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 小处落墨

2017-09-28 19:01:42金恒宝
文艺评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落墨大杂院传记文学

○金恒宝

大处着眼 小处落墨

○金恒宝

真实是文学的力量之源。

这是一部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传记文学,在真实的前提下,作者从大处着眼,以行云流水的笔调,书写出一位集翻译、绘画、文学于一体的大家;又从小处落墨,精雕细刻出一位立体的人物。总之,矗立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大写的人。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地标式的人物。传记文学《高莽画传之·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时光》开篇就这样写道:“哈尔滨是一座远古和近代相连,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合璧的城市。”高莽先生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在哈尔滨度过了美好时光,高老在晚年常说这句话:“哈尔滨,像母亲一样养育了我。”

作者从哈尔滨大文化背景写起。在一座新的城市,文化的形成有其自然规律。在一座由移民组成的城市,大量的飘泊者带在身上的都是故乡文化、方言操作的故土的文化与习惯,由于当时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人最多,在高莽身上自然而然地打上了俄罗斯文化烙印。文化不是化妆,不是热闹,不是造作,书中写到的高莽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是文化基本的存在,是习惯成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作者从宏观上强调了主体性;一是把人放到历史的实践主体地位上,把生活中的人当做轴心;二是高度重视人的精神的主体性,就是注重人在生活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写人的精神追求、远大理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就是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

细微之处更需要真功夫。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往往是环境的产物,人可以改变环境,但环境也可以创造人。作者对描写对象的尊重,就是赋予对象以人的灵魂,即赋予人物以精神主体性,允许人物具有不以作者意志为转移的精神机制,允许人物按照自己灵魂的启示独立活动,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和情感逻辑发展。该书中的细节随处可见,写到了高莽在大杂院里的玩伴、邻居、商人、学人、好人、恶人、男人、女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大杂院里充满了人情味和人间烟火味。从这个大杂院里,走出了平凡而又非凡的高莽。高莽是人不是神,他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同时,高莽又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特别所以稀有。

在这本传记第一章的第一、二、三节中,作者详细地讲述了学龄前的高莽的家庭生活和环境,高莽的祖父、父亲,特别是母亲对他的影响最大。高莽对于祖辈和双亲怀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对自己的妈妈,一直到现在也不能忘掉她那极为可贵的温柔的形象。一年四季,高莽住的大杂院白天是热热闹闹。夏天,胆小的孩子蹲在大树下,弹溜溜球,搧纸啪叽,淘气的孩子敢搭梯子爬到房檐下掏鸟窝。天冷了落雪了,这些孩子会齐心协力把院子里的雪堆到大榆树下,堆积一座小山,然后尽情玩耍。高莽白天在大杂院里玩累了,晚上回到家里靠在母亲身边,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他的头顶,凭着从别人那里听来的道理,给儿子解答一个又一个“为什么”,虽然母亲一辈子没文化,不识几个字,但她会“评理儿”,还会讲很多故事,母亲管故事叫“瞎话儿”。这样的生活,就是高莽最早受到的艺术启蒙。

作者还在一些细节处,让读者体会到了一位早慧的天才。第六章第七节《托起梦想的花园街教会学校》中,描述了高莽喜欢上的语文课,其实就是俄罗斯文学课。那时,语文课讲授的主要是俄罗斯19世纪作品,作品中充满对农奴制的反抗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对民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俄罗斯教师讲俄罗斯文学,感同身受,声情并茂,入情入理,深入人心,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感染力。在高莽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俄罗斯的文学种子。

在该书的不少章节中,反复提到了高莽成长的大背景。高莽刚刚出生的1926年,中东铁路已建成二十多年。随着它引发的俄罗斯和世界工贸经济的进入,俄罗斯和当时三十多个国家或民族的人们,怀着对东方这片处女地的向往,他们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建发电厂、盖建楼房、设立教堂、创办学校、开设报馆……一时间,哈尔滨变成了一座走在前沿的开放型城市,也构成了哈尔滨的多元文化。因为俄罗斯人最多,说俄语的人最多,高莽受到俄罗斯文化的浸润最多。

作者从另一个角度,用入情入理的敬佩之情,写出了《普希金肖像画》一节:高莽先生最喜欢普希金的诗歌,特别是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少年时就能用俄语把全诗背诵下来。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那段时间,还是少年的高莽脑海里尽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班主任俄国女教师对高莽说:“你对普希金的热爱让我感动,你是否能按普希金诗集上那幅画,临摹一幅普希金的肖像?”一连几天,高莽都在仔细端详诗集上的普希金,几易其稿之后,普希金的画像终于跃然纸上。当高莽把这幅画给玛丽娅看时,她几乎惊叫着喊道:“天啊!亲爱的,你是一个天才!”那一年,高莽11岁,普希金的肖像画他至今依然珍藏着。

中国是传记文学发源地,是传记文学传播和影响最早、最大的国家。司马迁兼历史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史记》的创作。熟悉历史,同时又能娴熟运用文学手段讲述历史、塑造人物,这是传记文学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好的人物传记,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对人物久久难以忘怀。写大人物往平处写,写小人物往大处写,这已成为传记文学的规律。那么,传记文学是客观地记录,还是需要有度地艺术处理?答案是合二而一。也就是说,既要客观真实,又要血肉丰满。本书既继承了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左思在《三都赋序》中说:“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传记文学感人之处不是那些编造出来的轰轰烈烈的故事,而是不露声色、实实在在的细节。作者做到了情真、理真、事真的“三真”原则,因此“情深而不诡”“义真而不回”“事信而不诞”,高莽先生看完该书点头认可,读者爱读,反响颇好。

传记文学的魅力,首先是真实的魅力。这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只有真实,才能产生思想。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凭空而来,虚假的东西产生不了思想。思想从实践而来,从真实而来,因此思想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灵魂。这本传记是从生活中提炼出饱含情感的思想而取胜,所以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正是“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

传记文学《高莽画传之·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时光》从大处着眼,让作品有思想的深度、生活的广度、叙事的厚度;从小处落墨,充分运用艺术辩证法,让细节不因小而小,反而创作出别开生面的大境界。

(作者单位:《黑龙江林业报》社)

猜你喜欢
落墨大杂院传记文学
紫莺落墨靓古城
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 01:34:32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传记文学(2019年10期)2019-11-12 13:56:19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文学(2019年10期)2019-10-18 10:02:52
和友新韵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5
难忘大杂院的日子
落墨丹青,繪心繪意——古风画画教程
火花(2015年8期)2015-02-27 07:44:56
解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 古二篆落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