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算同比增长6.9%,较上月下滑3.9个百分点,增速为今年以来第二低(仅高于受春节假期影响的2月份数据)。
在今年前7个月出口累计增速达到14%的情况下,8月份单月6.9%的出口增速出现回落,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醒:对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一度看似强劲的复苏势头不能肓目乐观,“稳增长”所需的“稳出口”任务难言轻松。
当然,这次回落有短期技术面因素,即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尤其是对美元汇率)变动因素对出口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走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5年“8·11”汇改至2017年1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贬值约14%;第二阶段从今年1月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强劲反弹5%以上,对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波动形成放大效应。仍以8月份的出口额来看,以美元计算的同比增速为5.5%,比上月下滑的幅度则收窄至1.3个百分点。
上述两个阶段中,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驱动因子各不相同。其中后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反弹,相对而言更具有经济基本面支撑。因此,这也就意味着起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内主管出口的部门要更多地做好人民币汇率在当前水平总体稳定的长期打算。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的背景下(近期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增速都出现了下滑),中国 “稳出口”的外部形势并不容乐观。国内主管出口的部门在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的预期中,应当把困难因素考虑得更充分一些,对自身转型谋出路的计划安排,也应当执行得更紧迫、更坚决。
中国“稳出口”的关键,还是在于持续优化出口结构。这个结构既包括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包括出口市场的结构。中国在这两方面可以挖掘的潜力是巨大的。例如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同为出口大国、制造大国的德国,其全部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只有1%左右;而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占比20%以上。这类商品与高附加值商品相比,通常对价格(汇率)及贸易条件等外生变量更敏感,因而相对不易保持稳定。
如果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是沿产业价值链上行,那么出口市场的结构优化则是要致力于推动多元化战略(2016年,中国对美国、欧盟贸易顺差占到全部贸易顺差的四分之三),尤其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宝贵机遇,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识者自知,这两方面的结构优化其实相辅相成,只要齐抓共举,完全可取得“1+1>2”的协同效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