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本领,思考、试验的本领,创作的本领, 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他还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把自学引入课堂教学,并把它当做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就会从一个消极的接受者变为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也会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重在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 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集知识与技能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教育,最终学习目的是能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最起码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从最基本的文字输入、编辑排版,还是电子邮件发送、网页浏览、网页制作等,都需要经过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完成。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发现自我而创造学习的机会。在普通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结合实践板块的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信息技术是人们学习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两者的结合, 将能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学习模式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能更有效更快速地促进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學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时,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这时我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很多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你怎样才能利用合适的下载工具把它下载下来呢?有些电脑知识的同学在接到这个任务后,以为小菜一碟,可当他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从而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使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在教学工作中,有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的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信息共享”,鼓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如:每节课给学生留下的任务,让其自己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3.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这种观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如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将学生的上传作业挑选一些利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广播给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最大价值是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它可以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环境。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在多媒体电脑和网络构建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各种渠道(网络浏览器、教学资源库检索)自行构建知识,教师在这研究性学习中扮演的是导师角色。如高二信息课中开设了Visual Basic,部分学生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找到计算机老师询问课题的开展,老师可提供诸如多媒体、网络各种类型的编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自定计划。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方面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但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各学科都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如何与其他学科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