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詮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予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那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更为行之有效。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得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例如:欣赏美国艺术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该片段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钢琴师在悠闲地弹奏钢琴,琴音平静、舒缓。音乐采用的是抒情慢板,感觉音符像在十指间不经意地流动。画面镜头对准了钢琴师,他偶尔抬起了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亮丽而清新,仿佛吹来一阵清风,画面中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金黄色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散落双颊,柔和的面孔上,眼睛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迷人。音乐在不时变幻,忽而温婉,忽而俏皮,又忽而激动。镜头在不停切换着:少女的发丝遮盖了眼睛,掠去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透过玻璃的反光照一照自己,然后偷偷地瞅一瞅有没有人看到。忽然,音乐悠然而止,此时画面中呈现出空空的玻璃仓口,音乐回到开始的主题,镜头对准了钢琴师的眼睛,眼神中透出向往和遗憾。继而,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由弱到强,热情奔放。画面中,美丽少女迎着海风,裙裾飘舞,翩然走来。这样一个音乐片段,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之电影艺术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出色演绎,充分表现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人性地反映出情感世界的渴望,使人们体会到恬静与祥和,令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
音乐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使学生情感得以培养。例如:反映人和自然、命运拼搏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心胸开阔,努力奋进;宁静、祥和的曲调可以使人平气合,沉静地对待一切。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情感教学,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三、创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培养。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于学生,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民主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爱好、特长、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人们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部作品”。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有许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情感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做、敢说的氛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允许学生说“不”字,不套用语文教学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旧法来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不能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学生,也不能苟同于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就拿《月光奏鸣曲》来讲,教授这首乐曲的老师大概都会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这首作品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而事实上,它只是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月光奏鳴曲》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
一部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来完成的。同样,欣赏者只有对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音乐才能鲜活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感受,音乐将只是一个个苍白的音符,也将无法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启迪、引导学生的二度创作。有情才动情,有感才能发。当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你激情荡漾,而学生无动于衷时,不要埋怨学生。低头审视一下自己,那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试想:当教师只顾一味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没有顾及那已显疲惫的双眼,何来的激起?当教师只是墨守成规地克守着原有的教育形式,何来的思辨?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情感教学就是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勇敢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事物,友善地对待他人。热爱一切美的事物,珍视每一次的情感体验,留住每一个永恒的瞬间。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引导学生开启音乐之门,探一探里面的风景线,品一品苦乐与甘甜,听一听那清脆的撞击声。相信吧,我们今天的努力,一定会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增添几分绚丽的色彩。生命也必将因此而动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