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不同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7-09-29 07:59刘大凯王罡易东升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植骨椎间盘椎体

刘大凯,王罡,易东升

腰椎滑脱不同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刘大凯,王罡,易东升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辽宁 大连 116011)

目的 研究分析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椎滑脱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患者腰椎滑脱复位程度不同,主要为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分别为26例患者和40例患者,判断不同复位程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的椎体滑脱率、椎间盘指数、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复位组患者滑脱角、椎间盘指数、JOA评分与部分复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完全复位组滑脱率比部分复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完全复位组、部分复位组患者再滑脱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腰椎滑脱;复位程度;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术;椎间盘指数;JOA评分;临床疗效

腰椎滑脱症是患者椎体间发生骨性连接异常,造成上位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发生移位,发生该病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先天性腰椎滑脱等[1]。临床上主要通过减压、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来治疗该病,但是关于腰椎滑脱是否复位以及复位程度方面,许多学者持不同意见[2]。对此,现探讨腰椎滑脱不同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并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X线、CT以及MRI检查,并进行椎板和椎间盘切除减压、椎体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体植骨融合术等治疗,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腰椎手术史等患者,患者经治疗后根据滑脱复位程度[滑脱率=100%×(滑脱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的滑移距离/下位椎体的前后径)]分为完全复位组、部分复位组,分别为26例、40例。完全复位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1.27±10.37)岁,7例峡部裂性滑脱,19例退变性滑脱;18例Ⅰ度腰椎滑脱,8例Ⅱ度腰椎滑脱;6例L4滑脱,20例L5滑脱。部分复位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1.45±10.22)岁,13例峡部裂性滑脱,27例退变性滑脱;28例I度腰椎滑脱,12例Ⅱ度腰椎滑脱;10例L4滑脱,30例L5滑脱。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减压、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等手术治疗,其步骤为:全麻后,患者俯卧在手术台上,将软垫置于腹下以悬空腹部,在C型臂透视下确定滑脱位置后,选择后正中入路,将滑移腰椎和下位椎体横突、关节突均暴露出来。根据Weistain法将2枚提拉复位钉分别置入滑移腰椎两侧,将2枚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滑移腰椎邻近下位椎体两侧,将峡部裂处增生的瘢痕组织切除,将双侧小关节突切除,并将其邻近增生组织去除。椎板减压后将硬膜囊充分暴露出来,暴露椎间隙,将椎间盘组织切除,松解神经根管,对上下软骨终板进行处理。将自体碎骨植入椎间隙,将SRS纵向连杆安装妥当,将椎间隙适度地撑开,之后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并将1枚或2枚椎间植骨融合器置入其中,适度地对螺钉间进行加压固定,使其牢固。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2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功能评分及其优良率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末次随访进行评价,拍摄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片,对椎体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复位后再滑脱率进行计算。用腰椎侧位动力片对腰椎融合的情况进行测量,如果X线无法确定腰椎融合情况,则应用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来确定腰椎融合情况。植骨融合判断标准:①骨小梁明显穿过椎间隙;②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显示融合阶段间角度变化低于4°;③融合器、椎体间界面无显著透光影。上述3个项目均符合者即达到坚强融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以及JOA评分比较 完全复位组与部分复位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椎体滑脱率、椎间盘指数、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复位组患者滑脱角、椎间盘指数、JOA评分与部分复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完全复位组滑脱率比部分复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融合率比较 末次随访时,完全复位组、部分复位组患者再滑脱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脑脊液漏以及内固定物断裂、脱出或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腰椎滑脱患者通常存在下腰部酸痛症状,劳累后疼痛加剧,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3]。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通常是慢性下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根性放散痛,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马尾神经症,使得患者肢体功能下降[4]。有学者指出,复位能促进腰骶段后凸畸形改善,使得患者姿势、外形得到纠正,对脊柱恢复正常生物力学有积极意义,但是对腰椎及复位程度仍存在一定的争议[5]。本次研究中,术后、末次随访的椎体滑脱率、椎间盘指数、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完全复位与部分复位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本次研究中,末次随访时,完全复位组、部分复位组患者再滑脱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见,完全复位与部分复位并不会显著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有学者指出,Ⅰ度、Ⅱ度滑脱复位患者与不复位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均较理想,且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腰椎复位程度不同但是仍能取得良好疗效可能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得到良好的神经减压,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7]。且治疗后多数患者均能达到坚强融合的程度,植骨融合率均较高,有效维护了腰椎持久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腰椎功能改善[8]。总之,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表1 患者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以及JOA评分比较(x±s)

表2 两组复位再滑脱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优良率比较(n)

[1] 杜超群,安士信,刘忠诚,等.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对脊柱矢状面形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11(48):41-43.

[2] 黄卫国,海涌.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4):293-298.

[3] 邱岭,兰宾尚.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滑脱椎体不同复位程度对疗效影响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13(11):1498-1500.

[4] 刘青峰.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11):69-70.

[5] 郭飞.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42.

[6] 苏江平,井万里.腰椎滑脱部分与完全复位术后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195-1196.

[7] 张克非,宋银冬,刘东,等.椎弓根螺钉落差式复位治疗腰椎滑脱[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0):172-173.

[8] 杨进,王清,王高举,等.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J].四川医学,2015(4):440-4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19

猜你喜欢
植骨椎间盘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