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陶
由奢入俭的玩儿法已经成为很多生产纯电动车车企的“行驶”路径,以往以绝对速度领跑的特斯拉终于在今年减速,宣布交付Model3车型,正式向消费级纯电动汽车市场转向。
特斯拉的Model 3将在今年于美国正式交付。首先袭来的就是种种特斯拉将在中国建厂的绯闻。2017年6月,上海临港(600848.SH)与上海电气(621727.SH)分别成为“桃色事件”中的主角。尽管两家公司都发布声明澄清绯闻,但是资本市场却给予了强烈反馈。
虽然是“乌龙事件”,但特斯拉入华落地的迫切愿望已经众所周知。这也让特斯拉积累了待价而沽的诚意和资本。
特斯拉并非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阵营中独树一帜。戴姆勒与比亚迪联姻所诞生的腾势已经量产多年;宝马的i8以及与华晨合作的之诺也在跑马圈地;北汽新能源更是对标特斯拉发布ARCFOX品牌。尽管琳琅满目的品牌在市场前沿各种花式秀,但是消费市场始终不见“诸神下凡”。
其实不管是互联网造车还是传统车企转型,纯电动汽车都是一块处女地,技术壁垒依然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大量的资金投入仍然停留在研发阶段。除此之外,在政策鼓励产业发展当下,不得不承认一些车企因此受惠,或因当地政策补贴名单的严格限制而收获大部分市场、或因牌照的易得而被车主青睐。
对多数非传统车企而言,只有先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才有持续烧钱的能力。
而在政策完全退坡前,并未有大规模的传统车企愿意放弃燃油车已经固有的市场而花巨大心思開发消费级市场。
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毕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传统与非传统的造车“诸神”都愿意大方掏腰包,无疑展现了这一产业的投资前景。
无论特斯拉是否能够凭借落地中国的Model 3车型俘获大批车主,但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格局所带来的已经无一例外的影响到了所有入局的参与者。
特斯拉的打算何尝不是传统汽车产业巨头秘而不宣的策略。深谙中国汽车市场的大众始终没有亲身躬行推出纯电动量产车。大众汽车(中国)集团总裁海兹曼曾直言电动汽车的火候仍未纯熟。毕竟身先士卒的往往成为烈士,而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一颗坐收渔翁之利的“贪心”;另一方面,互联网造车大军当然不会愿意出头取代特斯拉首先成为市场的“众矢之的”。
Model S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传统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未来路径的争论,如今Model 3又带着巨大的价格下探力度进入中国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面前,新能源电池产业、车联网、新材料等产业势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而当万事俱备之时,大规模的合资新能源汽车将适时入局。届时,各方的角斗才会粉墨登场,技术、资本、渠道也会掀起激烈的战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