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大学生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及教学对策

2017-09-28 06:48夏晶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偏误对策

夏晶晶

摘要:汉语离合词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也是双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试从双语教学的角度来考察哈萨克族学生在汉语离合词习得时经常出现的一些偏误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解决学生离合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哈萨克族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

一、前言

由于离合词属于汉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这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对应形式,为了便于理解和快速掌握,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只是把离合词当作一般动词来使用。当一个句子或一篇课文中出现离合词的不同扩展形式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普遍表现为不易区分哪些词是离合词,离合词怎么离,什么时候离。

面对哈萨克族预科生学习离合词的现状,也就促使了我们从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离合词作深入的研究,考察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产生偏误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或对策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离合词的研究中,比较公认的有3大类: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在这几种离合词的类型中,以动宾式数量居多,且多为高频词语,同时也是哈萨克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本文对离合词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动宾式离合词这一类。

二、哈萨克族学生动宾式离合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法方式对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预科部的哈萨克族学生進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注:125人中有102人通过MHK三级考试,剩余23人达到预科出科标准)。

问卷由三大块组成,第一大题判断正误,给出10个句子;第二大题为选择题,给出A、B、C、D四个选项;第三大题为翻译,要求学生用给定的离合词将哈萨克语翻译成汉语。从此次问卷中我们发现哈萨克族学生在动宾式离合词习得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偏误:

2.1插入代词的偏误

在插入代词时,问卷判断正误原句是“你们在大街上吵什么架呢,不怕别人看笑话吗?疑问代词“什么”不可以放到离合词后面,而要插入中间,再如:

类似例(1)(2)的表达方式在口语中经常出现,插入代词“什么”通常表示说话人带有不满的意味。但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翻译还是判断正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偏误,要么将“什么”置于离合词之后,要么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看插入人称代词时,原句是“吃你的饭,不要插嘴。”有很多学生将句子翻译为“你吃饭,不要插嘴。”

此类偏误主要还是由于学生误将离合词当成了一般动词,从而忽略了离合词扩展形式在句中造成语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

2.2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的偏误

在使用动宾式离合词时,如果要表示动作状态持续、已经完成或实现和经历过,应该在离合词中间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在问卷设计的选择题中,题干是“结婚这么久,他们()吗?”,给了4个选项:A 吵过架B 吵架过C吵了架D 吵架了;有67%的学生选择正确,有14%的学生选B选项,还有9%的学生选了D选项,从错误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插入“了”和“过”的区别,前者表示对过去的一般陈述,后者更注重强调一种事实或一种经历。再如翻译题中有一句:

“着”表示状态的一种持续,有68%的学生能正确翻译,有20%的学生“着”出现在离合词之后的偏误,这是由于学生还没有正确掌握离合词和一般动词带“着、了、过”的区别。

2.3重叠产生的偏误

双音节动词AB的重叠式是ABAB,如“讨论讨论、整理整理、打扫打扫”等。而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形式有三种:AAB/AAB/A了AB。如在问卷调查时我们发现将 这句话正确表达为“他在河边洗了洗脚就回家了”的学生只有21%;

再如将 正确表述为“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会到附近的公园里跑跑步”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5%,有12%和5%的学生将这句话表述为“跑步跑步”和“跑跑步步”。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哈萨克族学生将离合词和一般的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搞混淆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有牢固掌握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从而出现了较多的偏误。

2.4倒装形式的偏误

2.5插入补语的偏误

哈萨克族预科生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常常将补语加在离合词的后面,如:“他几天没睡觉好”和“你到底吃饭不吃”。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语法中,一般动词加补语,补语通常要置于动词之后,而不能插在动词的语素之间,但很多动宾式离合词的补语要插在离合词之间,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偏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目的语过度泛化导致,二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将补语表达为状语,将哈萨克语中的状语直接迁移到汉语中作状语的结果。

在这里笔者需要提醒的是,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会知道动宾式离合词可以分开用,其扩展形式一般就在两个语素之间插入某些成分,但也有一些词存在不同之处。如插入趋向补语“起来”时,要说“唱起歌来、吃起饭来、喝起酒来”等,在问卷中很多学生误写为“唱歌起来、说话起来”,说明了扩展形式的不同对学习者也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

2.6介词带宾语的偏误

离合词带宾语问题是离合词偏误研究中最典型的部分。“离合动词绝大部分不能直接带宾语,这是由于离合动词本身就含有宾语,再带宾语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当句中要涉及到对象时,就要用“介词+对象+离合词”形式来表达。如:

哈萨克族预科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特征,在表述上面两个例句时有一部分学生直接将宾语置于离合词之后,出现“赶紧道歉她、请假班主任”等错句;也有一些学生表述为“赶紧道她歉、提前请班主任假”,出现此偏误主要还是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的结果。

三、对策

3.1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及其语用价值相结合endprint

哈萨克族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离合词扩展后的语用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将离合词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动词的教学。如:学生会说“不去洗澡,作业还没写完呢”,而不说“洗什么澡呢,作业还没写完”,

改用情态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他们觉得既然可以用一般动词来表达,为何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呢?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如果将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及其语用价值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用一般动词和离合词扩展形式表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表述的语气和效果也大相径庭。插入疑问代词“什么”表明说话人不愿意去洗澡的情绪。

所以在讲解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时,要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表达有什么样的语用价值,何时使用这样的扩展形式。

3.2先“合”后“离”

將离合词的教学一分为二,先“合”后“离”。就哈萨克族预科生而言,对离合词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合”,对“离”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语法学习的具体情况刻意地安排离合词扩展式的教学。

如“洗澡”这个动宾式离合词,我们要先教给学生“我洗澡”,在掌握了“合”的意义和用法后再进行“离”的教学,如它中间可以插入补语、定语,即洗完/好/了半小时澡、洗热/冷水澡,就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一定可以牢固地掌握离合词的用法。

3.3归纳教学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时地对动宾式离合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动宾式离合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可插入代词的:吃饭、见面、帮忙、操心、放心

(2)可倒装的:吃饭、洗澡、跳舞、报名、关门、结婚、打仗、见面

(3)可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吃亏、洗澡、吵架、吃饭、帮忙

(4)动词重叠:帮忙、散步、吃饭、逛街、聊天、见面

(5)“介词+宾语”形式:道歉、请假、结婚、见面、帮忙、毕业

(6)可插入补语的:吃饭、睡觉、报名、洗澡、起床、结婚、跑步、操心、关门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动宾式离合词后即可进行归纳教学,一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离合词习得的效果,二来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四、结束语

以上我们对哈萨克族学生动宾式离合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离合词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总而言之,离合词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作为汉语教师的我们应努力研究学生离合词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探索离合词的内在特征,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释:

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尹桂丽、张玲.数民族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J].和田师专学报,2009(3).

[2]饶勤.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7(1).

[3]丁勇.汉语动宾式离合词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特刊.

[4]何清强.外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的两类偏误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

[5]张国云.对维吾尔族预科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7(4).

[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项目制、专家直觉与审计判断偏误纠正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