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书”的共享意境

2017-09-28 08:25
今日重庆 2017年7期
关键词:老房子重庆经济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游 宇

“大隐于书”的共享意境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游 宇

共享即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说到共享,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共享与经济结合。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空间,一切与共享产生联系的实物,要有经济价值,才有被认可的价值。在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似乎忘记了共享原有的意义。回归共享的本质,才会发现,社会化的共享,将有更多吸引人的东西。。

Enjoying something together or sharing with others means that we possess the right to use or to learn the truth of an article or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When it comes to sharing, people will unconsciously combine that with the economy. All objects associated with sharing cannot be approved unless it is of great economic value. Nowadays sharing economy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but we have almost forgotten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sharing. We will find that the socialization of sharing will generate more attractions when we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sharing.

共享出一家书店A Bookstore Formed by Sharing

共享是什么,共享经济又是什么?当我们确定以共享作为主题,展开它经济与社会化的一面时,突然发现生活中触碰的共享,多数与经济模式粘连在一起。

“建议你去看看大隐于书。”朋友分享了豆瓣上的一则招募广告,这里有来自民间、最为原始的共享全貌。

按照朋友的指引,终于在杨家坪最嘈杂的市井小巷里,找到了“大隐于书”所藏匿的一栋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残破的玻璃窗上延伸出裸露的电线,楼梯踏上去颤颤巍巍。这一切都让人生出最常规的想象:不会吧,难到这里会有一种最为时尚的共享空间?也许顶多就是一家坐着个戴眼镜的怪叔叔、放着老牌电视剧的小说出租书屋。

掀开日式挡布门帘,迎面而来的是白色幼圆字体“大隐于书”四个字。文青老板书书一脸憨厚诚恳的笑容,让这家“大隐于书”有了年轻的味道。“我们这里不是书店。我们这里是一个共享书籍、共享生活的平台。”两个20出头的年轻女孩,书书和琳哥,一来就非常认真地纠正“大隐于书”的运营概念。虽然她们至今都无法清晰定位这里,但只要是喜欢看书的人,都可以拿出自己的两本书存放在这里,并借走自己喜欢的书籍。

“这里不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这里应该是一个共享自己渴望被分享一切的地方。”书书两手一摊,让大家扫视这里的一切。10平方米左右的书墙上,从《科学百科》到《解密西藏》,1000多册图书,基本都是会员分享来的经典。

共享出一种生活To Live a Shared Life

淡蓝色的墙漆,白漆木条临窗桌,屋顶上的绿萝藤蔓,一直垂到了地面。两个女老板在藤编蒲团上席地而坐,说起开办“大隐于书”的初衷。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书书,在社区里做了几年社工,发现社区里的不少年轻人,在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略显孤独。

“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形中把自己与亲人和朋友隔绝开了。但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被了解,渴望分享自己的感受。”书书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何不通过共享书本的方式,把这些渴望分享的年轻人聚拢起来?

2014年,书书和琳哥用不到5万的启动资金,装修了书书奶奶留下的老房子。在这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不仅有书本,还可以看电影,喝茶,聊天。起初是副业,两人定期在豆瓣上进行主题分享会的招募。周五“大隐小众电影小组”,周六“大隐游戏小组”,周日“大隐星期天分享会”。不限主题的分享会,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分享成员。

不需要任何费用,自己的爱好或是所擅长的技能,都可以在这里拿出来与人共享。对于分享者而言,低门槛和惬意的空间,成了他们分享自己最好的地方。“咖啡烘焙的技巧”“蓝调口琴”“观影会”等等,各式主题的分享会,一经发布,往往半小时报名就“超员”。

书书和琳哥的日子在一天天过,两位高中同学在这里坚持梦想的同时,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坐在阳台边往下看,楼下巷道的人间烟火,和穿流如织的车辆,一切似乎与这两个女孩无关。坚守在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没有收入来源的“大隐于书”,一度让她们陷入重重困难之中。直到琳哥的手工蛋糕被朋友圈里疯传,越来越多的订单,让两个小伙伴下定决心全职投入到这个共享的平台上来。

共享藉慰着被掏空的心Sharing Comforts Hollow Hearts

又一个周五的夜晚,大隐于书放映着《我自己的爱达荷》。客厅里8个电影分享者,席地而坐。三两口甜点,一杯咖啡。爱达荷那无垠草原上看不见尽头的乡间公路,让在座每一个人都陷入属于自己的沉思之中。

“每天重复的工作,感觉自己被掏空。”一位女孩,环抱双腿像是在自言自语分享电影中的感受。每天感觉自己被推着走,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看主人公对爱达荷的执着,才想起已经很久没有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

女孩话音刚落,一旁的男子说:“我可能更多会注重这部片子的拍摄手法。”这是一位重庆本土的青年导演,虽然还没什么名气,导演的作品几乎无人知晓,但听他对影片拍摄手法的详解,在座的男男女女痴迷其中。

全程不语的是一个学设计的“过路人”。她是一位独自来重庆旅行的过客,一直对重庆抱有很多好奇,想体验重庆当地的人生活,加入这个观影会,是她来之前确定的一个项目。“我想知道重庆的年轻人,每天在做些什么,又都在想些什么。”

这样的分享会已举办多次,却并没有显得无趣。“你可能会想,这么多陌生人聚在一起有什么好聊的啊。”书书扶了扶眼镜,“偶有大家沉默的时候,我和琳哥就会‘硬撩’来活跃气氛。但这样的情况非常少。来到这里的人,多数都有话要说,有东西需要分享。所以在这里,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听过各式各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体验自己没有过的生活。”

“现在的人,有了互联网,有了各种软件。看似生活多姿多彩,但往往会发现自己做得太多,思考得太少。”刚刚拿到心理咨询师2级证书的书书,希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隐于书的存在意义。不得不承认,在这里“互换”生活和思想,就是一种共享——虽然,不是直接的“经济”。

这让人想起首次提出“共享经济”概念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他说,共享经济由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创建,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显然,“大隐于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享自己知识与经验的平台。

或许,这是共享经济最原始的样本。

In the Wave of Sharing Environment

Article | Dong Qian Pictures | You Yu

猜你喜欢
老房子重庆经济
重庆客APP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间老房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视觉重庆
老房子
老房子饿了
经济