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金
【分类号】G633.8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彻底改掉传统教学中纯粹的“接受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区教育局、教研室正在全区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这对我们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来说既是艰巨的挑战,也是机遇。以往,我在教学中偶尔也做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但更多的时候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传统教学真的存在诸多弊端,课堂改革大有必要。
一、 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
1.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目标过于简单、机械、单一,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背诵,忽视学生的理解感悟,根本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中考指挥棒的指导,很多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情感的生成,结果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费劲,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收效甚微。好多化学实验老师为了节省时间通过视频播放或者干脆不做,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了的深远影响。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好多老师通过探究方案1、2的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了。接着通过实验5-1、5-2对质量不等情况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除不知这种理解是被动的,学生当时可能记得,但是一段时间后可能就遗忘了。如果,老师一次性把几种情况呈现给学生(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反应前棕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让学生分析相等、>、<的原因,自己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自己主动获得的知识学生是很难遗忘的。
2.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成了很多教师向学生硬性施加知识的舞台,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学生往往是在教师“强制”下的一种被动接受过程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意义时,一般教师都是直接讲原子结构各部分意义然后让学生练习。应该说学生当时可能记住了,也写对了,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了。如果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先让学生看着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猜想,这样猜对了学生很开心也就记住了;猜错了,听老师讲解一定认真也就忘不掉了。
3.师生互动性不强,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然而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片面的、是单向的,最大的弊端是淡化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流于形式,表象是热热闹闹,实则是滥竽充数,追究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真正的原因是注重表面,忽视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精髓。
如:教学原子的构成时,不少老师先以氧原子为例介绍了氧原子的构成,然后让学生模仿训练,这样的学习不叫互动叫被动学习。如果,教师先让学生分析P53表3-1几种原子构成,找出其中规律。然后老师再说:假设老师是氧原子,你们是氯原子,我们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构成。这样的设计可大大的增强师生互动的积极性,达到效果最大化。
二、改进课堂,讲究实效
1.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教师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学生是一种惟命是听的被动接受过程,这无形中就压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但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课改的对象是教师,而非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教研室推行的《导学案》无疑为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我们要用好《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如:在教学《原子的结构》时,教师介绍了卢瑟福用用一束平行高速的α粒子(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实验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回答不了的可借助教材来解决,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师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固守着讲授——接受这一模式,只要把知识内容毫无遗漏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并能准确无误地记录到笔记本上,考试时再不出差错地写到试卷上,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改革之后这种教学方法就要更新,要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个性,张扬自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参与进来,合作——探究——启发——感悟,这是新课堂所倡导的。
在教学《物质的变化》时,我首先让学生做了演示实验1、2,接着我演示了实验3、4。然后和学生一同分析变化前后的物质,完成有关实验表格的填写。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根据物质的变化情况把上述四个变化分为两类,你将怎样分类?说出你的分类理由。这样,学生不难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念。这些概念的获得不是老师强加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讨论获得的,这样的知识学生很难遗忘。
3.知识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程理念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再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作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在教学《人类的营养物质》时,介绍我国很多地方的一种风俗:妈妈生宝宝坐月子期间会多吃:姜、醋、猪脚煮鸡蛋,从营养学上看有什么科学道理。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分析用铁锅烧菜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好处,怎样可以提高铁元素的摄入量;用铝锅烧菜可以放醋吗?让学生感受学好化学可以更好的生活。教学《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温室效应”、如何减少“酸雨”等,具体落实到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做。再介绍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环境会议,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作出大量减排的承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一个只会把教科书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思路、改变教学模式,只有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打造出一片绚丽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