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交往日益密切的当今时代,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因素不断凸显。能否把握文化发展的这一新趋势,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并推动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关系到当今时代教育能否真正发挥其服务于现代建设的价值问题。中学阶段是外语和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在英语教育中进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中学阶段是外语和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并落实文化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须深刻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建筑,文化便 是其建筑风格。同时,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担负着传递文化的任务。此外,语言是一面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提示民族文化内涵的镜子。总之,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是说,语言传播着文化,而文化也使语言获得了丰富发展的土壤。
二、要认识英语与汉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西方人都忌讳称“老”,认为“老”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如果你在大众广庭之下帮助一个吃力的老人,可能遭到拒绝,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服老且坚持独立。所以美国的老年人都不喜欢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而喜欢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对他们进行称呼。再如,在中国文化中,把人比作“狗”是对人的蔑称,而英文中把人比作狗的说法则没有这种含义,有些还是一种爱称,如说Every dog has his day等。
二是礼仪方面的差异。如中国人受礼往往表现出不好意思,说些不敢当的之类的客气话,并再三推辞,待客人走后,才将礼物看个仔细。欧美人在接受礼物时,都要当面打开并对礼物表示赞赏及表示感谢,否则,送礼者就会认为这份礼物,不受欢迎,及对方尊重自己的情谊。所以,不管受礼者是否真正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一般要说些“这个礼物很漂亮,我非常喜欢”等礼貌话。
三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的思维从具体到一般,而汉语思维从一般到具体。如英文表述时间的方式主与汉语相反,我们说2012年9月8日上午7点20分,英语则说7:20am,Sep.8,2012.中文和英语有关方位的表达也类似于这种形式。
四是道德准则方面的差异。美国人的独立性很强,一般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就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到老。美国家庭成员主要是:father(父親)、mother(母亲)、son(儿子)、daughter(女儿)。父母不一定必须供养子女上大学,如果供不起,他们也无须感到内疚。倘若子女真的想念书,借贷和奖学金的种类很多。对于孙子和外孙更没有要带养的义务。一对夫妻也无须把没有自理能力的父母接回家,不是他们意在道义上的责任,等等。
五是信仰的差异。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和上帝,把上帝随时挂在嘴边,如我的上帝(My god!My godness!),上帝保佑(God save me .)等。而我们中国人则崇拜“天”、“神”、“佛”等。
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就 在不同的语言,或者是在语文的基础上还通过手势、姿势、服装等非语文的语言(non-varbal language)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并且和语言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西方人喜欢拥抱,而我们则多是用握手来表达情感等。
三、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渗透文化教育
一是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相关文化教育。课堂就是将语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场所,教师要在文化和语言方面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实一些通俗易懂的、在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例。当然,教师更应该在每一处相关的语境中都联系起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效果。
二是重视课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时文,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练习。学生学习外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除了进行文化知识传授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练习。比如,在课堂内外多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活动,如presentation,group discussion,pair work,play等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通过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应用英语的实际技能。
四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外籍教师具有本国教师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母语就是英语,受到英美文化的浸透。因此,他们不但能够原汁原味地用英语给学生讲授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英语的语境和文化背景透彻地讲授给学生,甚至能够把国外的生活环境活生生地模拟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对同学们的英语学习都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屠杰钦(1987-),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初中,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