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文教育向何处去

2017-09-29 18:45杜慧李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生

杜慧+李春燕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因此,只有把握好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教育的实施才有意义。然而,从目前来看,大学中文教育的弊病在于现代文学观念的欠缺以及教学模式存在漏洞,而如何矫正和改进现存问题,是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文教育 ; 文学观念 ; 教学模式 ;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02-02

大学中文是以汉语言为基础,囊括了古现代汉语、古今文学史、语法、理论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史料学等众多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虽然如此,大学中文教育在当前却正面临着一个“方向”的抉择。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信息浩如烟海,教师唯有采用“提纲式”的教育模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授课,却不足以揭开现代文学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遭受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同阶级﹑不同趋向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纷然杂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视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保持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色,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本为立足于对大学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分析了现代文学观念与大学中文教育的关联,探讨了教学模式的重新定位。

一、现代文学观念与大学中文教育的关联

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现代文学观念”一词定义的概括,但它却频繁出现在国内众多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中,说明其越来越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重视。严格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爆发;②抗日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③文化大革命时期;④文革结束至今。从表面来看,四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各有不同的思想倾向;但归纳发现,四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以现实主义为作品创作的基点,描写社会百态,揭示人性本质,而这正是对现代文学观念的整体概况。与古代文学相比,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内容和语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二是体裁形式发生了变化;三是两类新型人物形象的兴起,即农民和知识分子。三个特征不仅代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态势,更是对当前社会价值观的深刻解读,因此,真正了解现代文学观念的内涵,是大学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大学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并非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专业技能。因此,基于对现代文学观念的解读,以唯物的方法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客观情况,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大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大学中文教育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理念在于培养学生臻于完美的人性,因此,它又作为通识教育,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学生提供通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在这样的学科性质下,连接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媒介即是现代文学观念。

二、当前大学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仅就目前来看,大学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两个层面。

首先,目前大学中文教育过于强调课程的专业性,而忽略课程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强调对人性进行全面解读,其中的重点,在于对不同阶层人群个性的塑造,尤其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个性塑造。因此,在现代文学观念下,学生会通过对文学理论、美学和现代文学史中优秀作品的学习,领悟到文学中蕴涵的审美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和人格修养。但从目前来看,大学中文教育强调的仍然是课程对学生文学修养的影响,即: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教育目标,将文学批评、写作能力等作为教育实施的重点对象,忽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性,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中文教育之间的依存关系。

其次,目前大学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完全倾向于“提纲化”,面对社会需求与教材之间的抉择,大多数教师更乐于选择后者,从而导致教育与生活剥离,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严格来说,社会无法容纳每一批高校毕业的中文系学生都成为作家,换言之,大学中文教育的根本是结合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而不能仅根据教材中的几篇“代表性课文”,按照提纲化的教学思路,将大学中文教学塑造成为作家职业教育。作为一线教师,应读懂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基本内涵,一方面,从公共价值观层面了解国人思想道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另一方面,剔除受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将大学中文教育与“原汁原味”的中国现代文学相结合,以此来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大学中文教育的价值。

三、现代文学观念下大学中文教育的重新定位

(一)现代文学观念下与大学中文教育理念的定位

在实践中,大学中文的每一门课程在教学时都需建立两个基本目标。其一,建立学生目标,其中包括:①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②分析学生的专业技能;③了解学生的就业倾向;④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⑤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二,建立教学目标,其中包括:①了解课程对学生的影响;②了解社会对课程知识的需求;③了解现代文学观念的现状与发展态势;④确立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人格修养之间的关系。基于这样的前提,大学中文系课程教师需转化自己的教学理念,而转化的思路可从两个层面入手。

一是对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形成具体的认识。从目前来看,现代文学观念并不仅仅是无形的人文风尚或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就业。例如,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图书文献、文物保护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从业人员,但这些产业对人才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即:除专业技能外,思想观念也是考评人才的重要標准。由此可见,现代文学观念是基于文学角度对当前社会价值观的综合概况,在这样的前提认识下开展大学中文教育,则教育目标更清晰,教学效果更明显。

二是对大学中文专业产生具体的认识。严格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始终是处于退步状态的。在五四运动至文革结束这半个世纪中,现代文学历经灿烂辉煌,以鲁迅、郭沫若、林语堂、老舍、冰心、巴金等文学大家为代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文革结束至今,中国文学界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态势,莫言的一枝独秀,表明了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延续正遭遇着瓶颈,而这正是大学中文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在现代文学观念下,要重新定位大学中文教育的性质和组织模式,需要结合现代文学的实际情况,使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讲义,转而以经典阅读和创新写作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学中文教育的现状,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endprint

(二)现代文学观念下大学中文教育模式的定位

從目前来看,教材、讲义、阅读、写作是大学中文教育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符合课程特点,但却缺乏创新,易于让学生形成机械的思维,导致写作过于呆板,而阅读又千篇一律,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受到了束缚。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结合现代文学观念对大学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一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借鉴理工科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实践为重心,让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理工科的每门课程都附带习题课或实验课,而中文课程也能够如此,教师可为中文系的每门课程、每一堂课都设置经典作品阅读和不同文体写作,让学生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立即运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消除了大学中文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的弊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巩固了学生的所学,又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认清自我、读懂中文课程的含义、掌握现代文学的内涵,提高学习的质量。

结语:严格来说,现代文学的大体框架是基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其代表了中国文学界的现状,传达了文学工作者的思想态度,同时也预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因此,理性认识这样的背景环境,通过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反思而重新定位大学中文教育,从而将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是广大一线教师在当前面临的一些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洪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江海学刊, 2006(3):196-199.

[2]贺桂梅.“现代文学”的确立与50—60年代的大学教育体制[J].教育学报, 2005, 1(3):83-91.

[3]纽约大学博士生访问团, 温儒敏. 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温儒敏教授答纽约大学学生访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45-149.

[4]常效东.关于大学古代文学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7):179-180.

[5]李亚南.论大学中文教学的现状与走向[J].文学教育:中, 2012(1):119-119.

[6]陈华.高校中文文学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艺术, 2016(9):17-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大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