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期下,“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向谁说”“有什么效果”的“5W”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所具体表现为“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方面上应有所创新。语文教学过程的多因素复合性便要求作为教师应接受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微信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这种新媒体支持下获得知识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5W”;高中语文;微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99-01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其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情感态度是其他任何学科代替不了的。高中这一学段是学生知识渴求欲望强烈,精神土壤急需补给营养的特别阶段,而高考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或多或少涉及传统顽固的保守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教学在教育活动中意义重大,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我们利用对于学生熟悉的新媒体——微信,来创新语文课程教学,利用这种普遍又易于接受的新媒体的方式推广,利于构建更开放富有活力课堂。
一、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的现状
1.高中语文课程教学长久以来的问题
某种模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甚至是指导一代又一代的行为及行动方式,这是由于它强大的历史渊源,以及长久以来对固有模式的尊崇和巩固。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便是这样一种模式的经典事例,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教师通过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形式单一枯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明和创造。
语文本是感性的,穿上高考外衣的语文课程真正有活力的因素受限,“填鸭”式知识使得对知识需求强大的高中学生来说,得不到根本性的满足,一直以来的“停滞不前”使人深思,需不断追求新模式来对固有的传统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2.新媒体下“互联网+教育”模式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概念。这不仅仅成为了网络热词,更激发了我们对高中语文课程与互联网结合方式的思考。互联网将是社会的神经中枢,“互联网+教育”也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的活动围绕互联网进行,信息在网上流通,知识在网上成型,线下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和保障[1]。将网络引进学校课堂将是潮流指向,教学及学习内容不仅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应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化,丰富“5W”的内涵,顺应新媒体的潮流对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以及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化的学习接受能力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二、“5W”下新媒体传播带给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文化和教育的改革虽然一直没有停止,但却问题众多、涉及面广和方式受限。这样,经济改革与文化、教育的改革就產生了难以协调发展的矛盾[2]。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媒体对学习方式也有着广泛的影响,高中语文课程就应吸收现代科学,现代新媒体的最新成果,与课外资源形成有效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思考问题的能力。
“5W”中,教师作为传播者,学生为接受者,微信新媒体以媒介,信息是高中语文课程,传播效果便是学生的反馈情况。这种模式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来看,师生关系从过去的知识传递的关系,变为一种平等的、理解的、双向的关系上师生互动的方向上发展,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教师与教师之家的关系也由个体的、独立的变为集体性的、共同劳动分享的关系[3]。教师与学生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逐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状的紧密关系,这也就是新媒体给教育带来的创新教育发展模式。
三、高中语文课程具体微信教学方式
1.建立社群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作为传播者的教师建立一个媒介:微信群组。高中语文课程需要一种创意的思维和表达,是开放性活跃的感性的流露。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位学生的想法及创意得不到全面的表达,便可以以这种群组的形式将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通过群组的方式,更多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和交流。
2.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学习
分享是传播信息的过程。教师把课堂无法容纳下的优秀资源放置在微信群,或朋友圈中,学生把积累到的好句美文也进行分享,这样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分享及交流的良性循环互动,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3.及时有效地咨询反映问题
查收传播效果。学生通过微信传文档发照片,昵称隐藏身份等方式将课堂上的疑问与老师进行交流,内向害羞的学生不见面也会通过网络来得到有效的问题解决。当然,如果课堂上有遗留下来的疑问,老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和学生进行再次讨论和交流。
四、意义总结及未来展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给我们高中语文课程与新媒体的良性结合提供了发展空间。微信平台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便有更广阔的未来。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观[4]。为了“5W”的各要素能充分发挥,教师要积极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掌握新媒体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课程微信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中时期学生拿起手机便浏览无用的网页而浪费时间,摆脱传统的无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之中也能耳熟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语文知识点,通过美文来积累到相关好词好句等。另外,高中巨大的学习压力,高考制度下语文课程内容一定程度上有所局限,微信新媒体的合理应用,5W模式”下微信新媒体的语文教学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的良性结合,是作为传播者的教师,面向接受者学生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播语文教育的同时也是在传播着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5):01.
[2]孟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6).
[3]周红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4]孟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6).
作者简介:姜瑶(1996.-)女,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在读,研究方向: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