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型舞剧《水印五溪》通过一个发生在五溪大地上的故事,将五溪人的精神价值观念以舞蹈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该剧已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016年度长沙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关键词]舞剧 水印五溪 创作
中型舞剧《水印五溪》系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同时也是2016年度长沙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该剧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青年教师张川担任编剧和总导演,张爽担任执行导演,张川、张爽、向举担任编舞。剧目从前期采风工作到最终演出,历时一年。
一、创作根由
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水的存在,产生了生命,因为生命的延续,造就了民族的生成,因为民族的生成而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五溪谓之雄溪、酉溪、辰溪、满溪、潕溪,流经地域大约20万平方公里,遍布湘、黔、鄂、渝三省一市,涉及汉、苗、侗、瑶、土家等30多个民族。自古以来,五溪山民就生活在武陵与雪峰两大山系阻隔而成且又相对独立的自然带中,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虽然这里山势险峻,交通闭塞,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习以为常,从不畏惧。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们非常豪爽乐观,尤其酷爱歌舞,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不管是喜庆之时还是祭祀所需,都离不开歌舞。久而久之,这种爱好慢慢地就变成了当地习俗。凡遇喜庆和丰收之际,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用激越的舞步和高亢的歌声庆祝感恩,场面热闹非凡,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延续几天;凡遇还愿之事或灾荒之年,必设坛祭祀。在巫师的引领下,人们将采用极其虔诚的舞蹈和歌声感谢神仙的保佑,祈求上天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场面声势浩大,神秘莫测。
五溪地区的广大群众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在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上苍祈福的过程中,创造了这种颇具韵味的舞蹈艺术形式;其经过一代又一代相承,形成了一批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目前,五溪地区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有世界级“非遗”侗族大歌、有国家级“非遗”哆吔舞、芦笙舞、猴儿鼓舞、摆手舞、茅古斯舞,有省级“非遗”花灯舞、盘瓠祭、跳香舞、扦担舞、跑丧舞、铜铃舞,有市级“非遗”神龙裸祭、草龙舞等等。《水印五溪》的创作,希望将这些深藏于大山的宝贵财富,并在不改变其文化属性的前提下,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其展现在舞台上,进一步延展其文化脉络。
二、创作过程
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我们创作团队走村串寨,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民间艺人,深入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花垣县,怀化市新晃县、通道县、麻阳县、溆浦县、会同县,贵州省台江县反排苗寨、雷山县掌坳苗寨等地进行采风学习,完成了对项目中八宝铜铃舞(土家族)、苗族歌鼟(苗族)、芦笙舞(侗族)、花瑶婚俗“蹲屁股”(瑶族)、反排木鼓舞(苗族)、铜鼓舞(苗族)、草龙舞(苗族)、酉水号子的采风学习工作。《水印五溪》分为《序》、第一章《天之水》、第二章《地之源》、《尾声》四个部分,其中第一章分为“婚礼”、“欲望”、“死亡”;第二章分为“独白”、“反击”“祭奠”。全剧大约50分钟,讲述了在五溪大地的一场婚礼上,男主人公青伢企图占有寨子里最漂亮的姑娘绣女,却遭到巫师的阻止;青伢怀恨在心,与他的同党商量如何帮助他得到绣女,正好巫师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恼羞成怒的青伢与他的同伙杀死了巫师,恰好被远处的绣女看在了眼里,悲愤绣女带领着群众向青伢发起了反击,让青伢得到应有的惩罚;最后,五溪大地的人民以他们独特的祭奠方式祭奠他们最尊敬的巫师。《水印五溪》的素材全部运用五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土家族八宝铜铃舞、苗族歌鼟、花瑶婚俗“蹲屁股”、苗族草龙舞、湘西傩戏、侗族蘆笙舞、苗族反排木鼓舞、苗族铜鼓舞、酉水号子。如何将这些来自民间的素材合理地运用到舞剧的编创当中,是需要攻克的第一个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人民经过很长的时间沉淀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在进行舞剧创作的时候,不应该对其进行肆无忌惮的改编,应该在充分尊重他们原始形态的基础上,取其优秀的文化基因,融入现代审美需要,对其进行有机的结构与重组。比如第一章第一幕“婚礼”运用的是花瑶婚俗“蹲屁股”作为创作素材,在当地原始的婚俗中,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蹲屁股是伴郎团和伴娘团在酒后闹洞房后青年男女之间的一种情感宣泄,他们把长条{凳围成一个圈,男人们坐在凳子上,女人挨个坐男人们的大腿;在这个过程当中,男人们的手脚可能就不那么“老实”了,他们可能会对女人们进行推搡和拉扯,他们的双手可能会在女人的身上“游走”等等;当女人坐了一圈男人的大腿后,他们会反过来,女人坐在凳子上,男人坐女人的大腿。整个过程热闹喧天,呐喊声、嬉闹声,此起彼伏,看起来似乎不雅,其实这个过程,正是他们寻找心中伴侣的过程。因此我们假设剧中的伴娘伴郎都是一对对情侣,他们一起帮助新娘新郎布置婚礼现场,而巫师就是布置婚礼现场的领导者(在五溪地区,凡遇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会进行祭祀活动,巫师是红白喜事的灵魂人物)。当巫师将新郎新娘的手放在一起,众人欢呼雀跃,进行他们的婚俗“蹲屁股”;青伢一直垂涎绣女的美色,在众人之间穿梭,想亲近绣女,跟绣女“蹲屁股”,绣女不断地躲避,将矛盾激发出来;最终绣女躲在巫师的后面,青伢没有得逞;待众人都下场后,绣女独自一人幻想自己今后的如意郎君时,青伢突然出现,引出下一场“欲望”。这样将花瑶婚俗很自然地融入到舞剧的创作当中,同时将青伢对绣女的企图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为下一幕的开始和延展埋下了伏笔。再比如第二章第三幕“祭奠”,运用的素材是苗族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铜鼓舞。艺术来源于生活,“祭奠”开始,众人往后退三步并跪一步,这正是导演在当地参加葬礼时的真实写照,运用到此幕当中,恰好将这种独特的形式巧妙地运用到舞剧当中,用四个人抗着鼓往中间走,正是苗族独特的丧葬方式。他们会把故去的先人安放在鼓里,葬在悬崖峭壁上;期间多次运用了呐喊来增加祭奠时氛围的悲怆,使观者声泪俱下,最后由一名鼓师进行现场打鼓伴奏,众人围着木鼓跳起反排木鼓舞,或许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如此悲伤的场面,群众却跳起了那么欢快的舞蹈?其实这正是五溪人民对待死亡的态度,即便他们悲伤,但是他们并不觉得祖先离自己而去,祖先会永远在自己的身边护佑着自己的族群。
尾声的酉水号子,由八个演员拉着两条纤绳,运用一个拉纤的动作作为元素动作在舞台上走出各种队形进行表演。有观众不理解,为什么4分多钟的一个尾声只用一个动态进行表演,其实这正是导演所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拉纤是五溪大地上特别常见的一种工作形式,纤夫们干着这件非常乏味且艰辛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撑起自己家庭。因为五溪大地山峦冲抵、鳞次栉比。在编创的过程中,导演让演员们走出各种各样的队形展现五溪大地独特的地貌环境,最后羽化成仙的巫师再次出现在舞台上跳起八宝铜铃舞,群众正好形成一个圆圈不断地行走,预示着羽化成仙的巫师一直保佑着五溪人民。而五溪人民走的这个圆圈预示着五溪大地的人民将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对信仰的崇拜以及他们简朴、乐观、豁达的精神价值风貌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轮回不止。
《水印五溪》的创作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在说故事的同时,将五溪地区优秀的文化艺术进行一次搜集和展示,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进行调整。我们相信随着对湖南本地民族民间舞的继续挖掘,以及不断学习它们独具特色的动态,感悟它们非凡的精神价值观念,《水印五溪》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伍益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