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枯及治理措施
近几年,一种非侵染性棉花病害—早衰,已常年普遍发生,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一般年份减产10%,而重度发生的年份减产20%~40%。原因主要有:品种的遗传特性、病虫危害、营养失衡、气候和水分、载铃过早、库源比例失调等几方面。在开花结铃盛期,提前进入衰老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非侵染性病害。直观表现为8月上旬开始,棉花叶片自下而上,开始黄化失绿,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功能急剧衰退并丧失,从而导致棉花严重的落花落蕾,有铃无叶,光杆秋桃少,后期成玲不能正常吐絮,对棉花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暴发性、普发性及不可逆性是棉花早衰的三个显著特点,也是造成棉花产量影响的重要原因。早衰往往发生在棉花前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情形下,在短短1~2个星期之内,整个棉田中的棉株暴发性、普遍性地发生早衰,至发生后期,黄叶、枯叶遍布整个棉田,如同火烧般。一旦发现这样的状况,早衰引起棉花减产减收的趋势已无法扭转。
早衰成因分析
棉花早衰成因较为复杂,一些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早衰可能是棉花的品种特性之一,而病虫害侵染、水分胁迫、温度胁迫、营养失衡、载铃过多均能够诱发棉花早衰的发生。
1.品种的遗传特性。中棉52在2013~2015年种植面积较大,而这三年也是棉花早衰表现比较明显的三年。该品种对土壤和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外界的不利环境因素抗逆性差,开花,结铃集中,有效铃期短。因此,棉株内部养分在短时间内集中消耗较多,若花铃期肥水条件跟不上,就易引起棉花的早衰。而鲁棉18、中棉63、中棉72等品种抗病抗逆性强,生长后期叶色较深,叶片较厚呈现较好的抗早衰性能。2016年我们进行了36个棉花品种间抗早衰特性的比较试验。结果发现,目前生产上的品种多数不抗早衰,不少品种在8月中下旬100%发生,早衰指数达到3级或4级。
2.病虫危害。病虫危害是棉花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棉花生长后期受到棉蚜、红蜘蛛、育蝽等的危害,使棉花叶片功能衰弱造成棉花早衰;7~8月黄菱病隐性侵染直接破坏棉花养分吸收和传导系统,使营养体的功能期较短,直接影响到棉花的养分与供应,从而导致早衰。特别是长期以来,一直没筛选出抗黄萎病的抗源。还有一些棉田不清理病株,黄萎病菌侵染和危害的现象逐年加剧。田间大量棉株单从叶片观察并不呈现黄萎病症状,而劈秆观察,则发现几乎所有的棉株维管束变褐,黄萎病菌侵染明显。黄萎病菌隐性侵染是引起棉花早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营养失衡。营养失衡是引起棉花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老棉区长年连作,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磷肥,而忽视了钾及微量元素的使用,有机肥使用很少。营养的缺失及失衡导致棉株抗逆性差,及易发生早衰。如目前广泛种植的抗虫棉对钾肥十分敏感,特别是骤降暴雨后,缺钾棉田往往大面积突发早衰。在目前生产实践中,人们采用叶面喷施补充钾肥和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减轻早衰的发生。
4.气候骤变和水分缺乏。棉花早衰的发生往往和不良的气候和水分环境密切相关,如7~8月天气干旱,再加上后期遭遇相对低温,则可能诱发大面积早衰,对棉花产量造成影响。近年来发生早衰情况看,干旱、水涝、高温、低温及温度剧变等往往诱发棉花早衰的大规模发生。
5.载铃过早、库源比例失调。目前随着抗虫棉面积的逐渐扩大,棉花前期对棉铃虫抗性很好,伏前桃基本上可以成铃,但此时棉花的根系发育尚未完全,过早地将同化产物转为生殖生长,同时还要大量表达Bt产物,库源比例失调,对棉花的根系发育是很不利的,致使根系发育不良,一旦棉花进入到大量载铃时,根系的营养供应就跟不上,从而诱发早衰的发生。这在早熟抗虫棉表现更加严重,在棉花生长后期过早衰老,出现大面积早衰现象,严重影响抗虫棉的高产。
综上所述,很多因素可引起棉花早衰的发生。目前对于棉花早衰发生成因的分析,多依赖直观、经验性的观察和采取较为单一的措施来防治早衰,缺乏综合、系统且实质有效的棉花早衰治理策略。一旦早衰发生束手无策。
棉花早衰治理策略
棉花早衰成因复杂,应采用综合措施和叶面喷施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1.种植抗早衰性比较好的品种。
2.在肥水管理上进行预防。增施有机肥(作基肥),加大钾肥用量,每公顷施钾肥450千克,同时增施磷肥。最好分基肥和后期叶面喷施相结合。叶面喷施在7月下旬或8月初,棉株打顶后重施花铃肥,每公顷喷施12千克氯化钾+3千克尿素+4.5千克磷酸二氢钾+450千克水,或喷施一些叶面肥,隔5~7天一次,连续喷施4~5次。这样可有效控制后期的早衰和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同时对黄萎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对抗虫棉应当控制其伏前桃的比例。最好去除下部1~2个果枝,控制前期结铃,对下部果枝在2~3个铃后即应将边心摘除,保证其根系的正常发育。采取预防为先导,抗病品种和调节棉株抗性并重的综合策略。
(田玉环 济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集镇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