书体,能从中汲取章法处理的方法并为之己用,从而表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二)结构形式。结体是汉字书法的间架结构,是点画与线条凝练为书法艺术的局部构图美。一般来说,写小字与写大字的间架结构是略有不同的。写大字时要使结构紧密收缩,不能显得过于松散,而写小字时则要使字宽绰有余,不能过于紧密。这也就是说写大字时要做到似小字般精密,而写小字时要做到似大字般气度开合。故古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苏东坡也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但敦煌写经中的小楷字,运笔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字的重心与笔画间的配合得当,又同样拥有隶书般横向的舒张。写小字下笔时也不必逆锋,宜用尖峰,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这在写卷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为我们在书写小楷时提供了模板。譬如在写横画时,起笔处通常较尖而收笔处浑圆;写竖画时起笔处略作停顿,收笔处则尖;撇画则是起笔肥美而收笔处瘦,略带一定的波挑;捺笔则通常为起笔瘦,运笔流畅而随性,略有一定的弧形,收笔自然下压形成丰润的美感;在书写点画时更可看出抄经人的自然洒脱,通常点画灵动、欲尖而圆、欲尖而锐,若是几个点共同出现,又可做到笔笔不同,错落有致,不失法度,犹如抄经人用笔尖穿出了串串佛珠,神采飞扬。
古代书法不同于现代书法,它以实用性和审美性并举,因小字为古时日常书写所必需的书体,所以首先要讲求实用性,后考虑审美性的需求。根据实际书写的情况,古时但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会经历严格的书法训练。古时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风气的使然、书法文化的熏陶使得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文人学士无一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喜好妍美书风,或追随写经体的随性率真,或师法唐楷的严谨、端庄,亦或是喜好集众家所长的米芾,风格多样、各有千秋,人们都可以写出一手端庄秀美的书法。
我们临摹写卷,首先要心细,要时刻谨记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其次要放慢书写速度,这样使字显得更加温婉细致。如今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用毛笔写小楷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的人比比皆是,临习小楷字帖,可以为自身的硬笔字打下坚实的基础,且受益终身。
三、南朝敦煌写经融入书写者的虔诚心态
敦煌写经作为一种民间书法活动,多在民间流传,它体现出的是一种民间书法的风格特征。写经书法对现代楷书创作的影响同样表现在对书家创新创作的精神以及心灵世界的洗涤与净化。抄经人虽然不是出名的书法家,但他们在抄经的过程中,内心始终都流露出一种对佛祖的虔诚之心,所以在写经时显得毕恭毕敬,尽可能使所抄佛经规范平正且整齐划一。他们虽然在技法和笔法上达不到名家的水平,但率真、不矫揉造作的书风却是难能可贵的。经卷虽小,但饱含了信徒和抄经人的心灵寄托,他们对佛祖的虔诚信奉,同时也是对佛教的一种奉献与敬仰。
写经书法注重抄经人的个人修养、举止以及精神风貌,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但这种个人情感的抒发,并非是单纯怀着悲伤或愉悦的心情去抄经,而是抄经人被佛经的内容感化时流露出的书法创作情怀,更重视心灵纯化、虔诚的心态以及书写的流畅。写经人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怀揣美好的期盼,为了消除灾祸、缓解痛苦,有的是怀揣着对佛祖的崇敬。性情是书者的书法思想通过书法形式的自然流露,是书法法度既对立又统一的内涵,它的趋向是自然表达和灵活多变。正是怀着这些或庄重、严肃,或感恩、感激,或虔诚、敬仰的内心感受,写经书法所传达给世人的精神面貌也有所不同。我们在进行小楷临摹和创作时需要一个完整的时间,自己的心态也要静下来,通过笔触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
结语
总之,南朝敦煌写经书体彰显了隶书向楷书演进的过程,为南朝楷书风貌开拓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代楷书创作提供了结构、形式以及书家心态上的借鉴。在古时,书法是宁静、闲适、优雅、自然的。写经是对佛祖的信仰,抄经人的心灵是纯洁而虔诚的,书写时融入自己平和心态,经卷上的墨迹是书家心灵感受的自然流露,给人以浑然天成、平静安详的感觉。无疑,这对当代楷书创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意见,也唯有如此,我们的书法作品才能具有更美的意境、气势、韵味和节奏,意态挥洒,情驰神纵,独抒性灵,妙然超群。
(责任编辑:尹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